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阅读APP产品分析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开启了信息传播的新时代。相对于传统的图书、报刊和电视、广播等媒介,网络数字化新媒体逐渐赢得了大众的青睐。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端应用程序的设计日趋成熟,购物、娱乐、学习等各种类型的APP产品层出不穷,尤其是移动端数字化阅读,大有超越纸媒的态势。根据2020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的76.2%上升了3.1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图书、报纸和期刊等传统纸媒的阅读率。其中手机阅读以76.1%的比率稳居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首位,并呈明显上升趋势。通过以上调查可知,移动终端已经成为我国国民尤其是中青年体阅读媒介的主体。然而并不乐观的是,网上阅读的碎片化、娱乐化特征明显,读者常常只顾及浏览表面信息,缺乏类似纸质图书阅读的深度和专注度,其阅读效果与纸媒相比弊端依旧十分明显。笔者以“扇贝阅读”APP产品为例,对移动终端数字化阅读方式与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阅读APP产品的产品设计和理念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娱乐的主要媒介,手机端阅读
也逐渐成为人们学习英语的方式之一。笔者在针对大学生体阅读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极高,138名参与者中选择几乎每天“机不离身”的学生达到98%;在其使用较频繁的阅读应用程序中,英语阅读APP产品占据了重要比例,其中包括“扇贝阅读”“薄荷阅读”和“流利阅读”等,而“扇贝阅读”因其丰富的免费资源排在首位。
“扇贝阅读”的前身是“扇贝新闻”,是最早推出的移动端英语学习类产品之一,其目标用户以30岁以下人为主。自2017年以来,经过数次更新和升级,在阅读资源、配套课程以及激励机制等各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吸引了大量忠实粉丝。目前,这款APP产品以“短文”和“书籍”两大板块为主要内容,其上线资源不仅包括每日更新多篇的国外主流报刊媒体新闻,更包含多种类型和难易程度的长篇书籍。阅读笔记、生词本以及短文计划等栏目也为培养用户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效果发挥了显著作用。读者只需经过简单注册就可以在平台上选择符合自身英语水平和兴趣的读物,并通过每日任务打卡来督促自己,将英语阅读长期坚持下去。
“扇贝阅读”在学生体中广受欢迎,除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和多项免费功能外,“扇贝”家族一系列的APP产品也是吸引用户的一大亮点。“扇贝阅读”“扇贝单词”“扇贝听力”和“扇贝口语”这四
款APP产品既能独立使用,也可以融合互补,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训练相辅相成,满足了用户不同的学习需求。“扇贝”将背单词与阅读融为一体,集语言学习和信息获取两个目标于一身,其用户不仅能够“学英语”,也能借助英语了解新闻时事、拓展知识面,实现了学以致用。“扇贝阅读”倡导“用英语学”的理念无疑成为最引人关注的卖点,锁定了大批用户。
二、移动终端数字化媒介与传统纸媒阅读特点对比
作为数字化时代的产物,移动阅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各种类型的中英文阅读APP产品与图书、报纸等纸质出版物相比,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但是,其所体现的浅阅读倾向和信息过载现象也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1.碎片化。与传统纸媒相比,移动终端的便携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阅读随时随地皆可发生。手机阅读使得学习者的碎片时间得以充分利用,相对提升了阅读总时长。以英语阅读应用程序为例,目前众多网络在线阅读APP产品都开发了每日打卡功能,像“扇贝阅读”一样,将长达几万字的英文小说分割成每日千字左右的阅读片段,借助APP产品自身或者小程序督促用户利用闲暇时间轻松完成每日阅读。这种碎片化的阅读不但减轻了读者的压力,也增强了初学者们的信心,使他们不会因为书的厚度望而却步。
2.浅阅读。正是这样的碎片化阅读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一些学者担心读者的专注度不够,始终停留在浅阅读层面。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提到,由于屏幕小,手机端读者要不停上下滚动屏幕才能看完整篇文章,很难集中注意力进行深入思考;另外,网络上铺天盖地而来的资源和海量信息也会促使读者急于扫读关键信息,而后移步下一条,在单一的屏幕前停留时间短暂,也来不及深度思考和分析。因此,他们更多地采用浏览、寻读、跳读、读图
、选择性阅读等这些能够让他们快速获取信息的方式,其结果往往是无法持续而深入地进行阅读。一项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调查表明,用手机学习英语时,单次英语阅读的总时长能够超过15分钟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24%左右,有些学生的阅读时长甚至不能超过5分钟。也有学者以阅读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对比了手机和纸媒的阅读效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阅读对纸质出版物起到了“补救”作用,但也给其带来了某种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因为其挤占了学习者深度阅读的时间,且学习者使用阅读的满意度低于纸质图书。
由此可见,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化阅读方式虽然比较便捷,有利于学习者分量、多次、高频地进行阅读,提升阅读量。但分散的阅读方式破坏了学习的专注度和持久度,影响了深度阅读和学习效果。
3.交互性。即使如此,在纸媒与数字化媒介之间,也仍然有许多的学习者青睐后者,尤其是“80后”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由于有着天然的操控电子设备和搜寻网络资讯的能力,同时也更擅长多任务操作,他们往往更喜欢数字化阅读过程中强大的交互性。以“扇贝阅读”为例,这款APP产品将平面阅读彻底变为“3D”立体式交互阅读,增加了用户阅读中的互动体验。阅读文本中不仅嵌入了配套音频和图片,还以超链接注释的方式添加了单词或长句释
义。读者只要轻触生词,页面便会跳出词义解释,甚至还有例句和翻译。同时,短文阅读中嵌入的笔记功能充分体现了APP产品的交互性,读者不仅可以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评论,也可以看到其他用户的理解和分析,实现在线互动。
然而,也有人认为这种嵌入大量链接的超文本可能会增加读者的认知负荷。尤其对英语水平较低者而言,超文本注释甚至能造成负面影响,降低阅读效率。纸质图书虽然没有复杂的链接功能,但也有很多读者因为能够方便自如地记笔记、做注释而选择了纸媒。
4.学习效果。为了检验使用传统纸质与移动终端两种媒介阅读的效果,国内外已开展了多项相关研究。国外有学者认为,虽然喜欢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学生占大多数,但阅读测试结果恰恰相反,纸质阅读的测试成绩明显高于数字化阅读,且通过纸质阅读能够回想起来的信息点要更多。国内研究中虽然也有学者提出手机阅读与纸媒阅读效果并不存在差异,但由于移动终端数字化阅读所呈现的碎片化和浅阅读的特点,手机APP产品阅读可能并未完全融入学习领域。
三、移动终端数字化阅读效果提升策略
新媒体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上文所述,数字化媒体带来的碎片化和浅阅读似乎已成为移动阅读的硬伤。但面对挑战,各大主流阅读APP产品纷纷设法应对,基于用户需求和市场导向创新服务领域,为保证阅读效果做出了多方面的尝试。
查成绩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