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随州高新区九年级联考文科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
1.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观察下面“新航路开辟路线”图,下列在“地圆学说”主导下的航行路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航线,葡萄牙人麦哲伦,受到西班牙的资助,于1519年至1522年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D项正确;②是哥伦布到达美洲的航线,排除A项;②是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航线,排除B项;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在迪亚士航行的基础上,绕过非洲,到达印度,从而到了通向东方的新航路,航海家达伽马的航海路线对应的是②,排除C项。故选D项。
2. 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一战期间,欧洲一些国家的小学教员数量大增。法国增加了大约1/3,英国、芬兰更增长了7-13倍。这是因为
A. 城市化的需求
B. 推行义务教育
C. 妇女地位提高
D. 人口数量激增【答案】B
【解析】
【详解】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教育的普及,推动了小学教员数量的增加,B正确,D排除;题干没有强调小学教育主要是在城市中,无从体现城市化的需求,A排除;教育的普及不代表妇女地位的提高,C排除。故选B。
3. 如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一国到多国”出现在
A.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
B. 俄国十月革命后
C. 二战后
D. 冷战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发展到多国,B项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A项;1945年,二战结束,排除C项;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
4. 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认为,内战后,美国形成了一种观念: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由一个不可改变地团结在起的人民组成的民族国家。此材料意在说明美国内战
A. 废除了奴隶制度
B. 解决了社会的根本矛盾
C. 巩固了国家统一
D.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内战后,美国形成了一种观念,由一个不可改变地团结在起的人民组成的民族国家”的信息可知,美国的内战巩固了国家的统一,C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说明美国内战对于奴隶制度的废除,A不符合题意;美国内战并不可能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说明美国内战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 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的共同点是
①都是为了应对严重的社会危机②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③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④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在面临内忧外患情况下学习西方的改革,中国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②错误。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都是为了应对严重的社会危机,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故
②②②正确。综上故选B。
6. 下列对下表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军事对抗
B. 英国与德国矛盾的激化
C. 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D. 欧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
【答案】C
【解析】
随州事业单位招聘2022【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欧洲两大军事对抗组织出现了,德国崛起并与欧洲各国开展剧烈的军备竞赛,巴尔干危机埋下战争祸根使它成为欧洲的火药桶,于是,世界大战爆发了,C项正确;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发生军事对抗、英国与德国矛盾激化、欧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均只是原因的某一个方面,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7. 如图反映了1929~1937年美国失业人数变化情况,促使B点到C点变化的直接
A. 推行“以工代赈”
B.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C.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
D. 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B点到C点失业率下降,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罗斯福新政里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
资大量公共设施,为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A项正确;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救济机构,用物资为失业者提供救济,不会让失业率下降,排除B项;《紧急银行法案》是为了恢复银行信用,排除C项;《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工人的合法权益,排除D项。故选A项。
8. 1940年底,崔可夫率军事代表团启程访华。行前,斯大林指示他:“您的任务,我们驻华全体人员的任务就是要紧紧束缚日本侵略者手脚。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材料主要表明()
A.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已建立
B. 斯大林决定对日本宣战
C. 斯大林重视中国抗日战场
D. 苏联正在进行两线作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40年底”“紧紧束缚日本侵略者的手脚”“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能集中兵力对付德国,而派崔可夫军事代表团访华,意在构建中苏同盟共同对付法西斯力量。因此,材料主要表明斯大林重视中国抗日战场,故C项正确;1942年成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均与题干“1940年底”不符,排除
AB项;题干反映的是苏联意图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而派军事代表团访华,排除D项。故选C项。
9.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下列对其新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制定了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B. 都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C. 都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新技术
D. 都走上了联合自强的发展道路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二战后,西欧国家为了提高国际地位,走上联合自强的发展道路,美国、日本并没有走上联合道路,D项不正确,符合题意;二战后,包括西欧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制定了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并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新技术,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10. 20年前中国为加入某一国际经济组织,接受了许多苛刻的条款,甚至放弃了很多本该享受的特殊待遇。20 年后,因为加入该组织而获得的机遇,中国已在18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4万多家企业,拥有了超过220万人的外籍员工。中国加入该组织()
A. 维护了世界的持久和平
B. 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C. 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D. 呼应了自主的不结盟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曾接受了许多苛刻的条款,但是也获得了机遇,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因此这表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B正确;题干所说的国际经济组织是世贸组织,与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没有直接关系,A排除;中国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方案,但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C排除;题干是说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没有体现不结盟的外交政策,D排除。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放眼世界我们可以看到,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模式,即使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在政治体制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可以说,世界上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