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答案在最后)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年初,我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根据联合国之前的报告,2022年印度人口推算为14亿1200万。印度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 下列国家分别与中国、印度人口增长速度相近的是(  )
A. 新加坡、日本    B. 缅甸、巴西    C. 加拿大、尼日利亚    D. 美国、俄罗斯
2. 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超过14亿的大国,两国维持其庞大人口的共同条件有(  )
①有大面积雨热同期的气候②发达的经济可大量进口资源③复种指数较高④发达的农业科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3. 造成我国青海、西藏、澳门等省级单位人口数值小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 土地面积    B. 地形地势    C. 矿产数量    D. 气候条件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中国人口增长属于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与选项中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国、俄罗斯类似;印度人口增长属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与选项中缅甸、巴西、尼日利亚类似,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两个国家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或温带)面积较广,生长期长,复种指数较高,可一年多熟,③正确;雨热同期使单产提高,从而满足粮食需求,维持庞大人口粮食需求,①正确;发达的经济、较发达的农业科技是中国具有的,印度欠缺,②④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澳门人口数量少,与其土地面积小有密切的关系,A正确,不符合题意;青海、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条件恶劣,人口数量少,BD正确,不符合题意;青海、西藏矿产资源丰富人口总量少,澳门矿产贫乏但是人口密度大,矿产资源数量与人口不匹配,C错误,符合题意。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气候、地形、河湖、交通、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人口增长模式有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过渡型和(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发达国家属于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多数属于传统型、过渡型。俄罗斯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三低”型,且出现负增长。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的状况,学者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包括图中的A、B、C和北美东部。图为部分世界人类大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4. D处被A,BC三个人类大陆包围,但其只形成一个孤岛的原因是(  )
A. 地形    B. 水源    C. 经济    D. 文化
5. 人类大陆A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迁移方向分别是(  )
A. 迁出为主迁入为主    B. 迁出为主迁出为主
C. 迁入为主迁出为主    D. 迁入为主迁入为主
【答案】4. B    5. A
【解析】
【4题详解】
D处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降水少,沙漠广布,环境承载力低,只能在有高山冰川融水的地方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了一个人口稠密的孤岛,故其只形成一个孤岛的原因是水源,B正确。故选B。
【5题详解】
A大陆是欧洲,二战前殖民扩张大批移民迁移向新大陆,欧洲是旧大陆,以迁出为主;二战后人口有经济发达地区迁往经济欠发达地区,欧洲的发达经济吸引大量移民迁入,A正确。故选A。
【点睛】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1)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2)从已开发地区移向未开发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1)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2)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即外籍工人大量增加。我国人口迁移,现代:建国到80年代中期,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部分有计划、有组织。80年代后:由西部迁往东部,由农村迁往城市,自发迁徙,量大。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供养的最大人口数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又称为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则是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区域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某岛2020年环
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
最适宜的人口数
实际供养的人口数
100万
60万
80万
6. 若①②③④代表该岛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①<②<③<④,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
A.     B.     C.     D.
7. 若2020年该岛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X表示、实际人口总量用Y表示、人口容量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
A. X>Y>Z    B. X<Y<Z    C. X>Z>Y    D. Z>X>Y
【答案】6. A    7. B
【解析】
【6题详解】
一个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是由该地区数量最少的资源决定的,即木桶“短板效应”原理,故环境承载力由①决定,A项正确。故选A。
【7题详解】
人口容量为该地区所能供养人口的最大值,故Z是100万;人口合理容量是表中最适宜的人口数,X是60万;实际人口总量Y是80万,综合得出X<Y<Z,B正确。故选B。
【点睛】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源数量、地区开发程度、人们的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等。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的人口,户籍人口是指在其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由于人口流入流出,二者存在差距。图是我国某地级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该市2017~2019年户籍人口有显著增长,推测主要受(  )影响。
A. 医疗条件改善    B. 行政区划变动
C. 生育政策调整    D. 落户政策放宽
9. 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
A. 环境承载力下降    B. GDP增长缓慢
C. 产业结构优化    D. 人口老龄化加剧
【答案】8. D    9. C
【解析】
2022年多少分能上高中
【8题详解】
据图可知,2017~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人口快。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两者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A、B错误;如果是生育政策改变,常住人口年龄结构较轻,增长应该比户籍人口快,C错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读图可知,2010年之前一段时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2010年之后常住人口变化变慢,所以应该是该市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减少,C正确;环境承载力下降以及GDP增长缓慢会使得当地失去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常住人口应该下降趋势,A、B错误;人口老龄化对户籍人口同样有影响,并且会使得该市劳动力短缺,利于外来劳动力迁入,常住人口应增长迅速,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有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政治因素如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
图为东南某古村落示意图,该村姓氏单一,聚族而居。图中各奥建筑主要建造于清朝时期。木结构建筑为历史上“大户人家”居住地。建设宜居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地政府计划对该村落进行重构改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关于古村落的推测正确的是(  )
①图中建筑密度大,推测该村在平原
②民居一般就地取材,砖石结构建筑多说明该地为山区
③大户人家购买木料,建造更为舒适、形式多变的房屋
④该村经济落后,村中没有宗族祠堂等公共建筑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从木结构建筑所在位置推测该地河流总体流向是(  )
A. 由东南流向西北    B. 由西南流向东北
C. 由西北流向东南    D. 由东北流向西南
12. 为改善人居环境,当地计划修建一小广场用于村民公共活动,最可能位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