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的大卫星排名
1、木卫三(盖尼米德)
平均直径 5262 km
体积 7.6×10^10 km3
质量 1.4819×10^23 kg
表面8700000 km2
平均密度 1.942 g/cm3
表面重力 1.428 m/s2
公转周期 7.15
自转周期与公转同步
反照率 0.43 ± 0.02
表面温度  最小  平均  最高
70110152K
视星等 4.61(opposition)
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其直径5262 km,大于水星,质量约为水星的一半。
木卫三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冰体构成,星体分层明显,拥有一个富铁的、流动性的内核。
木卫三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一颗拥有磁圈的卫星,其磁圈可能是由富铁的流动内核的对流运动所产生的。木卫三拥有一层稀薄的含氧大气层,其中含有原子氧,氧气和臭氧,同时原子氢也是大气的构成成分之一。
2、土卫六(泰坦星)
平均直径 5150 km
体积 7.15×10^10 km3
质量 1.345×10^23 kg
表面积 83×10^6 km2
平均密度 1.88 g/cm3
赤道上方重力 1.35 m/s2
公转周期 1522小时41分钟
自转周期 (同步)
轴倾斜 1.942°
反照率 0.21
表面温度 最小 平均 最高
?
94?K
大气压 160 kPa
土卫六是土星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第二大卫星,其体积甚至比行星水星还大(虽然质量没有水星大)。土卫六有浓密的大气,主要成分是氮,表面大气压力1.5×105帕斯卡,表面温度-178。土卫六一半是冰一半是固体材料。
土卫六是目前已知拥有真正大气层的卫星,其他的卫星最多只是拥有示踪气体。土卫六大气的98.44%是氮气——太阳系中惟一除了地球外的富氮星体,那里还有大量不同种类的碳氢化合物残余。
天文学家认为,土卫六上分布着众多由液体甲烷和乙烷构成的湖泊,这颗卫星的寒冷程度超过南极洲。土卫六有复杂有机分子,像45亿年前的地球。
3、木卫四(卡里斯托)
平均直径 4821公里
体积 5.9×10^10 km3
质量 1.075938×10^22 kg
表面积 7.30×10^7 km2
八大行星中卫星最多的是
平均密度 1.8344 g/cm3
表面重力 1.235 m/s2 (0.126 g)
公转周期 16.6890184
自转周期与公转同步
自转轴倾角 0
反照率 0.22
视星等 5.65
表面温度  最低    平均    最高
80±5134±11165±5K
大气压 7.5微巴
木卫四是太阳系中的第三大卫星。木卫四的直径为水星直径的99%,但是质量只有它的三分之一。木卫四是由近乎等量的岩石和水构成的,其平均密度约为1.83g/cm3
木卫四表面存在的物质包括冰、二氧化碳、硅酸盐和各种有机物。木卫四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较小的硅酸盐内核,同时在其表面之下100公里处则可能存在着一个地下海洋,其构成物质为液态水。
木卫四表面曾经遭受过猛烈撞击,其地质年龄十分古老。由于木卫四上没有任何表明存在诸如板块运动、地震或火山喷发等地质活动的证据,故其地质特征被认为主要受到陨石撞击的影响。其主要地质特征包括多环结构、各种形态的撞击坑、撞击坑链、悬崖、山脊和沉积地形。木卫四之上存在着一层及其稀薄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构成,可能还包括氧气,此外,其上还有一个活动剧烈的电离层。
由于木卫四上可能存在着海洋,所以该卫星上也可能存在生命,不过其存在生命的概率要小于邻近的另一颗卫星木卫二。
4、木卫一(艾奥)
平均直径 3643 km
体积 2.53×10^10 km3
质量 8.9319×10^22 kg
表面积 41,910,000 km2
平均密度 3.528 g/cm3
表面重力 1.796 m/s2 (0.183 g)
公转周期:1.77
自转周期同步的
反照率 0.63 ± 0.02
表面温度  最小  平均  最大
--  130200K
视星等 5.02 (冲)
木卫一的直径3,642 公里,比月球略大,是太阳系第四大的卫星。
木卫一的内部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铁组成,在卫星中比其他的卫星都更接近类地行星的结构主体。它有着铁或硫化铁的熔融核心和以硅酸盐为主的岩石层。木卫一的密度为3.5275 g/cm3是太阳系的卫星中密度最高的。
木卫一有着400座的活火山,使它成为太阳系中地质活动最活跃的天体。有些火山造成的硫磺和二氧化硫流束可以攀升到500公里的高度,艾奥表面也有超过100座的(普通)山峰,是在硅酸盐的地基上广泛的压缩和抬升,其中有些山峰比地球上的珠穆朗玛峰还要高。艾奥表面大部分的平原都被硫磺和二氧化硫的霜覆盖著。
木卫一的火山流束和熔岩流使广大的表面产生各种变化并且造成各种不同的颜采绘:红、黄、白、黑、和绿,主要肇因于硫化物。为数众多的广阔熔岩流,有些长度达到500公里,也是表面的特征。
