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资格语文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1.在某教材必修第一单元戏剧单元时,为了让学生培养学生对戏剧的浓厚兴趣,首先给学生介绍了一些戏剧基本知识,下列有误的一项是()。
A.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B.戏剧按作品内容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剧的主人公一般是反面人物,以他们的最终死亡为结束;喜剧一般以正面势力的胜利告终,正剧是两种势力取得均衡。
C.世界上三种古老戏剧文化,包括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及中国的戏曲。
D.按容量大小,戏剧文学可以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
2.阅读柳永的《雨霖铃》,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宋词婉约的意境与情韵,推荐以下几首词作为课后拓展,以下不符合的一项是()。
A.《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B.《声声慢》(寻寻觅觅)
C.《鹊桥仙》(纤云弄巧)
D.《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雷雨》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深刻的社会和时代问题。剧中人物较多,学生易将该话剧人物与其他话剧人物混淆,下列选项中,不是这出剧中的人物是()。
A.陈白露
B.四凤
C.鲁大海
D.周朴园
4.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设置有“和平的祈祷”主题单元,意在引导学生“沉思战争灾难,珍爱和平,理解世界人民和平的愿望”。下列不适合选入的作品有()。
A.《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B.《兵车行》
C.《静静的顿河》
D.《边城》
5.在学习病句时,很多学生能靠语感判断出病句与否,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修改。对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这部小说出地塑造了共产党员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生动事迹。“事迹”改为“形象”
B.在80年前的那场惨烈的战斗中,他失去了一条腿。“战斗”改为“战争”
C.猫儿娇憨的姿态,惹得大家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去掉“地笑起来”
D.老师睁大眼睛盯住小陈,他被他的奇怪的神情弄得莫名其妙。可改“被”为“对”
6.在成语的辨析中,学生应结合语境检验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你是学数学的,又不懂设计,不要总是对设计师指手画脚。
B.李小明关于小区内私自占有共享单车等问题的解决十分妥当,无可厚非。
C.郑恺边开车边学李晨说话,模仿得惟妙惟肖,被戏封为“模仿帝”。
D.保护学校公物,保持校园整洁干净,我校每一位同学都责无旁贷。
7.学习文言文单元,教师建议学生自主归类通假字,下列语句中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是()。
A.君子生非异也
B.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孰能无惑
8.某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围绕“口语交际教学”深入探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走访、考查、座谈、问卷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有用信息
B.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交际能力
C.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体验不同生活,激发学习兴趣,表达真情实感
D.采用多媒体等现代传媒手段演示文稿,运用等多种通讯方式进行交流
9.教学《寡人之于国也》,教师设计了三个思考题: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孟子比喻的特点是什么?“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何在?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今天可做哪些合理的引申?对该教师的设计意图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三个问题难易程度相当,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B.整体设计考虑了学情,结合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C.前两个问题有助于学生更深刻了解孟子的论辩特及“仁政”思想
D.第三个问题是对课文内容进行了了延伸,联系具体实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10.阅读《苏武传》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师:生活当中,我们也在经受着各种各样的诱惑,金钱、高位、玩乐、浮华……如何去面对它们,这关乎心灵的选择。就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20年身处孤独跋涉26万公里送信进山的王顺友,有身带伤痛为战友守墓30年的八旬老人欧兴田,有23年为农村众送去11000场电影的残疾放映员马恭志,还有行走崎岖山路19年的悬崖小学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是什么让他们抛却了繁华的诱惑,而去与孤独相伴?我想,只因他们心有信念,甘于奉献,这是浮华面前心灵的选择,这是寂寞之中灵魂的坚守。
今天的我们,应当把苏武种在内心深处。皓皓明月之下,一个伟岸的形象走来,他站在民族历史的风尖浪口,他站在人格品质的高山之巅,他用他那伟大的人格,伟岸的形象,震撼着整个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我们今天的人,千万不要和苏武离得太远,不要仰视他,要亲近他,把他的精神注入你的血脉之中,这才是我们学习苏武这篇文章的真谛所在。
我们今天通过这篇《苏武传》,把这个伟岸的形象移植到你的心灵之中,你也会变得崇高和伟大。
对于该教师的课堂收束,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卒章显志”,升华感情
B.联系实际,不拘一格2022年多少分能上高中
C.语言精练,紧扣中心
D.概括总结,钩玄提要
