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乎上,求得其中
在标题党横行的今天,让我取一个吸引眼球的名字着实困难,于是把古语“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改了一下,改为“取法乎上,求得其中”,之所以引用这句古语,是想表达我对公考复习的看法。公考复习的孩子深知,一题、一分之间就是命运的不同,所以,闲话少说,进入正题,经验交流,最怕自说自话,所以我将我遇到的身边小伙伴问的问题列出来,供大家讨论。
一、考前阶段踌躇烦
1,你凭什么讲经验?你是谁?学霸?
我:2017年国考142分,山东某国税,未进面。2017广州市考进面,放弃。2017江苏省考笔试142,面试82.6,上岸。2017山东省考行测80+,第一进面,0.35分惜败。以上考试比例平均在100:1以上。我并不是学霸,文科生,数学一塌糊涂,申论也懒得动笔,但拥有最近一年的考试经验,失败和成功都经历过,或许有一定借鉴。
2,需要复习多久?你之前复习多久?什么知识背景?
2017面临研究生毕业,之前公考未考过,未复习。9月份开始准备国考、准备论文、准备工作(几乎绝大多数文科生都是这样),省考也是在国考出成绩前准备,所以,总体而言,至少3个月以上准备为佳,全身心最好,但是短期未尝不能突破。
3,你笔试报辅导班了没有?辅导班有没有作用?可不可以不报班?
第一,我未报辅导班,但是利用网络可以看到大量辅导机构的免费资料,公开课程,我充分利用了网络查做题技巧。第二,在知识付费的时代,辅导班能够帮你解决考试答案不公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即行测可以教你技巧,申论给你高分答案。但是,辅导班解决不了你个人的自律、考试取舍策略,个性化问题。第三,可以不报辅导班,如果你下定决心,时间3个月以上,自律足够,有人监督。
二、复习阶段疑问多
1,行测复习应该经历怎样的阶段?计划是什么样的?
我的行测复习分三个阶段:第一,基础阶段。做08-10三年真题,了解基本题型,自己水平,然后基础的模块技巧练习。如言语题从逻辑填空开始,先做3次,每次15道,再去带着
疑问查技巧,此处技巧可以听辅导班课,自己查解析,身边学霸讲解。如此下去,大约30天复习完基础技巧。此处补充一点,每周都有线上辅导机构的模考,可以测试,以查进展。第二,模块整体训练阶段。通过第一阶段的复习,对于单个题技巧有了掌握,但是行测是速度与准确率的竞赛。就需要整体训练,如将11-15年言语、常识、推理、资料、数量,分别打印,今天做11年的言语部分,限制时间做,看正确率与知识点掌握,如果做得不好,再做一套,看看是不是同样的问题,同时关注时间的把握,太慢了说明你技巧不好,太快了说明你紧张。做完两套言语后将有问题的地方回到第一轮基础阶段,打磨技巧。如此5套题后,大约耗时一个月。此间依然做模考。第三,冲刺阶段。此时,你的技巧已经定型,要做的就是稳定与整套试卷的考试策略。怎么样在120分钟里做130或135道题,拿到分数最大化的策略,必不可少。首先,这阶段,练习整套试卷的时间把握和做题顺序,如先做资料还是言语,数量要不要做?怎么个做题顺序我得分最好?我的水平足不足以有时间做数学?这些都需要在套题中训练。其次,16-17的真题可以拿出来做了,看看自己当前最真实的水平。再次,谈谈我的考试策略。也就是题目“取法乎上,求得其中”。也就是我们要理解公考,你是不可能做到90分、100分的,也没必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70+是不错的成绩,75+是大神,80+存在传说中。所以,70-80分在大学考试里只是中游,而公考是一个求得中游的考试,
公务员不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岗位(不过我们可以拥有为公共利益工作的骄傲),那么就是要求要有取舍。比如和我一样的大多数人,数学一般般,五分钟能做出来一道,但是考试只有不到1分钟一道,那么跟数学拼了不合算,所以,数学放在最后。那么,我是按照常识、资料、言语、推理、数量的顺序做题,这个习惯是模考摸索出来的,得分比较好。一般最后剩10-15分钟,数量没做,没涂卡,于是,这时候应该果断涂卡,将数量全选B或者C,如果剩时间做数量,至于数量还要不要复习一会再叙。最后,这阶段要学会横向学习,11-17年真题成套做,之后,例如,拿出某3年的类比题,看看每年考的方式,内容都有什么不同。尤其图形推理,每年都有必考点,如果你发现,那你就可以记着,考试的时候直接去。
2,遇到纠结的题怎么办?坚持还是放掉?数量要不要复习?
