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国资委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管企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2012.06.29
施行日期
2012.06.29
文号
冀国资[2012]5号
主题类别
效力等级
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正文:
----------------------------------------------------------------------------------------------------------------------------------------------------
河北省国资委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管企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冀国资〔2012〕5号)
省国资委监管企业: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增强监管企业抵御各种风险的内在能力,实现做强做优、科学发展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战略目标,省国资委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管企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九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管企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增强监管企业抵御各种风险的内在能力,实现做强做优、科学发展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战略目标,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省国资委成立以来,监管企业通过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和创新发展,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省属国有企业整体实力的大幅提升,为支撑和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依然是当前监管企业十分突出的重要任务。
  一是企业仍存在着基础管理薄弱、管控能力不强、风险防范不力、战略管理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特别需要企业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和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
  二是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企业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迫切需要企业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促进解决深层次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中肩负着重要责任。特殊使命要求企业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省“十二五”期间改革发展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结合企业实际,充分运用国内外现代化管理理论和实践成果,构建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管理工作提
升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发挥好省属国有企业的引领、支撑和带动作用。
  (二)目标任务
  基础管理工作明显加强。在解决长期制约国企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上取得突破,企业管控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流程进一步优化,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
  现代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公司治理进一步科学完善,管理体系系统高效,精益求精思想与管理活动广泛结合,先进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得到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对管理提升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管理创新机制明显完善。管理创新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鼓励全员参与管理创新的文化氛围,管理创新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内部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提升,管理创新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
  综合绩效明显改善。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漏洞、重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财务绩效指标不
断改善,管理人才队伍的国际化、市场化程度和素质能力进一步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对全省经济增长的带动力明显增强。
  (三)基本原则
  以企业为主体,全员推动。监管企业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企业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各企业要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企业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的有效变革。
  以对标为抓手,务求实效。以同行业先进指标差距,以差距查管理,以管理促提高,不断完善管理标准,持续推进管理创新,切实增强企业竞争力。
河北省会计信息网
  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以解决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扎实开展管理短板填平补齐和管理瓶颈制约突破活动,进一步优化和规范企业各项管理体系、标准、制度、流程等工作,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重点工作
  (一)夯实各项基础管理。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规范运作。加强生产经营现场管理、工作环境管理和计量监测管理,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确保人流、物流及设备高效有序运转。物资采购要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和监督,做到决策透明、权力制衡,推行比质比价的招投标采购。建立统一的研发和营销平台,加强产品研发、营销队伍及营销体系建设,制定科学的新产品和新工艺研究开发策略、营销策略、客户关系策略及定价策略,畅通产品销售,提升产品价值。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安全生产的保障机制和控制体系。
  (二)完善组织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建和完善组织体系,形成合理的运行机制、自我完善机制和自律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明确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的权责定位,建立健全股东代表委派制度和报告制度,完善授权与问责机制,改善董事会结构,设置分工合理的专业委员会,积极探索引入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制度,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健全所属企业监事会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担任监事会主席、监事,明确母公司监事会管理机构,指导监督所属企业监事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加大内部公共管理资源和要素的整合,合理设置内部职能部门,明晰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和边界。加强集团化管理,强化母公司的职能,明确定
位,增强集团公司在战略管理、重大决策、协同支持、资本运作、重要子企业的产权转让、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控制权,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理顺集团内部各企业间的关系,规范和完善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推进管理扁平化,缩短产权链,减少管理层次,企业管理层次一般控制在三级以内。具备条件的企业可根据自身行业特点积极探索事业部制等新型组织形式。积极发挥党组织、工会和职代会的作用,确保党组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
  (三)强化战略管理。要把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发展战略的日常管理机制及长效运行机制。加强对未来形势的预测,及时应对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变化以及同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依据省国资委编制的《监管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引)》,结合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条件,确定企业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企业主营业务和价值链的核心单位、核心环节。把战略实施的重点放在年度计划的安排上,通过合理的年度投资预算和投资计划的实施把战略规划落到实处。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修改完善战略规划,建立企业“五年规划、三年滚动调整、年度分析督导”的滚动调整机制。制定确保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监督考核评价体系,并接受出资人的指导和监督。
  (四)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参照《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在企业经营层和员工中强化风险意识,全面推行风险管理。加强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全面的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机制。企业重大决策特别是重大投资决策,应事先进行风险评价分析,并制定应对方案和化解措施。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要研究、分析和预测风险,积极借鉴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最大限度锁定和降低风险。推行依法治企,完善企业法律事务管理体系,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企业重大事项决策,必须由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机构审核把关。原则上企业不得介入委托理财等高风险投资和业务。
  (五)强化质量管理。企业要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全体员工质量意识,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各生产工序,为工序建立质量标准,一切凭数据说话。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从企业实际出发实施品牌战略,努力走出一条“创立品牌-经营品牌-品牌效益”的发展路子。
  (六)严格财务管理。加强财务基础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实行定期监测与专题评价相结合,对企业财务绩效进行监测、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严格资金、投融资、预决算等重大财务事项的管理权限和审批程序,完善和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依据发展战略规划科学编制预算,健全完善预算的执行、控制和考评制度。推进资金的集约化管理,加强账户管理,杜绝资金体外循环,具备条件的企业集团应积极申请建立统一的财务公司,其他资金流量较大的企业也要积极探索通过内部结算中心或委托银行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的模式。强化担保风险控制,建立健全对外担保管理制度,严格依照程序,慎重决策担保事项。加强现金流的管理,严格内部审计,建立健全限额以上资金支出审议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销售回款制度,提高销售回款率。加强企业债权债务及资产质量管理,确保各项资产安全完整。
  (七)加强成本费用管理。进一步强化成本费用控制意识,全面加强成本费用预算、核算和控制工作,要在生产经营全过程对成本费用进行严格控制,切实降低各项成本费用。积极开展目标成本管理,将目标成本分解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层层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和奖罚。要采取切实措施持续推进节能降耗和内部挖潜,杜绝跑、冒、滴、漏,淘汰材耗、能耗高的设备和工艺,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按照精简高效原则配备管理人员,降低人工成本。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规范职务消费,从严控制管理费用,管理费用的增长幅度要低于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幅度。
  (八)规范重大投资管理。企业的重大投资要符合全省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要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规模和融资能力相匹配。重大投资原则上要控制在企业主营业务范围内。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建立和完善对重大投资决策的可行性研究以及科学评价和论证体系,未经过严密论证评价和决策不规范的重大投资项目不得实施。改进和加强投资项目的动态管理,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监控。建立和完善投资项目的决策、实施、预决算和后评价制度以及投资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把企业的投资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九)加强资本运营管理。强化资本运营意识,提高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资本运营的日常管理。制定科学的融资战略,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降低融资成本和经营风险。加快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已上市公司积极争取再融资,通过定向增发等方式将集团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达到整体上市的目标。加强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管理,建立国有股权的进退机制,充分依托资本市场优化股权结构,推动国有股合理流动。确有需求并具备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取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中期票据等方式筹集资金。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战略需要,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充分盘活企业资金、土地、股权、债权等要素资源,促进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保持合理的资产负
债率,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应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并购等方式,实施低成本扩张,控制资源,扩大和占领市场。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国内外同行业中有较强实力的战略合作者,参与企业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