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级编办职能定位的思考
作者:***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4年第01期
        市级编办作为国家机构编制管理系统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如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怎样定位才能确保有为,怎样管理才能充分履职,怎样服务才能让党委、政府和基层、部门单位满意,是需要认真思考和把握的问题。在传统机构编制工作的内容、程序、方式方法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市级编办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定好位、履好职、发挥好作用。
        一是上层建筑的施工者。机构编制工作是合理配置党的执政资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既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又涉及行政成本、行政效率等问题,既关系经济基础,又关系上层建筑,在党和国家整体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相比于中央编办和省级编办的宏观管理、综合协调、全局指导,市级编办的主要职能是结合当地实际,抓好中央、省各项政策规定的贯彻落实,侧重于实务操作,实践性更强。需要充分了解、
深刻领悟中央、省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机构编制工作的政策精神和部署要求,跳出圈外、站在高处,以全局观念、前瞻意识和战略眼光做好本市机关事业单位设置、组织结构构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社会公益服务规模等方面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实施工作,当好贯彻落实中央、省政策精神,把握机构编制等公共资源数量和布局的“能工巧匠”。
        二是改革的推动者。改革是永恒的主题,是最大的红利。1982年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六轮集中的政府机构改革。目前,各项改革都进入了“深水区”,改革推进速度的快与慢,程度的深与浅,都与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息息相关。市级编办作为本地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重要改革的牵头部门,是改革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不仅要为市委、市政府推进改革当好参谋,还要为各部门单位落实改革具体要求当好指导。要立足市情,坚持积极稳妥、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的原则,紧密对接上级改革政策,加强对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以“敢啃硬骨头”、“勇涉险滩”的决心和毅力,充分借用和调动各方积极性,因地制宜、缜密安排、有序推进。改革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改革改变不合时宜的制度、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当前,要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改革的核心,明确职能转变的方向、重点和途径,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切实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继续简政放权,增
事业编制取消已成定局
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要在承接好上级下放事项的同时,再取消、下放、整合一批审批事项,“把口袋里的生产力都掏出来”,努力构建项目少、效率高、服务优的行政审批机制,真正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同时,正确处理“放”和“管”的关系,将该管的坚决管好,以软环境提升硬实力,打造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
        三是体制机制的创新者。机构编制工作的现实任务和长远目标,都是要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终目的是促进发展。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局面,市级编办要履行职责,必须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压力感、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合理界定部门权限、建立部门职责体系、推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等手段来扫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工作创新来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当前,枣庄面临着国家扶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战略机遇,正处在提速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将进一步释放活力、激发内力、挖掘潜力、凝聚合力、提升实力,倾力打造转型升级高地。机构编制部门要针对影响制约枣庄经济社会发展、带有普遍性的重大问题加大攻坚克难力度,着力在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服务业高端化、农业现代化,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下
功夫,为建设“幸福新枣庄”凝聚正能量。
        四是事业单位的监管者。事业单位是政府直接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发展好坏、服务质量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成效。总体上看,各类事业单位基本能够较好履行公益服务职责,但也有部分单位存在机制不活、运行不够规范、偏离公益服务目标等问题,在有些领域甚至造成了比较突出的矛盾。对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考核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科学评价事业单位的工作绩效、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有利于体现奖优罚劣的激励导向、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市级编办要切实履行事业单位监管者的使命和责任,贯彻好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制定、落实好本市考核办法,利用好考核结果,发挥好考核工作“指挥棒”和“助推器”的作用,引导事业单位正确履职、规范运行,不断满足人民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在考核方法上,既要突出各类别、各层级事业单位的共性,又要分析行业特点、客观条件,注意差异性,不搞一刀切。在考核范围上,要将承担行政职能或具有社会管理功能的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作为重点。在考核内容上,要将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一个重要尺度和标准,把事业单位服务质量、行政效能、转变作风、文明服务等众最关心、与众关系最密切的
事项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实施上,要注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与其它相关考核在过程上的衔接和结果上的挂钩,杜绝重复考核和多头考核。
        五是机构编制事项的管理者。具体工作中,市级编办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编委的领导下,承担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核定、编制使用许可等管理工作,要切实把本地区机构编制管住、管好、管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国务院、省政府均提出了本届政府任期内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目标,市级编办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将中央、省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编制是进人的依据和基础,是前置关口;严控财政供养人员,编制是源头。从这个意义上讲,编办既是“节流”的部门,又是政治部门,责任心要强,要把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严”字当头,勇于担当。要把精简统一效能作为机构编制管理的永恒主题,坚持从科学配置执政资源、巩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成果、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高度,在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益上更好发挥作用。要在“管住”上想办法。要把学习作为内在追求,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将中央、省的部署要求研究透、理解透,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机构编制工作形势研判好、把握好,进一步修订完善本市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完善编委和编办工作规则,健全编制使用审核、实名制管理、考核评估、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构建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
力的长效机制。要坚持原则,敢于管理,不当老好人,不怕得罪人,认真执行机构编制管理政策和纪律,严格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审批、报批机构编制,以公心赢得公信,以公正获取理解支持。要在“管好”上动脑筋。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增有减”的思路,向深化改革要编制,向加强管理要编制,向运用信息技术要编制,把日常管理的重点放到调整结构、盘活存量上来,在编制挖潜、动态调整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探索部门内部和跨部门、跨县域、跨层级调剂的办法,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充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处理好严控机构编制与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关系,实现机构编制资源效用最大化。
        关键词:职能定位 体制机制 市级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