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透视
458
浅析新冠疫情对我国航空公司的财务风险影响
付守佳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四川 成都 610400)
摘要:始于2019年底的新冠疫情仍在全国蔓延,并且疫情也在全球迅速发展。疫情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深,给世界卫生安全和全球金融经济带来空前影响和挑战。而在这其中,对民航业的影响超出预期,并将带来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影响。本文以对我国民航航空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剖析疫情给中国民航业风险控制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总结在疫情期间的应对措施,为我国民航业的经营和后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新冠疫情;民航业;财务风险
一、疫情形势分析及其对民航业的影响到目前为止,中国疫情防控形势一直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但全球疫情大流行和冬季气候对疫情的不利影响都给国内经济带来严峻考验。在这其中,民航业作为受其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截止到3月的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近60家航空公司停飞所有航班,14家停飞国际航线[1]。而由此所带来的民航业相关产业的影响还在不断发酵。由于各国相继出台的政策限制,民航航班量和旅客运输量呈现“断崖式”下降。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9月,民航相关的生产指标,如:运输总周转量和旅客运输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仍处于下降趋势。但与此同时,从3月份起,与上月数据相比,我国的民航业一直也在平稳的恢复中(如图所示)
图:2020年3-9月民航旅客运输量与运输总周转量(数据来源:中国交通运输部)在我国,对于民航飞机制造商而言,疫情所导致的停产将为整个产业链带来重大打击。作为全球四条空客A320总装线之一、产量约占10%的天津空客A320总装线暂停[2],由此所波及的行业失业情况和后续客机交付的大幅下滑所带来的损失以及金融风险不可小觑。湖北、浙江、四川等我国重要制造业大省都会受到较大波及[3],这都为行业的后续恢复带来强大阻力。
二、疫情对航空公司的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财务风险从定义上分为狭义定义和广义定义。狭义定义是仅指债务风险,具体指在企业因筹措资金而引发的到期债务无法偿还,或经营期间财务费用增加的不确定性。广义定义包括:在财务活动过程中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包括:经营风险、债务风险、投资风险、租赁风险等。本文采用的是广义定义。
(一)政策限制下客流量的减少导致经营风险递增
在疫情爆发以来,各国都在第一时间制定和出台了相关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的限制措施,再加上游客对密闭空间内病毒加速传播的担忧,各国民用航空企业的运量在短时间内锐减。由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25日至2月20日,日均客流量不足去年同期的25%,日均旅客量不超过20万次,流量不足高峰时期的10%[4] 。即使到了2020年9月,旅客运输量仍比上年同期减少12.5%。而根据国际航空协会发布的报告显
示,疫情的全球蔓延对航空业带来“毁灭性”打击,2020年的全球客运量暴跌至18亿人次,比2019年下降60.5%,并预计2020年全球航空业的净亏损将达到1185亿美元。更令人悲观的是,报告的数据预计,最早要到2023年航空业才有可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旅客运输量的减少将进一步的导致航空企业的营收情况的锐减,从而有可能触发进一步的经营风险的产生。由于航线的限制和旅客数量的减少,各大航空公司的营业收入极具减少。但与此同时,由于民航业
固定支
出占比较高,在疫情期间,航空公司仍需要支付人工成本、租赁费用等。现金流的锐减或断裂使得部分企业不得不采取裁员、停飞等措施以减少开支。但即便如此,众多航空公司还面临着应收账款回款无力,但应付债券及利息支出继续[5]的情况,对后续航空公司财务状况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
受上述情况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受疫情影响而破产的商业航空已达43家,其中,不乏维珍澳大利亚航空公司、加拿大乔治亚航空公司、美国迈阿密国际航空公司等大型商用航空公司也不幸宣布破产。这些公司的相继破产让航空业遭受巨大打击。更令人担忧的是,全球不同国家的政策限制仍没有解除的迹象,中国,乃至全球的航空公司的经营前景仍旧暗淡。
(二)航空公司破产引发金融租赁风险疫情的全球爆发,导致大量航空公司宣布停飞或破产。这使得金融租赁风险在整个航空业蔓延。
由于航空业所具有的“重资产、高负债、低利润、高风险”的特征,大多数航空企业采取金融租赁方式。租赁公司按照航空公司的要求,购买客机,并以收取租金的方式将一定时期内,该资产(多为飞机)的占有、使用权、收益及风险让渡给航空公司。截至2019 年年末,全球约有150 家飞机租赁公司,市场规模接近3000 亿美元。全球五大飞机租赁公司拥有飞机合计超过3860架[6]。但是,大量航空公司破产和倒闭,导致飞机重新回到或滞留在飞机租赁商的手中,而租赁商则无法收到租金。这对于杠杆率非常高
的租赁商来说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意味着
焦点透视
459
偿还当初购机贷款所需的收入来源被切断了。
对于我国航空租赁业而言,事态可能更加不容乐观。由于我国航空租赁业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阶段,与国外成熟的市场业态无法抗衡。这更使得我国的航空公司在与飞机主制造商的谈判中处于劣势[7]。这导致我国航空公司在飞机的购进环节就承担着较高的购置成本。这对飞机租赁业这个本来就是高资产负债率的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样一来,金融风险将有可能在整个民航业爆发。
三、应对措施
(一)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助力航空企业走出困境
这场疫情使得航空业,特别是民航业成为遭受损失最惨重的行业之一。为防止航空公司 “倒闭潮”的进一步的恶化,各国政府都相继出台了各种辅助政策或措施来帮助航空业及航空企业渡过难关。例如:德国政府通过国内经济稳定基金,向汉莎航空提供了60亿欧元的贷款援助;法国政府宣布了总额150亿欧元的航空业整体救助计划;英国航空、易捷航空以及瑞安航空等多家企业获得
英国政府总额约为15亿英镑的援助;荷兰、丹麦、瑞典等国帮助航企解决流动性压力。
