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设计原理课程(课程代码:09235)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第一节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  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  设计的多重特征
第一节  设计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  设计的科技特征
第三节  设计的经济性质
第三章  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二节  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三节  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四章  设计源流之二(西方部分)
第一节  西方古代设计
第二节  设计与工业革命
第三节  西方19世纪设计
第四节  现代设计运动
第五节  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第五章  设计的类型
第一节  视觉传达设计
      第二节  产品设计
第三节  环境设计   
第六章  设计师
第一节  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设计师的知识技能要求 
        第三节  设计师的类型
第四节  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第七章  设计批评
第一节  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
        第二节  设计批评的标准
        第三节  设计批评的方式
第四节  设计批评的理论
第三部分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设计原理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设计原理不止于研究设计的性质理论,还要研究设计的规律理论和关系理论.首先,
这里有一个设计的诞生、成长、成熟和变异的生命周期描述理论;其次,这里有不同设计之间的平行、交置、矛盾、斗争、新陈代谢和继承借鉴理论;第三,这里还有设计与科学、技术、艺术、经济、管理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理论.设计的历史和设计的历史性批评,重点就在于用史实来论证史论。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其他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在于帮助考生弄清设计学的性质及研究范围,要求追根求源,从历史演化上去把握设计学这门学科的独特性;使学生了解设计与艺术的渊源及掌握设计的多重特征;了解中、西方古代工艺美术及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及特;了解西方现代设计教育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展;了解设计师、设计集团的历史演变、类型及其社会职责;了解当代西方设计思潮及设计批评。为将来系统学习现代设计史、设计美学打下基础,并对以后的设计实践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本课程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分工与区别及所选教材的重、次章
设计原理的研究对象与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就设计的功能性而言,
设计原理要对相关的数学、物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工程学、电子学、经济学进行理论研究;就设计的审美性而言,设计原理要对相关的彩学,构成学、心理学、美学、民俗学、传播学、伦理学等进行研究.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通过学科方向的确定,以及对相关学科的认识,我们便能理解研究设计史必然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设计史既应被作专项研究,更要使这种专项研究建立于美术史、科技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基础之上.这是因为设计本身就是社会行为、经济行为和审美行为的综合。
设计理论一直为它的学科美术和建筑理论所包容,这是因为设计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中引申出来的理论总结.设计作为美术与建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西方有着深厚的理论传统。
设计批评与设计史是不可分割的,历史的批评与设计史的任务大致相似。而今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设计批评的任务是以独立的表达媒介描述、阐释和评价具体的设计作品;设计批评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包括历史的,再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批评,在这种情形中,设计批评追
求的是价值判断,而这一点是为今天的设计史研究所回避的。学者的批评比设计史家带有更强烈的流行语调。但是,再创造性的设计批评和批判性的设计批评却不同于设计史.
教材的第二、五、六章是考核重点,第三、四章是考核次重点章,第一、七章是考核一般章。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设计原理的导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弄清设计原理的性质及研究范围;了解设计学研究的现状。重点掌握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间的关系。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的发展是本章的难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一) 设计史
(二) 设计理论
(三) 设计批评
  第二节  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一) 对当代西方设计思潮的一般看法
(二) 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初步研究
三、考核知识点
(一)设计学的范围;设计史、设计理论及设计批评间的关系。
(二)西方当代设计思潮的发展(学说及代表人物);设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渊源。
四、考核要求
(一) 设计学的范围
1。 识记:设计学的范围。
2. 领会:“设计”(Disegno)概念的演变.
3. 简单应用:设计史、设计理论及设计批评间的关系.
(二) 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l。 识记:当代西方设计思潮—-符号学理论、结构主义、解构方法、混沌理论、绿设计和信息技术。
2. 领会: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对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启示。
第二章  设计的多重特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设计的特征。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设计的艺术特征、科技特征和经济性质。设计与
艺术的渊源,设计的艺术含量和艺术手法,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设计与科技进步及科技理论的关系;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是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设计的艺术特征
(一) 设计与艺术的渊源
(二)设计的艺术含量
(三)设计的艺术手法
(四)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
(五)艺术推动设计
第二节  设计的科技特征
(一)设计与科技进步
(二)设计与科学理论
(三)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
第三节  设计的经济性质 
(一)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
(二)设计作为价值方法
(三)设计作为经济体的管理手段
(四)设计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
(一)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设计的艺术手法。
(二)设计与科技的关系;影响现代设计的科学理论。
(三)设计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设计的价值意义。
四、考核要求
(一)设计的艺术特征
1. 识记:设计的艺术手法.
2。 领会: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3。 简单应用: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
(二) 设计的科技特征
1。 领会:影响现代设计的科学理论。
2。 简单应用:设计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三)设计的经济性质
1. 领会:设计的价值意义;设计与生产的关系;设计与消费的关系。
2. 简单应用:设计的管理手段.
第三章  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设计的源流之一(中国部分).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和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特点和成就。本章重点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在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家具设计、陶瓷设计、纺织品服饰设计、工具设计和兵器设计方面的主要特点和成就.本章难点是我国古代各时期的设计思想及成就需要理解和掌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二节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三节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
(一)建筑设计
(二)园林设计
(三)家具设计
(四)陶瓷设计
(五)纺织品与服饰设计
(六)工具设计
(七)兵器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
(一) 原始工具、陶器、服装的设计特点。
(二) 奴隶社会青铜器设计的重要地位;章服制度;“百家争鸣”的设计思想。
(三) 封建社会时期建筑、园林、家具、陶瓷、纺织品与服饰、工具、兵器等设计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作品(包括相关理论代表著作).
四、考核要求
(一) 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l. 领会:“七孔石刀"的设计特点;关于原始服饰设计的几种学说。
2。 简单应用:新石器时代陶器文化类型的划分及其装饰设计的手法。广东省自学考试成绩查询
(二) 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
1. 综合应用:青铜器设计的特点和成就。
2。 理解:章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