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河南省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但是城乡结构差异的变化,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缺乏适宜农村发展的人才。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民在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目前农村老龄化、女性化倾向严重,农村人才缺乏的是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更加缺乏的是农业科技人才。有能力的青年大都进城务工,导致农村人才不断流失,唯有改善农村的环境与生活质量,才能吸引人才回流,并吸引社会人士到农村投资。
加强乡村人才振兴,一定要明确农村人才的内涵。农村人才是指在农村中具有一定技能和知识并长期为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人。农村人才必须具备四个特征:一是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在不断实践中拥有一技之长,三是能够促进本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四是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的农业科技人才,能与时俱进。
1.河南省农村人才流失的现状和特点1.1农村人才总量有所下降
据河南省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年末全省总人口109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万人,常住人口96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万人,其中农村常住人口5823万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力纷纷外出务工和经
商,从农村流入城市,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劳动力的供给总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76万人,2019年年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3040.89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826.01万人,省外输出1214.88万人。河南省人口基数大,全省人口中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大,人多地少的困境正在加剧。
1.2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明显
河南省很多地区的农民靠着普通的技术种田,收入不高,导致农民离开农村成为客观限制和现实要求,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弃农外出务工。根据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全省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251.49万人,其中女性1567.80万人。在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年
龄35岁及以下的784.86万人,年龄在36至54岁之间的1474.68万人,年龄55岁及以上的991.95万人,老龄化趋势逐渐增强。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随着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了农业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农村青壮年的流出带走大部分的农村人才,造成劳动力老龄化严重,也影响了农作物的耕种质量。
1.3农村人才素质不高
河南省从事农业的大多还是七零后和八零后,参与农民职业培训的机会少,在农业种植方面还是遵循传统种植技术,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能力的人才极少,绝大多数处于个体种植户的阶段,接受新事物和新技术的程度也比较低,农业科技人才匮乏。再加上农村的义务教育不断普及,外出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更愿意在大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农村目前的发展状况留不住人才,导致农村剩余下来的人才整体素质不高。
1.4 农村人才管理欠缺
河南省部分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才管理欠缺,一些封建观念依然存在,人才绩效标准不统一,在用人、选人的标准上缺乏一些严谨性,晋升制度不够完善,容易对于外来人才造成排外现象。也影响创新创业环境,无法得到合理晋升或创业机会的农村人才,会寻其他合适的出路离开农村,农村人才不断流失。
2.南省农村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2.1人多地少,土地经营权不集中
农村发展不足的很大一个原因恰恰是因为农村劳动力过剩太多。农村劳动力过剩太多有两方面不良影响,一是直接拉低了农业人均经营效益,广大农民仅仅依靠土地种植收入实现致富是远远不够的,二是抑制了土地经营权集中的速度。河南在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中,登记户数有19627460户,其中普通农户有 19356525,规模农业经营户有270935,对于规模经营相比山东、黑龙江等地还是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农村人才流失问题探究
王璐朝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河南省人才网
摘 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吸引人才,将人才引入农村,留在农村,人才队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重
要角。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凭借较高的收入以及资源优势吸引到年轻有为的青年进城工作,导致农村人才流失。本文运用文献法、归纳法,分析近年来河南省农村人才流失的现状,选择相应的方式大力推行乡村人才振兴战略,为解决河南省农村人才流失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农村人才流失;乡村振兴;河南省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20-13-0009
少的,山东有466124户、黑龙江有552979户。很多农民还要靠农村土地经营来作为最后的生存保障,河南的农村土地经营权难以集中,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的目标及进程受到严重制约。
2.2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繁荣的发展依然不断吸引农村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向城市转移,然而农村的经济却止步不前, 致使农村的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流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有缩小势头,但是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乡之间的人均经济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截至2019年底,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20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164元。由于城乡在社会层面各方面的政策不同,比如养老、医疗、教育、福利、社会保障等,使得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边缘化, 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是推动农村人才外流的直接原因。
2.3三农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三农问题是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贫穷落后、文化素质偏低、农业技术落后和生态环境恶化等的一个总概括。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缺少有优势的特产品,土地集约化程度较低,懂技术、会经营农业产业的人才少等问题,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导致不少有为青年不断流入城市,农村人才逐渐流失。
3.解决河南省农村人才流失的对策
3.1 留住本土人才,吸引外部人才
吸引乡村振兴人才不是大量吸引农民回流农村,而是留住本土人才,并吸引外来优秀人才来农村发展。
首先,努力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提高乡村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和基础设施的水平,加大农村人对农村的热爱。其次,摸清本土人才分类。政府要努力挖掘本土人才,比如,有农业知识的、有农业技术的、懂互联网经营的,组成农业团队,确定管理型、技术型等重要岗位的带头人。最后,吸引外部人才前来投资。乡村振兴需要当地政府创造有利条件,为人才引进奠定基础的条件。注重前期组成的农业团队,规划好发展区域,注重当地形象宣传,大力发展“互联网 + 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采取合理方式建立发展农村的乡贤领导队伍,使队伍里面的人员构成中既有本土优秀人才,又有外来优秀人才。
3.2 加强农村人才规划与管理
首先,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河南省科研机构要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相关院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培养。科学技术一定要落地,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与农业紧密结合,真正的把科技转化到为农民服务上。其次,发展农村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构建 “政府 + 企业 + 农户”协同化培养模式。各级政府要落实引进、培训、考核、激励人才的具体举措,各级农业部门增派专门的培训人员,制定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专门人才培养计划,主要培养懂农业技术、懂互联网经营的人才,补充新鲜力量和实用科技知识培训。最后,建立健全对农村人才的激励机制。对表现好的农业带头人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精神奖励包括赋予社会荣誉、政治待遇等,不断提高农村人才在社会上的地位,激发农村人才的潜能,为三农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3充分发挥三农政策发展特产业
要真正解决农村人才外流的困境,必须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 “三农”优惠政策。河南省各级政府要充分吃透三农政策精神,发展适合河南省农业的特产业,吸引汇聚人才。突出地方自身优势,建立一批农业产业、科技产业等示范园,形成特鲜明又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发挥示范效应,汇聚和吸引更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从当地实践中发现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道路,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导作用。政府还要加大对农业集约化、现代化的财政扶持投入,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三农对农业人才的吸引力。
4.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优秀涉农人才稀缺是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优秀涉农人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人才在乡村振兴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打好乡村振兴这场攻坚战,必须高度重视农村人才流失的问题,根据河南省内各个地区不同的农业发展情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和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以人才振兴为动力、为前提,才能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王 琪.我国农村人才流失问题及原因分析——以山东
省荣安村为例[J].山西农经,2019
[2]王亚文,张 叶,赵康平.农村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及
解决对策[J].农家参谋,2019
[3]谌力铭.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培养问题探究[J].农村
经济与科技,2020
[4]张晓璐.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南
方农机,2020
作者简介:王璐朝(1995—),女,汉,河南鹤壁,在读硕士研究生,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管理。
通讯作者:李皎(1972—),女,硕士,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云南农业大学 ,农业经济管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