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学校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教学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中医养生保健(620803)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三、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
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
或技术领域
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
和职业技能等
级证书举例
医药卫生大类(62)健康管理
与促进类
(6208)
居民服务业
(80)
卫生
(84)
社会工作
(85)
保健服务人员
(4-10-04)
健康咨询服务人员
(4-14-02)
中医养生
中医保健
健康管理
保健调理师
健康管理师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一定的创业能力和支撑终身发展的能力;掌握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居民服务业、卫生、社会工作行业的保健
服务人员、健康咨询服务人员等职业,能够从事中医养生、中医保健、健康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
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市场洞察力;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
生产等相关知识;
3.掌握本专业必须的中医基本知识,特别是中医基础理论、中药等基本知识;
4.掌握现代基础医学、亚健康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的基本知识;
5.掌握中医养生保健技术的理论体系、运用机理、操作原则、方法等,特别是推拿、艾灸、刮痧、拔罐、足疗、饮食保健、运动保健、流行保健、气功养生、旅游养生、人文环境养生、中医体质辨识、养生指导等知识;
6.掌握必要的中医养生保健、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中医传统美学及现代养生保健专业知识;
7.熟悉本专业必须的西医相关知识,特别是正常人体结构、健康评估、常见疾病及老年疾病的预防保健等知识;
8.熟悉对个人或体进行中医养生保健指导与宣教的方法;
9.了解医学心理学、卫生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及基本应用。
(三)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备运用中医理论及推拿、艾灸、饮食保健、运动保健、流行保健、气功养生、体质调养、情志调护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维护和修复人体健康的能力;
高级健康管理师4.具备对亚健康状态进行保健调治及对慢性疾病进行防治的能
力;
5.能独立开展对服务对象健康状况的监测、分析、评估,具备健康咨询指导、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和制定
健康促进管理计划的能力;
6.能独立开展中医养生保健项目的技术指导和操作;
7.能独立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指导与健康宣教等工作。
七、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设置
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将党史国史、劳动教育、医古文、外语、信息技术、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美育、职业素养等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具有本校特的校本课程。
2.专业课程
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校自主确定课程名称,但应包括以下主要教学内容:
(1)专业基础课程
一般设置6~8门。包括医学基础概要、健康检测与评估、西医临床医学概要、营养学、中医诊断学、经络与腧穴、中医临床医学概要、亚健康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
一般设置6~8门。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情志养生学、中医饮食保健学、中医传统气功养生学、运动保健学、中医针灸推拿养生学、人文环境养生学、实用保健技术等。
(3)专业拓展课程
包括中医药文化、中医美容技术、运动疗法、健康统计技术、健康心理学、养生保健品经营与管理、养生保健实体店运营管理、烹饪技术、职场礼仪与职业精神等。
3.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概念、发展史及主要特点;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脏、六腑、奇恒之腑、脏腑之间的关系;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经络的功能及应用;体质的概念、影响体质的因素、体质的分类及应用;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其他病因;发病机理与类型、邪正盛衰、阴阳失常、气血失常、津液失常、内生“五邪”、疾病演变;养生、防治及康复原则;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
2
中医情志养生
学中医情志养生概述;神(神、养神、治神);传统文化与情志养生;情志致病与七情太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致病);中医情志养生的基本方法(移情法、暗示法等);常见疾病的情志养生法
3
中医饮食保健
学中医饮食保健学概论、发展概况及特点;食物与保健总论;补养类食物;温里类食物;理气类食物;理血类食物;消食类食物;祛湿类食物;清热类食物;化痰止咳平喘类食物;解表类食物;收涩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