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中医内科博士考试真题及答案
案例一:
一、名词解释:2*10
1、悬饮:
痰饮聚集,停留在胸胁,喘咳引痛的疾病
2、尿浊:
小便浑浊、白如泔浆
3、关格:
是指以脾肾虚衰,气化不利,浊邪壅塞三焦,而致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临床特征的危重病证分而言之,小便之不通谓之关,呕吐时作谓之格
4、瘴疟:
因感受山岚瘴气而发的一种疟疾。临床表现有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每日发作或间日发作,烦闷身重、昏沉不语。或狂言谵语。类於恶性疟疾
5、内生五气:
病生于内的疾病,分别是:风寒湿燥火。不是致病因素,而是气血功能失调的病理因素。
6、时行感冒:
青海省人事考试信息中心
感受四时不正之气,发作成流行性的感冒病症
7、疫毒痢:
临床以发病急骤,壮热、烦躁口渴,腹痛剧烈,大便脓血,甚或神昏抽搐,肢厥为主要症状,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痢疾。
8、厥证:
临床上以一时性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四肢厥逆的症状。轻者短时间可以苏醒:重者一蹶不起,预后不良。
9、痿证:
四肢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的症状
10、颤证:
指头、四肢或身体运动不自主震颤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状。
二、简述 5*8
1、痹证的病理变化:
风寒湿夹杂,侵袭人体,致使筋络运行不畅,气血闭阻,引起肌肉、四肢、筋骨处发生酸痛、麻木、肌肉疼痛、关节变形的症状。痹症的开始是以实邪为主,病位在皮肤肌肉:久之会有正虚邪恋和虚实夹杂的病理变化,病位在脏腑。
2、疟疾原则:
疟疾是因感受疟邪,与正虚有关:应驱邪截疟。并能根据疟疾不同分类进行论治:如寒疟兼温:温疟兼清:瘴疟要解毒除瘴:疟母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劳疟要扶正除疟。
3、痢疾的禁忌:
忌过早补涩;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
4、疫毒痢疾的治法方药:
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芍药汤
5、眩晕痰湿中阻治法方药:
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
6、消渴的并发症:
肺失滋养,日久可并发肺痨;肾阴亏损,肝失濡养,肝肾精血不能上承于耳目,则可并发白内障、雀目、耳聋:燥热内结,营阴被灼,脉络瘀阻,蕴毒成脓,则发为疮疖痈疽:阴虚燥热,炼液成痰,以及血脉瘵滞,痰瘀阻络,蒙蔽心窍,则发为中风偏瘫;阴损及阳,脾肾衰败,水湿潴留,泛滥肌肤,则发为水肿。综观消渴病的自然发病过程,常以阴虚燥热为始,病程日久,可导致阴损及阳,血行瘀滞,而形成阴阳两虚,或以阳虚为主,并伴血脉瘀阻的重证,
且常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7、反胃和呕吐鉴别:
反胃:病因:饮食所伤、脾胃受损,精微不运,食后饮食留置胃中。症状:腕腹涨满、朝食幕吐,暮食朝吐,宿食不化,吐后转舒。病机: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于腐热,食入不化。
呕吐:病因:饮食所伤、情致失调、素体脾胃虚弱而引起的胃气上逆所至。症状:虚呕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实呕多起病急,食不得入或食入既吐。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8、积聚鉴别:
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多为血瘵; 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多为气滞。
三、病例 20*1
心悸 痰热扰心
四、论述20*1
肺脾肾在虚劳的作用
案例二:
1、何为同病类证、同病类治?与同病异证、同病异治的区别?
答:同病类证指同一疾病患者具有相同的中医主证,个体之间只有兼证不同的差异:其方法可以使用中医类治法,在其主证上根据兼证适当加减,这种方法叫做同病类治。
2、“肾者胃之关”的理解
答:①素问中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则聚水而生病。可理解为肾为水下之源,通调水道闭塞不同则胃气不降。王冰注解说:肾气化则二阴满;二阴闭则胃填满;所以肾为胃之关。②胃气下行,津液得助,需肾之气化作用;③现代肾功能不全病症导致的水肿小便不利,可并见呕吐、纳呆等症状:消渴病症的小便不利,也可见不欲饮食。都可以表现为肾关门不利的症状。
3、鼓“阳虚易治,阴虚难治”的理解
答:水为阴邪,附着于阴气,如果鼓胀阳虚,可以温阳利水;但如果是阴虚,阴水为邪,阴虚
更其,阴虚则有虚火,虚火和阴水胶着难治
4、“眩晕者,中风之渐也”理解
答:是说眩晕是中风的先兆。眩:眼前发黑或眼花:晕:指眼前物体旋转或觉得自身转动。实证为痰:虚证为肝肾阴虚。中风发病的病机与其相似。所以是中风先兆。
虚劳病《理虚元鉴》“治虚三本”的理解
答:治肺、脾、肾
6、柏子养心丸、朱砂安神丸、参松养心胶囊的方药组成,运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