木卫一的大气层极端稀薄,只有地球大气压力的十亿分之一,主要的成分是二氧化硫。
5月球(月亮)
平均直径 3474 km
体积 2.1958×10^10 km3
质量 7.3477×10^22 kg
表面积 3.793×10^7 km20.074 地球表面积)
平均密度 3.3464 g/cm3
扁率 0.00125
表面重力 1.622 m/s20.1654 g)
公转周期 27.32
自转周期 27.32(同步)
周期 29.53(从地球角度上看)
转轴倾角 1.5424° (对黄道)
反照率 0.136
表面温度      最小    平均    最大
赤道  100 K  220 K  390 K
85°  70 K    130 K  230 K
视星等 −12.74 (平均满月)
角直径 29.334.1 弧分
月球,俗称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1/81。 月球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一。
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同步,因此始终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
月球正面黑暗部分的是火山熔岩海,明亮部分的是古老地壳的高地和突出的陨石坑。它的表面非常黑暗,反射能力与煤炭相似,但它仍是天空中除了太阳之外最亮的天体。
在月球表面上用肉眼可以清楚看见有黑暗的,相对平坦的平原,我们称之为月海。这些黑暗部分是古代火山爆发后熔岩浆在洼地凝结成的广大玄武岩。几乎所有的月海都位于月球正面,占正面面积的31%,相较之下,在月球背面只有少数的月海,只涵盖了背面2%的面积。
月球上较亮的部分被称为“高地”,它们的高度高于大多数的月海。它们是于44亿年前形成的,这意味着这些高地可能是在月球岩浆海形成时由于斜长岩堆积而产生。
另一个影响月球表面地形的主要地质事件是撞击坑,小行星或彗星撞击月球表面时都会形成陨石坑,现在估计单在月球正面直径大于1公里的陨石坑就大约有300,000个。其中,位于月球背面的巨大撞击坑南极-艾托肯盆地,其直径有2,240公里,是月球上最大的陨石坑,也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天气变化,在最近几十亿年也没有地质活动,大部分环形山都保存得很完好。
月球内部已经分化出地壳、地函、和核心。月球的内核富含固态铁,半径大约为240公里,此外还有一个流体的外核,主要成分是液态铁,半径大约为300公里。
月球的表面不存在液态水,因为太阳辐射会使水被光解并快速逸入太空。
月球的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月球拥有一个强度不到地球磁场百分之一,范围在1至数百纳特斯拉之间的外在磁场。
月球有一个非常稀薄、接近真空的大气层,总质量低于10公吨。如此小的大气质量在月球表面产生的压力大约是 3 × 1015atm0.3nPa)。月球大气成分主要是氩、氦、氢、氡及钠,钾。最近发现,月球大气中含有极微量的水蒸气。
6木卫二(欧罗巴)
平均直径 3,122 km
体积 1.593×10^10 km3
质量 4.80×10^22 kg
表面积 3.1×10^7 km2
平均密度 3.014 g/cm3
表面重力 1.314 m/s2 (0.134 g)
公转周期 3.55
自转周期与公转同步
自转倾斜角 0
返照率 0.67
星等 5.3
表面温度  最低    平均    最高
~50 K  103 K  125 K
气压 1 µPa (微帕)
大气组成:氧 100%
木卫二是太阳系第六大卫星,木星第四大卫星,直径3122km,小于月球。
木卫二的主体构成与类地行星相似,即主要由硅酸盐岩石构成。它的表面由水覆盖,据推测厚可达上百千米,上层为冻结的冰壳,冰壳下是一个覆盖全球的液态海洋。木卫二的中心可能还有一个金属性的铁核。
木卫二的表面极度光滑,很少有超过几百米的起伏,它是太阳系中最光滑的天体。木卫二上
的环形山很少;只发现三个直径大于5千米的环形山。这表明它有一个年轻又活跃的表面。木卫二是太阳系返照率最高的卫星之一。
木卫二表面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那些张牙舞爪地布满整个星球的暗条纹,大一点的条纹横向跨度可达20公里,这是由低浅的地形造成的。这些条纹很可能是由于表层冰壳开裂,较温暖的下层物质暴露而引起的冰火山喷发或间歇泉所造成。
木卫二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遍布四野的或大或小或圆或椭的暗斑。暗斑的形成是下层温度较高的“暖冰”在透刺作用下向上涌升而穿透表层的“寒冰”所致。
木卫二的内部很可能是非常活跃的,在冰壳下面可能隐藏了一个太阳系中最大的液态水海洋,这个海洋中有可能存在着生命。其生存环境可能与地球上的深海热液口或南极的沃斯托克湖相似。
木卫二的表面包裹着一层主要由氧构成的极其稀薄的大气(约1微帕)。在已知的太阳系的所有卫星当中只有七颗具有大气层(其他六星为木卫一、木卫四、 土卫二、 木卫三、 土卫六 和 海卫一)。
7、海卫一(崔顿)
平均直径 2707 km
体积 1.0384×10^10 km3
质量 2.147×10^22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