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
——以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专业为例
文/刘广敏 侯恩广 乔昕 王知学
摘要:文中叙述了新工科形式下,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专业现状,分析了专业常规理论课程在新工科建设要求下的改革内容,提出了根据行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及学科发展趋势,优化课程建设,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新工科;人才培养方式;课程建设;课程体系
新工科建设将阶段性推进,关键在于实现立法保障、扩大办学自主权、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三个突破。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工科教育从规模上已经是世界第一,毕业生规模占世界工科毕业生总数比例为全球第一(38%)。正如吴岩指出的那样,理解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的背景下,二是要站在“两化重叠”的背景下认识“新工科”建设的迫切性。
1 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专业分析
烟台事业编考试信息网
我校的轨道交通电气及控制专业于2018年为满足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而特设的本科专业。专业建立以来以轨道交通供电、电力牵引传动、车辆辅助电器设备及控制、接触网等理论为基础,以轨道交通牵引供电为专业方向,培养适应我国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领域的一线应用型人才。
专业刚刚成立不到3年时间,课程体系结构、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质量大纲都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还不能很好地支撑毕业要求。
2 课程体系在新工科建设要求下的改革内容
现有的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程教育科学体系。随着轨道行业发展需求以及新技术的出现,原有培养方案呈现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欠缺,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二是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出现,使课程体系内的课程门数、课程内容越来越多。
要使传统专业课程适应“新工科”教学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造。一方面,为了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势必要进一步压缩原有专业课的课时,同时根据行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适当增加一些学科交叉、学科前沿的新课程;另一方面,原有的专业课程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要不断强化、更新原有的知识点,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 优化课程建设,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根据产出导向教育(OBE)反向设计的理念,根据轨道交通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优化本专业的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优化课程建设,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或者通过某一门或者几门课程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在理论教学环节采用启发式教学或者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而不是不是一味的采取填鸭式教学,注重实践教学,增加有益的教学比赛,增加综合性实践教学课程等方式实现。
以新工科建设要求及产业需求为导向,要培养多样化、创新型工程人才,必须重建课程结构。课程新结构主要包括课程体系的构成和课程内容的设置。需要调研产业、行业新兴需求,设计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突出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够达到的专业成就或职业素养。有了培养目标,深入研究新工科培养要求,做出2个方面的改革,一是深入研究新工科建设要求,意思形态上要树立开放、包容的工程教育理念,把课程设置扩展出“工科”范畴,主要是有利于学生扩展视野及知识层面的人文、工程、美术及其他学科的课程,都可以纳入到培养方案中来,也可以增加一些学科交叉的新课程,依托大类通识教育,培养综合化 、复合型人才;二是立足于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新工科要求,树立创新型工科教育理念,课程考核形式修改为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分析的过程,课程内容加强概念教学,弱化具体实施步骤、方法,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具体实施步骤、方法,按照毕业要求调整每门课的课程内容,舍弃与毕业无关的或内容陈旧的课程。
4 结语
本文以新工科建设要求及产业导向为依据,探索当前传统工科理论教学改革路线,改进教学方法、重构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学科交叉的新课程,实现从以学科为导向转化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从专业细化角度设置课程转向增加学科交叉融合课程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02).
[2]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
[3] 顾佩华.新工科与新范式:概念、框架和实施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6).
[4] 陈 燕.新工科研究进展与前瞻[D].天津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
[5] 陈孟威,陈兴明.“新工科”理念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8(06).
[6] 吴爱华,杨秋波,郝杰.以“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1).
基金项目:山东交通学院教学改革资助项目: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专业“新工科”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编号:2020ZD12)。
作者简介:刘广敏(1980—),女,吉林榆树人,副教授,硕士,从事轨道交通检测技术、智能车辆等方面的研究;侯恩广(1981—),男,山东济宁人,副教授,硕士,从事轨道交通检测技术、智能车辆等方面的研究;乔昕(1977—),男,天津人,讲师,博士,从事轨道交通检测技术、智能车辆等方面的研究,王知学(1972—),男,山东烟台人,教授,博士,从事轨道交通设备、智能车辆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学院)
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认同探微
文/王婕
摘要: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当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文化取向多元化,主流意识形态弱化等现象,本文通过对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认同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积极探寻新时代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认同的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认同
1 主流意识形态概述
1.1 主流意识形态的概念
意识形态是某一阶级和某些政治集团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对这个阶级和集团的根本利益的反映,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价值理念体系。而主流意识形态则是一个社会占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思想体系,人们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争论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主流意识形态为标杆。在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是指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众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1.2 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认同的所指
价值认同是指在一社会中,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在进行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在思想观念和精神意识层面对于某类价值的普遍认可,具体可表现为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认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国家和社会中,人们对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精神、信仰等意识形式的认同和拥护。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认同就是广大人民众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2 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认同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呈现出多元多变的态势,削弱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当下认真分析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显得尤为重要。
2.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思想文化的大量涌入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贸易、生产、资本和技术的全球加快流动,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更加广泛、深刻的政治和文化影响。以英国的安东尼·吉登斯为代表的西方思想家指出“西方从自身的理念和利益出发,为人类设计了一幅美妙的‘全球化图景’,认为全球化就是要把西方文明的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和经济社会制度等西方文明向全世界推广。”他们认为,全球化是西化,通过全球化的东风,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打破中国主流的思想境地。
2.2 信息网络化削弱意识形态传播的控制力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信息网络技术的迅(下转108页)
块的先后顺序,每天需学习什么内容,达到什么要求。等级考试分为写作、听力、阅读、翻译四大模块,可以在制定学习计划前进行一次模拟测试,分数低的部分须重点关注,分配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3.3 加强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证组织与管理
除按培养方案要求进行相关课程教育外,需要发挥教师在学习中的引导作用。班主任或班长应及时发布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相关信息,建立必要的备考组织,如、QQ等。充分发挥班委及学生会的作用,定期进行等级考试相关问题的归纳和整理,并邀请英语老师进行解答,强化交流,不断提高学习效
果。将建成考证学生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和学习策源地。同时在中及时对按计划完成学习与测试的学生进行表扬。
3.4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与考试方法的指导
学生想要从容应试的必要条件是全面的学习和系统的训练。考试过程中先易后难,遇到难题不慌张,合理安排答题时间,按照自己的节奏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认真审题,看清题干,按照题目的要求答题。可适当运用排除法,酌情猜测,把握重点等考试方法,从容镇定地去答题。第一次参加考试的同学应在报名后要按照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弄清各要点的核心内容,结合大纲,完成真题册的练习对错题进行分析,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对于不是首次参加考试的同学来说,应注重查漏补缺,出自己的薄弱部分并一一攻克此外,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此外,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产生畏惧心理。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 李景光.大学英语课堂学生沉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其相关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10(10).
