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教育的涵义
1、概念
(1)广义: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包括社会教育、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以影响人的身心开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教育。2、
属性
(1)本质属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②历史性;③相对独立性。
3、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发挥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对象,居于主体地位。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组织形式,是联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中介)。
考点2:教育学开展时期
1.实用主义教育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做中学〞,提出新三中心论:儿童、经验、活动。
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克鲁普斯卡娅,代表作《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根底探讨教育问题。(2)凯洛夫,代表作《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初期影响深远。(3)马卡连柯,代表作《论共产主义教育》。从事流浪儿和犯罪儿童教育,核心教育思想是集
么。
(4)杨贤江,代表作《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考点3:现代教育理论的开展
1.赞科夫,《教学与开展》,提出开展性教学理论五条教学原那么。
2.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和发现学习法。
3.瓦·根舍因,提出范例教学理论。
4.布鲁姆,代表作《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考点4:课程分类
1.按固有属性: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局部内容、分门别类地组织。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课程,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课程。2.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由一系列各自具有独立体系、彼此缺乏相互联系的科目组成的课程。
综合课程:打破传统学科的分界,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两门以上学科的教学内容综
合在一起而形成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形态。
3.按学习要求: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科目,具有强制性。
选修课程:依据不同学生特点和开展方向,而设置的可以自由选择的课程。
4.按设计开发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5.按呈现方式: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有目的、有方案的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隐性课程:情境中以间接地、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校风、学风、师生关系等。
考点5:根底教育课程改革
一、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开展〞。
二、根底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
(一)学生观:学生是开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二)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三)教师观:教师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型开
放教师。
(四)教师教学观:
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三、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表达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更贴近生活。
2022年教师资格证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国
家、地方、)管理制度。
四、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一)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体系。
1.小学阶段:综合课程为主
2.中学阶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二)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三)小学至高中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 课
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四)农村中学课程与技术培训相结合,为当地社会经济开展效劳。
考点6: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的标准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进行全面开展教育的根本途径,也是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教学的一般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首要任务)
2.开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品德和个性心理特征,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根底。
4.开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5.开展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考点7: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本质观:特殊认识说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间接性、简捷性、教育性、引导性、互动性。
2.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
1.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学生认识的特殊性)
1.2掌握知识与开展智力相统一(开展性规律)
1.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1.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3.教学过程的根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材,构成表象;理解教材,形成概念;稳固知识,增强记忆;运用知识,促
考点8: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二)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教师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获取或稳固知识的教学方法。(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四)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方案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示范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六)参观法
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观察、研究,从而获得新知识或验证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教学方法。
(七)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去进行实际操作,以稳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八)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