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闻稿的写作
电视消息类新闻由于篇幅短小,需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要循着事物的脉络提供信息,解释背景,揭示主题;还要考虑声画对位和逻辑关系,要写得精彩、生动、鲜活,实非易事。需要从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写作各个面下工夫。
二、标题写作
标题如同消息的眼睛,是观众记忆新闻最重要的环节,它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一般只有几秒或十几秒,稍纵即逝。这就需要它先声夺人,引起注意,要一下子抓住观众,激发想看的欲望。
点睛传神的标题是对整条新闻的高度概括,拟定标题的基本原则是简洁、通俗、生动、确切。标题写作要紧贴主题,起到引导视听、浓缩信息、说明内容的作用,要让观众一看就知道消息的大体内容,用词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标题要力求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组成,要具有一定的内涵和美观的外在形式,这就要求语言简练形象、对仗整齐,决不可使用生僻的字词。比如:2005年我采写的一篇反映宁阳县农村合作医疗典型经验的新闻,标题是《每人每年十元钱,解决农民看病难》,观众一看标题就大体知道了这条消息的主要内容。
三、导语写作
  导语如同消息的脸面,是新闻的开头,代表着内容的精神和灵魂,也就是古语所说的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导语是一种提示、摘要、高潮,一种包在小包裹里的要点或者是新闻预告的总和。写导语最重要的原则是把观众最感兴趣的东西和记者最需要告诉观众的东西写在导语中,也可以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富有吸引力的材料放在开篇。要抓住特点,写出个性导语, 要寻新意,立意新颖别致,要用简练的文字准确概括消息的中心思想,要善于从内容中筛选出精华,做到开篇之初,当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忍弃去。我曾写过的一条消息:《灵山里有只流动的红药箱》,导语是这样写的:驻扎在宁阳县灵山深处的某部诊所的军医们20年如一日为当地众送医送药,一只小小的红药箱传了几代人,记载着军民深深的鱼水情。听着这样的解说词,看着画面上身背红药箱的解放军战士行走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翻山越岭去乡亲们家巡诊送药,谁能不为之动情。要点新闻
四、主体写作
  主体如同消息的躯干,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阐述新闻的详细内容,是对导语的注释、补充、丰富和深化,而不是简单的乏味重复。主体部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条新闻的质量,主体写作至关重要。
  主体写作要围绕着消息的主题进行,应圆满说明或回答导语所提出的问题,运用的材料要具体充实,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主体部分还必须精炼紧凑,要以事实说话,不宜空泛议论。
  主体写作是多样化的,它往往是服从于解说词的总体布局和结构,目前最常用的主体部分的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
  1.“倒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是按照各个新闻信息的重要程度依次排列,即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面,这是新闻写作最常用的结构。这种写法在视听上符合观众的思维接受顺序,观众可以知晓新闻最重要的内容,也可以了解到次要事实,便于消化和吸收。
  2.逻辑顺序结构
  逻辑顺序结构,是按照事实本身的逻辑去展开。围绕着主题思想,根据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自然妥善地安排材料。材料安排有的是点面关系,有的为并列关系,还有的是总分关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等。写作时可以并列出几个问题,一个一个加以阐述,也可以先揭示结论性的事实,再交代产生这一事实的原因,如同剥笋,层层深入。
  3.时间顺序结构
  时间顺序结构是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次序来安排新闻事实,适用于反映某一新闻事件的每个事实和细节都比较重要的新闻,许多现场报道都是按这种结构处理的。
  比如1992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消息《香港特技大王柯受良驾驶摩托车飞跃长城》,就是典型的时间顺序结构。各位观众,这里是距北京150多公里的河北金山岭长城,现在的时间是19921115日上午11点整,再过一会,香港特技明星柯受良将在这里驾驶摩托车飞跃长城……柯受良启动了摩托车……冲上斜坡,起飞……他成功了。
  单车飞跃长城,举世瞩目,这一时间顺序结构的现场报道,准确描绘了柯受良飞跃长城的惊人壮举。
五、结尾写作
  结尾是消息的收尾部分。一般的消息只对主要事实作概要性介绍,可以不要结尾。对于那些既要传播信息,也要引导舆论的新闻,可以考虑增加结尾。精彩的结尾如同空谷响鞭,余音回荡,可以深化主题,给人以启迪,引导观众思考。
  结尾的写作有多种形式,主要有总结式、照应式、展望式、议论式、呼吁式等等。采用何种结尾并无统一的规定,要按照内容的要求来确定。无需结尾的消息,大可不必硬性拼凑,画蛇添足。
总之,电视消息类新闻的写作不能遵循某一模式。要根据不同题材,怎么写好,就怎么写。要勇于和善于在实践中创新,写出言简意赅、生动鲜活的好消息,走出自己的新路子。
深度报道写作
在现在的新闻界,深度报道成了一个备受青睬的名词。很多记者、编辑都为如何搞好深度报道而伤脑筋。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在目前的新闻媒体中,深度报道搞得最好的,还首推报纸。虽然电视日渐受宠,但在深度报道方面,电视新闻似乎还有孚众望。那么,其症结
到底在哪里呢?
  分析这个问题,要从电视深度报道的采访、拍摄、编辑、播出的特点入手。首先是采访的过程。与报纸记者的采访工作相比较,电视采访又有着复杂性和多重性。报纸记者能用一支笔解决的问题,到了电视记者这里,又会被分解成几个方面,比如记者现场的语言组织,声音、画面的录制,场面的安排与机位的选择等等。电视离开声音、画面就没有了生命力,这样的道理是每位电视观众都明白的,但在电视新闻节目,尤其是在深度报道中,如何保证采访过程中能够完整记录声音与画面,并使之更好地在报道中发挥作用,却是一个困扰电视记者的难题。
  二、从理论上来讲,拍摄电视节目之前,需要有一个调查研究的过程。事实上,这也是电视采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这一过程为前期的拍摄带来了一定困难。如果在这一阶段,摄像记者参与进来,那么,有些本来可以采访到的东西,在镜头前却被打了折扣。有人想提供题材或线索,但又拒绝或害怕上镜头;有些隐秘性的采访活动,出现了摄像机就会露馅;被采访对象本来有丰富的情感要表露,但由于话简、镜头的干扰,又表达不出来。上述只有电视采访才会遇到的难题,的确给电视报道的形象性和深刻性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或者说,电视节目对形象性的要求和电视采访的深入性在这里形成了一对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