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走近雷锋
1956年夏天,16岁的雷锋以优异成绩在荷叶坝小学毕业。雷锋根据乡亲们的愿望,没再去读中学,而是留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由于他工作勤恳,又被推荐到中共望城县委当了公务员。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上?
              ——摘自雷锋手稿
雷锋在中共望城县委当公务员期间,经常跟在张书记身边。张书记曾经捡起路边的一颗螺丝钉对雷锋说:“别看一颗螺丝钉小小不言,机器上少了它可不行呢!”
见雷锋听后有所触动,他接着说:公务员是干啥的
“干工作也是这样,比如你当公务员,整天忙的虽然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情,可也是整个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
分,就像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一样。”
雷锋用心聆听,句句入耳,字字上心,更是把“螺丝钉精神”落实到了自己的工作生涯中。
县委机关十多个部门,只有雷锋一名公务员。他看上去还未脱尽孩子的稚气,但做事却十分用心,为了机关干部能及时喝上开水,他厨房师傅商量,请他们水一煮沸时就摇铃发信号,他马上就来打开水,趁热送到各个办公室。
无论做什么工作,雷锋总是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由他经管的任何公共财物,都被安置得有条有理;房间办公室,每天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对来访干部或众,他总是满腔热情,不仅有礼貌,而且服务得也非常周到。工作之余,他还参加县委机关办的文化补习班。
县委领导同志晚上开会,常常要开到凌晨,雷锋坐在隔壁听招呼,不时地端茶送水,空了就坐在隔壁房间里看书,一直陪伴到会议结束。为了防止瞌睡,他有时在屋里走来走去,有时用冷水冲头。开会的同志见了,劝他说:
“小雷,你不用等我们了,去睡吧!”
“没关系,我不困。”
等到会议结束,领导同志都离去了,他直到把会议室收拾干净,把门窗关好后才休息。别人问他累不累,他说:
“累一点怕啥!这是我的工作,可不能马马虎虎。”
雷锋年岁虽小,但手脚勤快,而且成天哼着歌,显得快快乐乐的,从不叫苦叫累,县委机关的同志们都很喜欢他,亲切地称呼他“小雷”,并被大家评为工作模范。
当代雷锋
1959年,王进喜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英会,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个大气包,他奇怪地问别人:“背那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烧的煤气。”这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他。王进喜后来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
庆展开。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一到大庆,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全队的小伙子们被队长那浑身的劲头和激动的神所鼓舞,"上呀!"一声呐喊,便行动起来。大家一鼓作气,从清晨干到太阳偏西,硬是用绳子拉,撬杠撬,木块垫,把钻机从火车上卸了下来,运到井场,又花了三天三夜时间,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荒原。
眼看就要打井了,可是,水管线没有安好,开钻没有水怎么行?大伙说,"咱们用盆盆端!"有人不同意,说:"你们见过那个国家端水打井的?"王进喜理直气壮地说:"就是我们的国家!" 他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场端水,终于奇迹般地用人力端来几十吨水,提前开了钻。经过五个紧张的日日夜夜,第一口井终于喷出了乌黑发亮的原油。
就在第一口打好以后,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5月1日,天刚蒙蒙亮,王进喜在井场上指挥工人放井架"搬家",忽然一根几百斤重的钻杆滚下来砸伤了他的腿。王进喜痛得昏了过去。等
他醒过来一看,井架还没有放下,几个工人在围着抢救他。王进喜急了,对大家说:"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说完,猛地站起来,举起双手,继续指挥并架,鲜血从他的裤腿和鞋袜里浸了出来……还没等伤好,王进喜深一脚,浅一脚地从医院回到钻进队,腿上的绷带沾满了泥,直接拄着拐棍上井去了。
  打第二口井的时候,王进喜的腿伤还没有好,成天拄着双拐在井场上来回指挥。一天,轰隆一声,钻机上几十斤重的方瓦忽然飞了出来:井喷的迹象出现了。
井喷,就是埋藏在地层深处的水、原油和天然气,突然带着泥沙,在地层的高压下喷发出来。如不赶快压住,不仅井毁人亡,连那高大的井架也要被吞没到地层里去。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刻,王进喜忘记自己的腿痛,立刻奔上前去。压井喷需要用重晶石粉调泥浆,井场上没有,他当机立断决定用水泥代替。一袋袋水泥倒进泥浆池,没有搅拌机,水泥都沉在池底。这时,王进喜奋不顾身,把双拐一甩,说了声:"跳!"就纵身跳进了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来搅拌泥浆。看到这情景,几个年轻小伙子也跟着跳了进去。他们整整奋战了三个小时,险恶的井喷终于被压下去了,油井和钻机保住了,王进喜的手上身上却被碱性很强的泥浆烧起了泡,同志们把他扶出来时,腿疼得使他扑倒在钻杆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脸上滚下来。
  王进喜哪里是在打井?他简直是在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取石油!有一回,他帮助一个井队制服井喷,在井场上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回到大队时,浑身上下都沾满泥浆,两只鞋用绳子绑着,已经分不清鞋和脚了。吃饭的时候,吃着吃着,碗掉在地上,人却靠在墙边睡着了。房东老大娘见他连续几天几夜奋战在井场没有回来,就感慨地说:“王队长真是个铁人啊!”