而我国作为遭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国家之一,可以通过:政府直接注资、提供信贷、允许企业延迟缴税、降低税负、提供工资补贴等方式,对航空业施以援手。其中,地方政府可以借鉴财政部、发改委2020年2月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免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公告》(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20年第11号)的“自1月起施行免征航空公司上缴的民航发展基金”,在地方财政允许的前提下,对航空公司采取政策上的支持。而航空班次的增加也可以带动当地的财政收入和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恢复和发展。
(二)“机+酒”:携手旅游业共渡难关单方面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使航空公司摆脱疫情的影响,而行业的“自救”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在这场行业考验中,航空业与旅游业可以说是损失最为惨重的行业之一。再者,航空业与旅游业又有着关联性:航空业的蓬勃
发展能够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的逐渐壮大也可以使民航业成为受益者之一。
各大航空公司可以和旅游相关部门、企业联手,推出“机+酒”的“大礼包”,例如:“持机票可获得目的地门票或酒店优惠券”、“预定酒店可以减免机票价格”等优惠政策,以刺激旅游和航空业的“双重”恢复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义东.浅析疫情对民航业的影响及航空公司应对之策[J].民航管理,2020(4),p.10.[2]王战超,陆峰.新冠肺炎疫情对航空业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初步研判[N].中国航空报,2020(8).[3]马力.新冠肺炎疫情对航空工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N].中国航空报,2020(5).[4]陈颖.新冠肺炎疫情对航空运输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市场,2020(32).[5]田盛.新冠疫情对航空公司的影响及财税建议[J].中国总会计师,2020(9),p.88.[6]张进.危机下的飞机租赁业[J].大飞机,2020(10).
[7]张晋.航空金融租赁业的新挑战[J].大飞机,2019(10).
社会安全治理的成效,使社会化安全治理体系更加的完善合理。
三、充分发挥保险对于社会化安全治理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社会化安全治理体系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社会安全的管理风险以及对安全风险发生之后尽可能的将危害降到最小值,既然如此,发挥保险在社会化安全治理体系中的功能就需要把保险在事件发生之前的防范和事件发生之后的补偿机制充分的加以利用。结合我国社会管理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保险对事情发生之前的防范功能是始终被强调的。一来,需要将保险应对公共突发性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使保险对于社会化安全治理中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进行有效化解的作用能够被充分发挥;将保
险的安全风险预警机制进行建立与加强,将预防为主作为社会安全管理的长期指导思想,善于调动各个部门的力量,积极和相关部门进行配合,将社会安全中的突发性事故的损失尽可能的降到最低。二来,还要将保险对于防灾防损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化安全管理体系在完善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保险的防灾防损功能,并为保险对灾害事故的研究提
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只有当保险能够掌握突发性安全灾害的隐藏发生规律,才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在社会生产的过程中进行更加安全的指导。关于预防信息的提供、安全风险系数的识别与控制以及社会安全治理的检查督促等方面,应该对被保险人做好风险管理的强化引导,在第一时间利用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去将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进行消除。为交通管理部门、医疗部门、消防部门等单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与资料,积极配合这些部门对防灾防损的措施进行优化,将社会财产损失的情况降到最小值,最大程度的保证保险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二)保险对于社会化安全治理体系的优化作用是不可被替代的,保险能够将社会市场中的风险有效的进行分散,使社会安全治理中的突发性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降低。要想将保险对于社会安全治理的积极促进作用提高,就需要对保险进行创新。首先,保险的产品需要被创新。科技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让人们对保险的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而保险需要从新审视自己的产品,在细致全面的分析众对于保险的实际需求
的基础上,开发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保险新产品,将以保险的企业为主体、社会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走出去和引进来创新进行有机结合的创新型保险机制加以健全。其次,要做到对保险创新技术的大力推进。结合时代优势,要善于对现代信息技术加以利用,使保险产品中的科技含量得到加强,开发并完善网上保险的新模式,将服务水平进行全面且细节化的提升。再者,要积极促进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发展,鼓励保险中介机构在风险管理的服务上锐意创新。随着保险的不断成熟,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应用而生,为了保证保险行业的规范性,需要将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发展进行规范化的约束,防止保险中介市场因为一味的追求利益而丢失诚信。
参考文献:
[1]吴定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保险工作新局面[J].中国金融,2008(3).[2]中国保监会武汉保监办课题组.对保险功能的再认识[J].保险研究,2003(11).[3]周道许.发挥保险的积极作用,加强社会风险管理[J].中国国情国力,2007(12).[4]叶进,周迅之.政府与社会风险管理探析[J].学习论坛,2007(7).
上接第4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