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22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历史试题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
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
卷时只交答题卡。
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
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商内服成员主要由居住于王畿地区的商王同姓或异姓姻亲氏族组成,而西周自建立便对王室
及同姓子弟等进行分封,使之到远离王畿的地方“以藩屏周”,又在王畿地区分封了一批功臣、
同姓及异姓诸侯。据材料可知
A.周强化对统治中心的控制
B.周宗族聚居状态逐渐被打破
C.周王室血缘观念逐渐淡化
D.周实行分封与内外服相结合
2.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平原曾修郑国渠、漕渠等水利工程,《史记》记载:“关中膏壤沃
野千里,然宋以来关中平原鲜有新修灌渠,原有灌渠也多荒废无用。”该变化反映了
A.政治中心南移影响水利工程建设
B.黄河流域灾害频发破坏性较大
C.经济格局的变动影响了区域发展
D.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小农经济
3.司马迁认为汉初大儒贾谊“明申、商”,精于法家学说。晁错是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曾习申、
韩刑名之术,然而也师从故秦博士、齐人伏生学《尚书》,是《今文尚书》的传人,据材料
可知
A.汉初思想为新儒学奠定基础
B.汉代新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
C.汉初采用儒法并用治国理念
D.儒家和法家的思想趋于一致
4.唐太宗时期,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御史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御史出都,若不
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这反映了
A.唐形成完备的监察体系
B.中央行政体制不断完善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D.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5.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将古代中国科技简单概括为“经验科学”,近年来有中国学者指出中国古代
科技因社会需求导致技术进步,因技术进步推动科学认知,这是有别于西方的“第三条”道路。
这表明
A.中西科技发展道路相互借鉴
B.古代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技
C.中国古代科学注重经验总结
D.不同文明视角影响历史认知
6.清人沈奏指出:“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亦能为士。
宋代以后,天下之士多出于商。”如陆九渊曾言及“自先世为药肆以养生这表明宋代
A.科举取士兼顾商人阶层
B.商人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C.理学冲击传统社会结构
D.社会体间的流动性增强
7.明内阁建立后在大部分时间里与六部尚书相互制约,“尚书不入阁”成为惯例,但由于正德以
降政局混乱及士大夫改革呼声高涨,“尚书人阁”逐渐成为常态,到张居正时期内阁完全压制六
部,万历以后再次恢复两者制衡。材料表明明朝
A.君主专制受到部权的严重挑战
B.内阁侵夺六部职权较严重
C.中枢决策机制因时而自我调适
D.废宰相导致明代格局混乱
8 .下表是西方人对近代中国某场运动态度的变化,该运动
运动前期
我们无法赞扬美国代表提出的通过干涉支持现政权,镇压中国革命的报告。
运动后期
一般人必定放弃对该运动广大的同情,可用武力对上帝与人类的敌人进攻了。
A.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的激化B.具有强烈的盲目排外的彩
C.失败的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D.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9.1868年,总理衙门派出第一个外交代表团,美国人蒲安臣任涉外事务使臣,英国人、
法国人任副使。同年中美签订《蒲安臣条约》,企图使中国成为列强共管的半殖民地,而美国
在共管中居于领先地位。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与美国邦交关系密切
B.近代外交人才短缺
C.外交日益与国际接轨
D.外交的半殖民地化
10.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写道:“(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多言清代
故实,胪举失政,盛昌革命。其论学术,则自荀卿以下汉、唐、宋、明、清学者,捂击无完
肤……全湘大哗”。这体现了
A.梁启超的主张日益倾向于革命派
B.维新派在学术上的革命彻底性
C.维新派力图在理论上撼动守旧派
D.维新派宣传思想讲求一定策略
11.1907年,亚洲和亲会成立,章太炎撰写约章宣称:“先以印度、支那二国组织成会,亦谓东
土旧邦,二国为大,幸得独立,则足以为亚洲屏蔽……一切亚洲民族,有抱独立主义者,共结
盟誓,则馨香祷祝以迎之也。”这表明近代中国革命者
A.领导亚洲民族革命的决心
B.呼吁反帝斗争的国际联合
国二考试时间2021考试时间C.对亚洲民族革命充满信心
D.与印度革命者联系较密切
12.下表是针对近代企业在官商关系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盛宣怀
非官为维持,无以创始;若非商为经营,无以持久;非商办不能谋其
利,非官督不能防其弊。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统治者富有四海,只须掌握政权,发挥商民力量,增加财政收入
摘编自汤可可(盛宜怀与荣氏兄弟经济伦理比较论纲》
据上表可知,两种观点
A.都强调政府管理职能
B.都提倡创办官督商办企业
C.都主张发挥商人作用
D.都旨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13.孙中山在回复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函件中要求制定推广服装的图式,指出“此等衣式,其要点
在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孙中山对于服饰的改革折射出
A.时局变化推动服饰理念的革新
B.政府倡导社会习俗变迁
C.经济结构变动促进服饰的更新
D.革命党人倡导西式服饰
14“国力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1917年在
《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面对赢弱的国家“国力”和人民“体力”,年轻的喊
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时代强音。材料表明
A.主张重塑民族精神
B.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有所变化
C.民主与科学无法实现救国
D.西方体育思想对中国影响巨大
15.1927年,临时中共中央在《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中强调:“党的主要口号就是
苏维埃”,因为“就阶级的观点,只有工兵贫民苏维埃政府,是代表工农国民革命的标志。”这
表明中共
A.国共合作面临破裂的危机
B.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决心
C.确立工农武装割据的方针
D.以阶级斗争推进国民革命
16.1938年,针对有些人不赞成“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毛泽
东指出,中国能够坚持到底,根本在于“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该论
断的主要目的在于
A.坚决回击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
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建立
C.提振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心与勇气
D.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17.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上海自由市场的开放,河南新郑的红枣、宁波的黄橙等断档多时的
商品,又在上海市场和顾客见面了,由于货畅其流,收购价格合理,农民的生产劲头愈来愈大。
据材料可知,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