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安徽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冲刺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5题)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B.增进人的知识技能的活动C.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D.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2.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技能,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  )
A.自愿性B.灵活性C.实践性D.直观性 
3.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无意识现象的流派是()。
A.机能主义心理学B.精神分析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人本主义心理学 
4.神经系统产生心理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A.反映B.反馈C.反射D.反应 
5.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称为
A.观察B.思维C.表征D.表象 
6.优秀班主任在处理犯错的学生时,经常采取点名批评和不点名批评相结合的方式,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这种做法遵循的德育原则是【】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 
7.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影响”德育原则是指(  )。
A.教师教育与家长教育相结合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C.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D.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 
8.希望自己能够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并能有所成就以得到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评价。按照马斯洛的观点,这种需要属于
A.归属与爱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9.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学具,通过拨动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来认识时间。魏老师的教学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启发性B.直观性C.巩固性D.循序渐进 
10.喜者见之而喜,忧者见之而忧。这种现象说明心境具有()
A.稳定性B.弥散性C.广阔性D.暂时性 
11.与强、平衡、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2.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出的“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育原则,对于当今教育仍然适用,它并未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改变。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B.社会性C.个体差异性D.相对独立性 
13.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A.学科开设顺序B.教学时数C.课程设置D.学年编制 
14.一个人枕叶受伤后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感觉是
A.唤觉B.味觉C.视觉D.听觉 
15.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法B.陶冶教育法C.品德评价法D.榜样示范法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特珠能力的是
A.记忆能力B.绘画能力C.思维能力D.想象能力 
17.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B.随意后注意C.不随意注意D.不随意后注意 
18.在现代教学改革中,布鲁纳倡导的是(  )。
A.掌握学习理论B.结构主义教学理论C.合作教学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 
19.在教育研究上反对思辨,主张定量、实证研究,提倡“科学化”的教育理论派别是()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制度教育学 
20.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确立了班集体的奋斗目标B.选择和培养了得力的班干部C.有无正确的集体舆论D.教育活动的多样性 
21.基本的情绪分类可以将情绪分为四种,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基本的情绪分类(  )
A.快乐B.悲哀C.愤怒D.嫉妒 
22.关于注意与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注意与心理过程没有联系B.注意贯穿心理过程始终C.注意与心理过程交替发生D.注意千扰心理过程 
23.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抗战遗址,观看抗日影视剧,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A.说理教育法B.实际假炼法C.情感陶冶法D.精样示范法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  )
A.连续性、广延性B.长期性、间接性C.主体性、示范性D.复杂性、创造性 
25.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学生B.教师C.家长D.校长 
二、判断题(8题)
26.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
A.正确B.错误 
27.只要能教好书就是一名好教师。
A.正确B.错误 
28.给学生请家教就是家庭教育。
A.正确B.错误 
29.课程计划是规定各科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结构的指导性文件。
A.正确B.错误 
30.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高中阶段应以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
A.正确B.错误 
3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
A.正确B.错误 
32.课外校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继续。
A.正确B.错误 
33.社会需要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A.正确B.错误 
三、填空题(2题)
34.在视觉记忆中,外界信息经由感觉器官的登记后可以保持约300毫秒。这在记忆系统中被称为____
35.____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四、简答题(10题)
36.简述班都拉的强化分类及其含义。
37.简述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38.性格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39.简述培养助人行为的方法。
40.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41.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2.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43.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44.篱述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
45.如何培养健康的情绪?
参考答案
1.A
2.C课外教育的主要特点包括:自愿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其中.实践性是指学生参加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各种能力。
3.B精神分析心理学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该学派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但过分夸大了无意识的作用,并且把它与意识的作用对立起来。
4.C
5.A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是按照一定目的与计划的要求组织知觉活动,自始至终伴随着思维和言语的活动,又叫“思维的知觉"。
6.B本题考查德育的基本原则
7.B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影响”德育原则是指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8.C本题考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9.B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10.B
11.C巴甫洛夫划分的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恰与古希腊希波克里特划分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其中,强、平衡而不灵活型表现为条件反射容易形成而难以改变,庄重、行动迟缓而有情性;黏液质表现为情续平稳、安静稳重、自制力强,但主动性较差、思维灵活性略差,行动迟缓。
12.D教育要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可体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任何一种教育,尽管受当时的社会所制约,但同时又是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教育有着渊源关系。
13.C暂无解析安徽省成人考试网
14.C本题考查神经系统
15.BA、B、C、D项都是德育的常用方法,其中陶冶教育是指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16.B暂无解析。
17.C不随意注意也称无意注意,它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注意。
18.B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该理论指出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早期学习,倡导广泛应用发现法等。
19.A
20.C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集体舆论是集体生活和集体成员意愿的反映,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有无正确的集体舆论,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21.D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不同,一般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基本形式。
22.B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重要特征之一。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难以分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23.C参观拉战道址,结育受国情怀。是教育者自党制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总染、重陶的方法,属于情感陶治法。
24.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主体性、示范性。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示范性指教师言行摹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5.B由于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能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师。
26.A气质具有先天性特点,更多地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表现为人在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只有类型差异,没有好坏之分。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与制约,表现为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因此有优劣之别。注意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主要有: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气质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出现较晚;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27.B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具体任务是: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 
28.B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29.A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各学科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结构。
30.B高中阶段应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同时要设置丰富的选修课供不同的学生选修。初中阶段设置的课程才是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