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
①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②实质:生产资料从私→公
③改造方式:
A、农业和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组织生产合作社
B、资本主义工商业:
策略:利用、限制和改造。
形式:运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形式,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最高形式是公私合营。
特点:和平形式赎买
④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特点:
①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③计划体制;
(三)“左”倾失误(1958—1960年)
1、原因:(1)错误估计形势;(2)缺乏经验,急于求成
21958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1958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原因:
a.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b.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的主要标志: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一大二公”
主要标志
③后果: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产力水平→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环境严重破坏;出现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四)调整前进
1、从1960年开始,对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结果:1962年底,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2、成就:工业、原子能、石油、运输、
①建成大中型项目500个,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
②建立了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③建设了大庆、胜利、大港三大油田,到1965年,石油全部自给。
④建成兰新、包兰等铁路,新修铁路八千多公里。
三大改造的形式⑤成功试验第一颗,研制成功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