[3] 张静.浅谈我院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管理[J].医学信息,2014(14).
[4] 赵李化.浅谈职业英语技能竞赛对提高英语学习效果的实践研究——以连云港职业学校物流报关专业为例[J].科学 咨询,2018(50).
作者简介:丁璐敏(1991—),女,浙江东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作者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上接105页)2012年,艺考生的本科录取率达到47.9%,本科院校录取的普通文理类考生达到50.6%。以青岛市2008年为例,青岛市艺术类高考录取率为46.9%,但是文理科的录取率分别是75.1%、80.9%。随着报考人数的不断增加,艺术类的升学率早已被普通文理科超过,考生因为激烈的竞争和录取率的降低从而选择放弃美术高考。
3.2 家长的经济负担加重
“美术生”一般需要三个阶段的培养,第一个阶段为启蒙学习,即从小开始学习美术,培养孩子对于美术的兴趣,这个阶段因其长期性导致经济投入较大;第二阶段是参加考前培训班,培训时间在三个月到一年半不等,学费由于不同的机构课程设置差距较大,平均每月学费为2000-3000元不等,同时还有其他方面例如住宿,餐饮方面的支出;第三个阶段是大学阶段,每年学费在10000元左右,每年仅仅画材的支出也在5000元左右。一个学生要完整地经历这三个学习阶段,大多要10-12年,经济投入十分巨大。
根据山东省政府2018年新闻发布会所通报的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可知,2017年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78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118元,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即使美术类专业的高考分数比普通文理专业的分数要低很多,农村的孩子想要进行美术类的学习对于自己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且现在美术类毕业生很难到对口专业,高投入与低回报之间的差距使得父母经过综合考量之后可能会让孩子放弃美术高考这条路。
“美术高考热”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美术高考热”除了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良影响,也对社会审美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笔者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对教学方式的不断调整,艺术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通过政府、社会、公众等多方面的努力,“美术高考热”终将回归理性。
参考文献:
[1] 周鲁潍,滕越.山东美术专业高考“热”引出的“冷”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6(13).
[2] 刘根禾.“艺考热”有关社会问题的思考[J].艺术百家,2007(06).
[3] 吕诺,王丽.2007年艺术类专业招生将出现4大变化[J].中国美术馆,2007(01).
[4] 谭鲁芳.关于艺术类招生专业统考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14).
[5] 赵正阳.2007“艺考”新观察[J].艺术教育,2007(05).
作者简介:刘吉凡(1996—),女,山东省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当代美术批评研究;孙硕硕(1996—),男,山东省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
(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上接124页)猛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意识形态的创新与发展。另一方面,在网络化条件下,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激荡、碰撞、交锋更趋激烈,加大了主流意识形态整合非主流意识形态的难度。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舆论领域更加难以控制。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决定了它的信息传递和交换是完全免费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政府控制,这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防御能力构成了巨大挑战。
2.3 市场经济缺陷性消融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信念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自由、平等、竞争、法制等特点,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但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同样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如市场经济的主体始终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会刺激人们对金钱的过度崇拜。同时,市场经济也是一种消费经济,通过宣传、广告等途径来刺激消费,会形成一种畸形的消费观和享乐观,这与我们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背道而驰。
3 新时代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认同的策略
新时代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认同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需要在积极应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挑战中探索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路径。
3.1 加强网络安全监控,提升意识形态安全综合防卫能力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其快捷性、海量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通过网络途径引领社会思潮,就要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加大互联网科技投入力度。要加强和完善互联网的管理和自律,从法律、制度、道德三个层面着手,抵御有害信息、反动信息的侵害,保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具有顺畅的渠道和良好的网络环境。
3.2 大力推进经济建设,巩固主流意识形态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经济在政权获得认同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是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物质基础。只有迅速发展经济,迅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拥有足够的吸引力、凝聚力,才能消除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威胁。
在当代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国际格局下,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了全球的大部分资源和市场,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处于优势和主导地位,我们不能仅依靠制度上的某种先进性来实现不切实际的赶超。我们要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解决民众的基本利益需求,以此来巩固人们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认同。3.3 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保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能否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面对思想领域的危机和挑战,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适应社会转型期发生的新变化,赋予意识形态新的活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的科学,它随着社会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的思想工作也必须及时改变。我们必须放弃过时的、错误的思想认识,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冯虞章.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01).
[3] 杨文华.意识形态的过程演替及其文化转向[J].求实,2009(07).
作者简介:王婕(1995—),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