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认为,《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是供学习为吏者使用的识字课本。其末尾附录的两条魏律(颁布于公元前252年)规定:商贾和经营客店
者“勿令为户”,不分给他们田地、房屋;派其从军,杀牛犒赏全军时,不给他们肉吃。由此可见
A.魏律成为秦吏准绳
B.强制耕战成效显著
C.秦国实行以吏为师
D.抑商思想影响渐广
【答案】D
【详解】材料反映了秦简中收录了魏律中打击和抑制商人的两条法律条文,这说明战国时期抑商思想影响渐广,D项正确;秦简收录两则魏律条文,不代表秦吏以魏律为准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抑商思想,
没有涉及强制耕战,排除B 项;材料强调的是秦国对商人的抑制,没有体现以吏为师,排除C项。故选D项。
2.《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散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在这里,司马迁采用的史学方法是
A.档案文献与现场考察结合
B.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互证
C.出土简牍与历史文献参校
D.民间传说与墓志铭文比对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太史公司马迁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故司马迁采用的史学方法是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互证,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档案文献、出土简牍、墓志铭文等信息,排除ACD项。故选B 项。
3.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此可知唐代科举
A.加强了君主集权
B.促进了阶级流动
C.消除了门第观念
D.激化了政治矛盾
【答案】B
【详解】唐代科举制使得出身低微的士子得以进入政坛,这说明唐代的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君主集权无关,排除A项;C项表述绝对,排除C项;李德裕作为士族,同样为寒素开路,政治矛盾并未激化,排除D 项。故选B项。
4.明代中叶,很多文学家大力推崇抒情写景的盛唐诗风,认为诗当“畅达情丝、感发志气”,概评“宋人主理作理语,于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力不为”,使人不复知诗,这说明当时
A.文人创作重必转向诗歌
B.程朱正统地位受到质疑
C.不同诗歌风格相瓦交融
D诗歌力图突破理学束缚
【答案】D
【详解】材料反映了明代文学家大力提倡抒情写景的诗风,反对宋代诗歌的“理作理语”,这说明明代中叶的诗歌创作力图突破理学的束缚,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明代文学家提倡抒情写景的诗风,而不是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排除A 项;材料强调的是明代诗歌创作推崇抒情写景,反对理学束缚,“程朱正统地位受到质疑”不符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中明代文学家推崇抒情写景诗风,反对宋代的“理作理语”,没有体现诗风相互交融,排除C项。故选D项。
5.乾隆年间,淮扬文风达到鼎盛,“邗上时花二月中,商翁大半学诗翁”,商人与文人交相唱和,天下文人稍能言诗,辄思游食扬州,以至有“扬州遍地是诗人”之说。这种情况表明
A.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B.八股取士扩大诗人体
C.重学风气提升文人素养
D.财富增加助长奢侈之风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淮扬文风达到鼎盛”“商人与文人交相唱和,天下文人稍能言诗,辄思游食扬州”可知,淮扬地区经济发达,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社会风气,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八股取士,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重学风气,排除C项;材料体现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没有表明“财富增加助长奢侈之风”,排除D项。故选A项。
6.表1中的评论反应出当时
表1
1875年《申报》文人当“效思于农工商贾之事”
1875年《申报》“西人之为商为工农者,固无不兼习文字
也。”
1881年《万国公报》农夫“用其力于植树之法、机器之耕,则利益
广矣”。
A.社会分工日益精细
B.农商皆本成为共识
C.工商致富备受推崇
D.职业观念发生变化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文人经商、商人学习文化、农民学习植树之法和机器之耕,体现了职业观念发生变化,D项正确;社会分工一般是指生产分工,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评论是一些媒体的观点,不是国人共识,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工商致富备受推崇,而是强调职业观念发生变化,排除C项。故选D 项。
7.清末某报发表的《论体育》一文提出:“体育者,智育、德育之基础也。今之国势者,定一国之盛衰,不定于版图之大小与人口之多寡,而定于国民身体之强弱。”这表明,当时国人
A.已认识到落后根源
B.重体轻文蔚然成风
C.救亡自强愿望迫切
D.呼吁实施分科教育
【答案】C
【详解】根据“体育者,智育、德育之基础也。今之国势者,定一国之盛衰,不定于版图之大小与人口之多寡,而定于国民身体之强弱”可得出,面对民族危机,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如体育强国,反映出救亡自强愿望迫切,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当时国人认识到根源,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到体育,未反
映“重体轻文蔚然成风”,排除B项;材料与分科教育无关,排除D项。故选C 项。
8.1907年,察哈尔都统认为,当地虽物产丰富,商贾荟萃,“惜民气未开,不知振兴实业,亟应设法提倡,以挽利权”,特派专员至江西景德镇调查瓷器制造情况,“以资备鉴”。该都统意在
A.加强地区经济合作
B.以机器工业取代传统工业
C.发展地方特产业
D.利用本地实业救国的氛围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察哈尔都统认为察哈尔尚没有开发发展,故特派专员至江西景德镇调查瓷器制造,体现了发展地方特产业,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区经济合作,排除A项;此时没有实现机器工业取代传统工业,排除B项;1907年时,察哈尔民众不知道振兴实业,不存在浓厚的实业救国的氛围,排除D项。故选C项。
9.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曾在无锡省立第三师范学院演讲。据亲历者回
忆:“一位穿着竹布长衫的青年登上讲台,一下子就吸引了全场。他从孙中山逝世谈起,讲到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反对当时反动、卖国的北洋政府,号召青年奋起救国。”此类演讲有利于
A.国民革命的发展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土地革命的开展
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2021年江苏省省考公务员报名时间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曾在无锡省立第三师范学院演
讲”“他从孙中山逝世谈起,讲到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反对当时反动、卖国的北洋政府,号召青年奋起教国”可知,此类演讲宣传反帝反封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国民革命的发展,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