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民政局关于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区社会工作的意见
来源: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  时间:2008-12-18
甬民发〔2008〕69号
各县(市)、区民政局,大榭开发区民政局,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社会事务管理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社区社会工作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现就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区社会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是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
区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平台,是了解民情、民意和民生的基层窗口,大力发展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为社区成员提供专业的服务,是社区服务的深化和拓展,有利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利于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和其他各项社会保障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
  (二)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区、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社区社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大力发展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社区社会工作者在帮助社区众解救危难、缓解困难、维护权益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有助于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有助于增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区和谐、社会和谐。
  (三)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实现政府和社会的分工合作与共同治理,实现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大力发展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技能,凝聚社区力量,整合社区资源,推进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有利于降低社会管理和服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求,科学开发社区社会工作岗位,着力发展壮大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众需求相适应的社区社会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区众。
  (二)总体目标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以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社会工作制度体系,推进社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到2010年,全市90%以上社区专职工作者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或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初步建立起一支职业化程度较高、结构合理的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全市90%的社区设有社区社会工作岗位,配有专职社会工作者,并建立一批示范性社区社会工作岗位。
三、主要内容
  (一)加强社区社会工作的教育培训
  1.制定社区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规划。将社区社会工作教育培训纳入社区工作队伍能力素质培训的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和工作需要,制定近期、中期、远期培训计划,明确各阶段培训重点和培训目标。认真落实《关于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把社区专职工作者作为社区社会工作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以市、县(市、区)社区工作者培训中心为依托,组织社区专职工作者积极开展社会工作理念方法、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操守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社会工作能力。
  2.组织社区专职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根据《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要求,积极动员在职社区专职工作者参加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认真组织做好考前培训和辅导工作,尽快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力争从2008年到2010年,每年有不低于30%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通过助理社会工作师或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
  3.加强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上岗培训。各地要建立健全社区社会工作者上岗培训机制,鼓励支持社区社会工作者参加进修、实习、短训、函授等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社会工作继
续教育培训,并为此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财力支持。着力建立一批社区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强化社会工作实务培训,将实务培训作为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社区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大力培养社区社会工作高端人才。各地要重视培养一批复合型、高层次、高学历的社区社会工作高端人才,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加强与高校合作交流,积极选送社区社会工作的优秀分子以在职或脱产等多种方式,到高校接受以社会工作专业为核心的学位、学历培训,努力改善社区社会工作者知识结构,不断提升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市民政局在2009年组织部分优秀社区专职工作者开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教育培训,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重视发挥宁波市社会工作教育研究基地和宁波市社区建设研究会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的课题研究,提炼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培养社区社会工作学科带头人和骨干。
  (二)合理开发社区社会工作岗位
  1.加强调研,掌握社区需求。了解、掌握社区众的基本情况和服务需求,是设置社区社会工作岗位,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的前提。要重视做好对社区的调查摸底工作,掌握社区众
需求情况,从中梳理出重点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为科学开发设置社区社会工作岗位,有针对性开展服务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2.突出重点,合理设置岗位。按照以需定岗、精简效能、量力而行的原则,逐步在一些条件成熟的社区设置社区社会工作岗位。现阶段社区社会工作要以社会救助、青少年教育、老年人心理、社区矫正、社区综治、外来人员服务等领域为重点,并根据不同工作要求、服务对象、难易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岗位名称、岗位数量、岗位职责、岗位目标及从业人员资质要求和结构比例等,逐步建立起符合本地实际、贴近众需求、科学合理的社区社会工作岗位配置体系。
  3.实行准入,配好社工人才。社区社会工作岗位实行准入制度,配置的人员须持有国家颁发的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持证上岗。各地可采取现有社区工作者存量转换和增量引进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配置。要认真做好社区居委会现有实际从事社会工作人员的提升转换工作,通过加强素质培训,更新专业知识,提升技能水平,提高实践能力,尽快转化为合格的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大力引进具有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人才,鼓励引导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到社区从事社会工作。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时,对持有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宁波市人才网
  (三)建立社区社会工作机制
  1. 建立社区社会工作待遇保障机制。社区社会工作岗位一般实行聘任制,以合同协议形式明确岗位职责、工作对象和工作要求,对从事社区社会工作岗位的人员,应综合考虑其学历、资历、工作任务和工作难易等因素,合理确定相应的岗位薪酬,原则上一般不低于当地社区专职工作者平均收入。倡导探索建立“专业技术资格与岗位挂钩、岗位与薪酬挂钩、待遇与业绩挂钩”的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待遇保障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宁波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切实落实好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职业资格津贴。
  2.建立社区社会工作监管和督导机制。社区社会工作主管部门和社区居委会要加强对社区社会工作及从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指导基层根据社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目标和工作要求建立规范的工作台账制度和操作流程,实施动态监管。有条件的地方应逐步建立社区社会工作督导机制,聘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社会工作专家对社区社会工作进行督导,确保社区社会工作开展有实效。
  3.建立社区社会工作互动机制。要充分整合和利用社区内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资源,为开展社区社会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要重视依靠和发挥政府、社会的力量推进社区
社会工作,特别要着力寻求和争取政府机构以购买服务或服务项目补助等形式为社区社会工作提供更多的财力支持和公共资源,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上的各类公益性、福利性的民间社会工作组织利用自身的专长和优势参与社区服务,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政府、社会在构建和谐社区、增进众福祉的职能和作用,形成政府、社会与社区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社区社会工作的良性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