经过前两轮的行测复习,你会感受到每个模块你必然会错一定数量的题目,如果你打算考75左右,那么每个模块可以错5个题,所以真考试的时候不要过多纠结,允许一定数量的不确定题目,因为你会发现,那些题目各家辅导机构的答案往往也有争议,留时间做会做的题为要。当然,平时训练不能就放掉,除非是某个题你永远不会做,例如,我从来不复习概率题,
因为,我几乎没时间做概率题。再有就是数量复习不复习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复习,但是不要全部复习,比如我最后剩5分钟做15道数量,我最多能读完5道题,那我平时只训练我最擅长、考的最多的5道数量,考试的时候如果有时间就做5道,剩下的听天由命。如果你时间剩的多就多复习。并不是鼓励放弃数学,而是一个例子,大部分人都得放弃,但是如果你数量厉害,而图形推理差,同理,放弃一部分图形题即可。
3,怎么接触公考资料?信息渠道是哪里?真题哪里?要不要做模拟题?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但是还是说一说给刚开始准备的小白。真题的电子版网上各大机构都有,纸质版可以打印,可以网购。至于一些经验交流,社交媒体、QQ很多,还有网络论坛都可以交流,了解各种招考信息,考试策略,面试、体检、政审经验。模拟题要不要做,是要做的,毕竟真题只有那么几年,做两遍以后就记住答案了,但是模拟题不必过于苛求成绩和答案,模拟题重在发现问题,去真题里对照,解决。
4,申论怎么办?完全不懂怎么写?申论技巧能不能细讲讲?
我的申论复习也是三个阶段:第一,学习阶段。对于不了解申论的人来说,上来就做题没多
少意义,反而容易浪费真题(天生励志的大神除外,自带幸运光环裸考高分的人生赢家除外)。因此,申论最好先听课,网上有不少课程,半月谈也有,都是可以听的,这样对于申论能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真题阶段。申论最宝贵的是真题,对于真题要按照3小时时间,严格去做,作文必须写,据我的了解,大多数人复习申论是不怎么写作文的,所以,你每次都写,都认真的写,就占领了先机,然而大部分人即使写了,也就对对答案就算了。我认为申论必须有批改,如果你身边有大神帮你改,那就幸运了。如果没有,建议在网上批改,因为只是对对答案解决不了问题,你越看答案越觉得答案对,但是自己就是写不出来。我就是一个教训,我几乎不写申论,听听课,看看答案,想想要点就算了,所以申论只有65-71分之间,并未像行测一样。还好,我平时比较关注人民日报、半月谈、新闻联播,因此,还算有些底子,申论并没有太差。第三,模板阶段。我想很多人反感模板,因为辅导机构给的模板分都不高,我这里的模板并不是某个套路,而是自己的答题风格。例如,大作文你常用的例子,你的开头方式,你的论证方式,你的字数控制。这些都是需要提前考虑好的。至于申论技巧,1000个辅导老师有1000种说法,我就不制造争议了,大部分的思路是接近的,申论没必要像行测一样教条化,按照题目要求是根本,不要迷恋任何不需要练习,直接给你模板的做法。只强调申论重点在练,当你写的足够多真题,看得足够多半月谈、人民日报等,你就知道申论高分难,但低分不容易。推荐复习定位65-70。
3、面试阶段坎坷难
1,面试靠前报不报班?太贵怎么办?靠后报不报班?
这些问题最常见,也最难。面试靠前意味着非常有机会,但是不报班又怕被赶超。我的了解是80%以上进面的学生会报班,但是辅导班太贵怎么办?所以这是一条省钱经验,如果你是土豪,请直接报高端长班,自然有用,因为你的上岸与老师的奖金挂钩。如果你想省钱,请关注笔试、面试在总成绩的比重,还有就是分差,如果分差小,就报班。如果分差大,没得追,就报个不过全退班(哈哈,辅导班恨死我),或者不过退大部分班,经验,为其他考试做准备。当然,如果你有同伴考上了,可以帮你练,你也能几个一起准备面试的,那就自己练,重点在练。
2,面试答题不顺,不会说话,紧张怎么办?
国考和省考的区别待遇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如果是一个平时不关注时事,不爱发言,紧张内向的人,在7-9名考官面前从容淡定还是有难度的。所以,在准备笔试的小朋友,多看看时政新闻,一方面锻炼笔试,一方面为面试表达做准备,还有就是积极生活,爱家人,关心国家。你会发现你的
生活经验会用到应急应变的题目,你的活动经验会用到组织管理里,你的时政新闻会用到综合分析里,你的自我介绍会用到自我认知里,你的恋爱史会用到人际关系中。总而言之,面试可以突击,但是只是提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个人的基础。所以,公务员需要的是你长久的参与到小家和大家中,而不仅仅是短时间的为考试而考试。
3,面试答题练什么?长得好看有没有优势?穿什么?
面试是气质、形象、内容、逻辑并重的考试,所以长得好看、端庄大方会有帮助,但是考官都是受过训练的,不会受偏见影响。至于穿什么,一般都说正装,但是实际上考试并未做规定,只是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偏保守、去人格化,所以,男士大家都选正装好一些,低调内敛端庄大方。至于女生,不必须正装,只有相对正式,大方好看就可以。大部分面试目前是结构化面试,因而,追问较少出现,所以可以提前准备。我个人认为除了辅导机构给的各种思路,最重要的是沟通的意识,你不是去简单回答问题的,而是就一个问题做一个见解,与考官沟通,我面试时,就是以一种沟通的口吻,与考官眼神交流,在语句间略有停顿,期待他们的点头或者微笑,带着同理心回答涉及政府的工作,既表达对于他们工作的认同,也表达对于更美好生活、美好政府的期待。当然,面试运气也是重要的,因为,当你被分到一组都
很厉害的考生中,他们的表现可能让你分数偏低,当你靠后出场,考官可能对内容失去了最初的兴趣。所以,考试实力占大部分,但是,运气使得一切更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