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联网+”助力毛皮动物产业———“狐联网”战略发展研讨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召开。会议以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围绕国家特种经济动物科技创新联盟2018年重点工作计划,探讨产业互联网助力毛皮动物产业发展的模式。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所所长、国家特种经济动物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李光玉在致辞中指出,特产所在毛皮动物的资源收集整理和
遗传育种、繁殖技术、疾病防控、设备设施、产品加工等全产业链条研究领域都有深厚的研发基础,并于2018年4月份牵头成立国家特种经济动物科技创新联盟,旨在解决特种经济动物行业发展重大战略与共性技术难题和制约产业发展
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他强调,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在特种经济动物这样的传统行业,是新时代的需求,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特
产所将联合相关单位发挥科技创新联盟的作用,通过互联网的优势
整合毛皮动物产业各个环节的资源,进一步推动毛皮动物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会上,电商企业平台相关人员
详细介绍了“狐联网”平台开发设计的理念以及未来运营发展规划,并现场演示了相关操作与使用流
程。与会人员就“狐联网”模块设计
与科技专家支撑服务于“狐联网”平台的方式等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打破我国种猪长期依赖进口困境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报名华农教授吴珍芳牵头破解
种猪育种关键技术
17
责任编辑:赵昆昆电话:0311-********E-mail:1398659867@qq
2018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
考试合格分数线为234分
1月9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
第21号(以下简称公告)》,2018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成绩于2019年1月10日公布,考生自2019年1月10日零时起可登录中国兽医网(www.cadc )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网上信息平台查询本人成绩。
《公告》提出,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决定:2018年全国兽医全科类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合格分数线分别为234分和208分。
考试成绩达到2018年全国执业
兽医资格考试合格分数线的考生,应按照报名地考试公告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提出执业兽医资格申请。经审核合格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颁发执业兽医资格证书。往年获证人员因遗失、破损等原
因申请补发证书的,经网上申请后,按照各地公告要求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补发资格证书。
哈兽研首创
“一针防三病”三联活疫苗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月10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冯力研究员牵头完成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创制与应用”因贡献突出,社会经济效益重大,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疫苗在全国推广应用2560万头份,免疫覆盖仔猪1.54亿头,彻底改变了我国三种病毒混合感染无疫苗可用的被动局面,有效控制了猪病毒性腹泻的肆虐,推动了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陈焕春院士认为“生得少,死得多,长得慢”是压在养猪业头上的三座大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和猪轮状病毒(PoRV )引起的猪病毒性腹泻就属于“死得多”那座大山。这三种病毒可导致7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高达100%,导致“连窝
端”,被誉为哺乳仔猪死亡的“第一杀手”,且无有效的药物,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
针对我国这三种病毒普遍存在且混合感染日趋严重的现实问题,遏制其带来的严重产业危害,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消化道
传染病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冯力研究员带领项目组历经12年的艰苦卓越的科学攻关,攻克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难以适应细胞,致弱过程中免疫原性减弱,强、弱毒株难以
区分的世界性难题;发明了适应传代细胞系的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具有独特分子标记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轮状病毒(G5型)弱毒株;创制了我国首个安全、高效
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G5型)三联活疫苗,攻克了三种病毒混合感染无疫苗可用的产业难题,实现了一针防三病;创立了与疫苗配套应用的检测和监测技术体系,实现了猪病毒性腹泻精准高效防控。该疫苗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项、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1项、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1项、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
专利优秀奖1项;被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评价为“2016中国生猪产业榜年度最受关注新产品”。
“猪粮安天下”,猪肉占我国肉类消费总量的62%。20年来,种猪从依赖进口到本地化选育,实现了跨越发展,这与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8日,“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培育与应用”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未来,世界上最好的种猪育
种在中国!”这样的“小目标”,项目第一完成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吴珍芳成竹在胸。他介绍,项目针对我国瘦肉型猪育种技术创新不足、核心种质依赖进口、生产效率较低等重大问题,通过持续开展种猪本
地化选育,自主培育出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并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打破了我国种猪长期依赖进口困境,是百余名研究骨干、千余名科技人员和3万余农户的智慧成果。
除了成功培育种猪新配套系外,项目创新了瘦肉型猪分子育种
技术,创建大型种数据信息分析平台,有效提高遗传改良效率,还可以实时对种猪个体进行遗传评估、肉质评定。项目还创新了瘦肉型种猪体细胞克隆等扩繁和养殖技术,解决了优良种猪遗传传递和生产
性能充分发挥的问题。
“种猪育种是一门实践学科,
通过校企合作,能真正把研究成果用在实处。”一直以来,吴珍芳及团队将研究工作根植于生产一线,科研成果在校企合作单位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实践应用。在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下,自主培育的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得到了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并在全国30个省份得到推广,创产值2399亿元,并以年20%以上增长,带动合作农户增收164.3亿元,近三年农户增收96.9亿元。创建了中国特现代养
猪产业发展新模式。
“狐联网”战略
建立毛皮动物产业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