  从此,"铁人"这个光荣的名字很快便传开了。
在绵延数百公里的木里县雪域高原上,一个人牵着一匹马驮着邮包默默行走的场景,成为了当地老百姓心中最温暖的形象。
20年,他一个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按班准时地把一封封信件、一本本杂志、一张张报纸准确无误地送到每个用户手中;
这个人,就是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的一个普通的苗族乡邮员;一个20年来每年都有330天以上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邮递员;一个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的共产党员———王顺友。
1984年,年仅19岁的苗族小伙子王顺友从当乡邮员的老父亲手里接过了马缰绳,子承父业,成为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一名普通的马班邮路乡邮员。自治县紧连青藏高原,这里山环抱,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只有9个人。全县有28个乡镇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以马驮人送为手段的邮路,是当地乡政府和百姓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途径。
这里的邮路,拐连拐,弯连弯,山狭路窄,抬头是悬崖峭壁,低头是波涛汹涌的雅砻江,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马摔下悬崖掉进滔滔江水中。当地人走这条山路都是和马帮结伴而行,只有王顺友总是独自一人风雪无阻地行走在这条路上,露宿在荒山野岭。他负责三个乡邮件的投递工作,这条邮路往返360公里,他每月两个邮班,一个邮班来回14天,他每月有28天要徒步跋涉在这苍茫大山中的邮路上。为了让大家尽早收到和寄出邮件,他总是不惜跑更多的路,流更多的汗。他曾经冒雨给孩子们送去录取通知书、曾经专程给乡亲们送去治病的信息;他曾经不止一次地病倒在邮路上,甚至与死亡擦肩而过。
在这条路上,没人能替他分担这近乎残酷的艰苦,他一肩挑、一人扛。当万家灯火、家人团聚的时候,王顺友只能一个人蜷缩在山洞、牛棚、树林里或露天雪地上,只有骡马与他相伴。
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泥,饿了就啃几口糌粑面,渴了只能喝几口山泉水或吃几块冰。到了雨季,他几乎没穿过一件干衣服。由于常年野外风餐露宿,喝酒驱寒,王顺友的身体一堆毛病,胃病常年伴随他,他的心脏、肝脏、关节也经常受到病痛的折磨。才40岁的他,脸黝黑,眼窝深陷,皱纹有如刀割,爬满了消瘦的脸庞,人看上去似乎50有余。
送邮路上,险象环生。2000年7月,王顺友翻过察尔瓦山,途经树珠林场时,从树林中突然跳出两个抢匪,距他只有两丈远,恶狠狠地大声冲他叫喊:“把钱和东西全部交出来!” 面对匪徒,王顺友没有胆怯,他以更高的声音正义凛然地喊道:“我是乡邮员,是给大家送报纸信件的!要钱没有,要命一条!”说话之间,王顺友靠向自己的马,从背篓中拔出了刀子,欲与匪徒搏斗。两个匪徒见王顺友一身正气没有一丝胆怯,穿着邮政标志服,又带着刀,不知如何是好。趁匪徒愣神的工夫,王顺友急中生智,纵身上马从匪徒身边冲了过去。
2005年1月6日,王顺友送完倮波乡的邮件准备返回白碉乡,刚要上横跨雅砻江的吊桥时,吊桥的一根钢绳突然断了,整座吊桥翻了个180度,正走在桥上的一个马夫由于手快,伸手抓住了另一根钢绳,慢慢地爬回了岸边。另一个马夫和9匹骡马则全部坠入江中,瞬间就淹没在湍急的江水中,紧随其后的王顺友吓出了一身冷汗。看到当时场景的人在为王顺友感到庆
幸的同时都问他:“你害怕吗?”王顺友说:“哪个不害怕哟,但是人总有一死,如果是为工作而死,值得!”
正是凭着这种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20年来,王顺友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个邮件,没有丢失过一份报刊,投递准确率达到100%。
永恒的精神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系统,这个系统不能缺乏任何行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不管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复杂也好,简单也罢,他们都在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他们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
幸福的生活永远不会垂青那些好逸恶劳的人,只垂青那些懂得追求的人。只有脚踏实地做事做人,才能实现顽强劳动所创造的奇迹,才能实现人生的富有和幸福。
志向就象一面镜子,能使人看到一些平庸和低俗者心迹:
    有人只想构筑一个舒适的安乐窝。于是,在祖国私人民的需要面前,举步难移。可是,恋窝的燕雀,怎么能象鸿鹄那样,展翅飞翔?结果,只能栖宿屋榜;或飞房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