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一、单选题:共35
1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答案】D 
【解析】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材料的主旨是阐述历史的研究为现实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服务的功用,因此强调的是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述历史。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为百姓而,有为统治者而 冯天瑜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其中为百姓而的民本思潮和为统治者而的专制主义分别是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的孔子提出”“德治、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舟民水,他们提出了原始民本思想,故ABD三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专制主义而鸣从属于法家的思想主张,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诗句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人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
C.霹雳一声,分田分地真忙    D.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材料所述意思为君子追求公义,小人多为利来,体现了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A项强调为国家敢于放弃自己的生命,是宋明理学的体现,故A项正确;B项强调金钱的重要,是重利思想,与材料观点相反,故B项错误;C项说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属于近代土地革命思想,故C项错误;D项为道家的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4周文王曾告诫武王: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
之长。这说明
当时的统治者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周人开始关注天人关系
西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荀子思想受到统治者重视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依据材料中的山林非时不升斤斧”“川泽非时不入网罟可以看出周文王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故①②正确;故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自然环境的破坏,说法错误,荀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家,材料反映的是周文王时期,故③④不符合题意。故含有ACD三项错误。
 
 
5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以上言论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消极无为    B.仁政治国    C.严刑酷法    D.经世致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根据材料的描述得知,君主圣明仁义,人民就会安居乐业;君主实行仁政,人民就会追随他。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A项是道家思想;C项是法家思想;D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思想。
 
 
6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河北唐山人事考试网发展主要体现为
A.民本发展为君本”    B.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C.由承认现存统治秩序发展为批判暴政    D.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是指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学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极力美化现存的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的统治秩序,提出大一统理论,使儒学适应了封建集权专制统治的需要,成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故A项正确。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维系封建统治,压抑扼杀人性,故B项错误;C项说颠倒了,应为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故C项错误;D项是两者的相似点,故D项错误。
 
 
7《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上述材料反映作者的思想倾向是
A.天人合一    B.敬天法祖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题干材料是为汉高祖刘邦的皇权寻求理论支持,符合董仲舒君权神授的观点,故C项正确;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敬天法祖属于宗法制的范畴,不符合题干材料内容,故B项错误;天人感应是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8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种思想
使天文学受到统治者重视            在理论上有助于仁政推行
属于没有价值的封建迷信            指出要实行政治的大一统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根据材料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可知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结合所学可知,这有利于使天文学受到统治者重视,正确;这种思想具有一定程度上限制皇权的作用,防止君主任意妄为,在理论上有助于仁政推行,正确;灾害以谴告之怪异以警惧之天人感应的思想,实际上是对君主的一种警示,不是没有价值的封建迷信,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要实行政治的大一统,错误。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A项正确。
 
 
9庄子在《骈拇》中写道: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没有谁不借助于外物来改变自身
的本性。平民百姓为了私利而牺牲,士人为了名声而牺牲,大夫为了家族而牺牲,圣人则为了天下而牺牲。这四种人,虽然所从事的事业不同,名声也有各自的称谓,但他们以生命为代价损害人本性的做法却是一致的。这表明他
A.深受儒家道德哲学的影响    B.倡导功利主义的伦理价值观
C.反对超越自我,追求理想人格    D.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精神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庄子认为,现实社会人们对名利的追逐,使人变得虚伪、贪婪、本性扭曲,结果造成人独立人格的丢失和精神上为外物所累。在他看来,儒家的道德君子人格,是人借助于外物来改变人自身的本性,是人为物役的世俗名利观,理想的人格必须是远离现实,超凡脱俗,超越自我,追求精神上独立自由的,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错误。
 
 
10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谪贬至贵州龙场(今贵阳西北修文县境内)当驿丞。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际遇,日夜反省,终于在一天夜里,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表明王阳明
A.把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B.对朱熹理论一直深信不疑
C.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    D.通过格物致知悟得圣人之道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把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的是南宋的陆九渊,王阳明只是把心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日夜反省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以往追求真理于事物是谬误)可以看出,王阳明已经质疑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学说,故C项正确;BD两项错误。
 
 
11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    B.理学教人学作圣贤
C.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    D.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养心是儒家的思想,其目的是维护社会伦理,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周敦颐的话可以得出理学教人学作圣贤,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孟子的话可知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故C项错误;孟子所说的仅指思想,陆王心学所说的是万物产生的本原,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