11.阅读《谏太宗十思疏》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或者社会的实际情况谈谈对其中一思的体会和看法。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生:当个人成绩名列班级前列,不要感到骄傲自满,因为别人也在努力,一自满就有不进则
退的可能。故魏征说“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有理。
生:我们在学习遇到了困难或挫折时,绝对不要偷懒或松懈,否则前功尽弃,魏征说的好“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生:我们沉湎于网络,学习提不起兴趣的时候,要想一想做任何事都要有个度,适可而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生:那些当官的,自己素质不高,跟坏人在一起,要想一想:“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师:看来十思到现在还未过时,甚至可以说在现在社会,也应该把十思作为座右铭。
师:《礼记》中说,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是说先提高个人的修养,可以辐射到外在的事物,从这里,我们探究十思的思路。……
对以上教学实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生的讨论没有触及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反而影响了教学进度
B.教师能依据教学的重点,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C.教师诱导学生自由的发表观点,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尊重
D.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让学生的情操在无形中得到陶冶
12.阅读《哈姆莱特》教学实录,按要求答题。
(播放戏剧《哈姆莱特》中王子独白的片段师: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哪位同学来帮我们翻译一下。
1: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
2:以前看过书上写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师:大家翻译的都很好,那么我们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哈姆莱特这样一个尊贵的王子独自徘徊,发出了这样深沉的疑问。为了解开这个疑惑,我们一起来走进《哈姆莱特》这一课。
以上教学实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用多媒体导入,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B.由视频导入,形式新颖直观,可以激发学生热情
C.视频导入预设了情境,但是课堂中出现了英语翻译,会影响语文课的功能发挥
D.适当的将影视材料运用到课堂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3.阅读《蜀相》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师:刚才同学们在评价的时候,觉得诗歌包含了复杂的感情,但还有些拿不稳。说明对于诗歌的理解还有些欠缺,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杜甫。诗中哪些字眼你认为含义深刻?哪个意象你觉着意蕴丰富?哪一联诗句最能引发你的思索?任选话题,谈一谈感受,或者对诗歌进行散文化改写。要求形成文字,给大家10分钟时间。
(学生兴趣十足,纷纷拿出练习本)
生:诗人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
生:“柏森森”一词,是说祠外茂密的柏树阴森可怕,与祠内的“碧草”“黄鹂”的美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生:不对。“森森”是高大密集的意思,柏树之所以高大茂密,是因为没有人去砍伐它们,爱惜这些柏树,正是表现了人们对诸葛亮的爱戴。我见过曲阜“三孔”的大树。
生:柏树不一定只是在祠外,祠内肯定也有。
对上述教学实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中,将对诗歌的分析细化为对诗歌关键词语或者意象的分析把握,利于学生入手和操作
B.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来完成自己擅长的任务
C.明确时间限制,既给学生以适当的自由,又让学生有时间上的紧迫感,同时让教师更好的把握课堂节奏
D.教师的问题设计的很好,但是应该把这几个问题分别落实到几个具体的小组,防止学生都去挑选简单的题目,达不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
14.教学《雷雨》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体会人物语言内涵的丰富性。对这一做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A.潜台词含有丰富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准确地传达出人物潜在的心理动机和说话的真正目的,形成强烈的戏剧效果
B.揣摩人物的潜台词,揭示人物的鲜明性格和不同性格之间的尖锐对立,把握人物个性特点
C.潜台词表现出说话者的真正意图、真正动机感,给观众留下意会和回味的余地
D.剧本中潜台词众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分析
15.教学《赤壁赋》后,教师提出中国古代诗文有“穷而后工”的说法,并让学生讨论这种现象,从古代文学家中出更多相类似的例子。对这一做法,分析准确的是()。
A.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B.意在让学生理解“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C.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写作素材
D.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
(一)请认真阅读下面两个教学片段,完成第16题。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闻一多先生曾这样评价《春江花月夜》,说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可见此诗的艺术成就之高,今天我们就和着悠扬的旋律,精美的画面走进《春江花月夜》,来感受一下它的艺术魅力。大家静静地聆听,仔细体会诗歌所表现的那种意境。(PPT播放江水、明月和树影等组合的PFLASH动画)
(老师抑扬顿挫地开始了朗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斜月沉沉茂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