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1、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3、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二、江南农业的开发
    1、江南:泛指南方(狭义:长江中下游)
2、江南开发历史:⑴楚、吴、越开始开发;⑵秦国蜀守李冰建都江堰;⑶秦朝征越族,设三郡;⑷两汉:牛耕、铁器已传到珠江流域,汉武帝经营西南建立郡县;⑸东汉末至三国:吴、蜀经营有所发展,初步开发;⑹西晋、东晋——南朝开始赶上北方——真正开发。
3、表现:开发地区扩大:六朝特别东晋南朝时,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闽粤地区也得到开发。表现: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兴修大量水利,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产量提高。⑵发展不平衡:三吴最发达,洞庭湖、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产粮区。
5、影响: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基础。也为后来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也是隋开凿大运河的原因之一。
6、原因:①西晋末年起至南朝,北民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来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民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③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④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政策。⑤江南地区自然条件我国古代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优越。
思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的迁移呈何种趋势?分析说明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及其影响。
趋势: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出现两种趋势:一是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二是中原汉族向江南迁移。
原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历了东汉末年军事集团混战、十六国和北魏及其分裂。
长期战乱使北方处于民族矛盾尖锐、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的状况,北方各族人民生活痛苦。与此相反,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
影响:人口的迁移是当时社会政治动荡的表现。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过程,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开发和发展,也有利于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别的缩小,从而为隋统一创造了条件。
三、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1、特点——恢复和发展:农耕规模缩小,⑵畜牧业因少数民族内迁有所扩展,过度开垦导致的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
2、表现:研制了新农具,推广了新技术:①曹魏马均创制的翻车,②水碓、水磨广泛用于谷物加工,③西北已使用二牛一人或一人一牛的耕作方式,④深耕细作,和积粪肥田。⑵兴修水利:①曹魏,②北魏孝文帝。⑶边疆地区的开发: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的开发。
思考:结合史实简要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和南方经济的各自特点。(6分)并
说明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6分)
北方经济特点是反复的破坏和恢复。1分)经历从东汉末年的破坏时期到曹魏至西晋初年的恢复时期;从西晋后期至十六国的破坏时期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的恢复时期。(2分)南方经济的特点是持续的开发。1分)在三国的孙吴政权统治时期,南方地区得到了初步的开发;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开发。(2分)原因:北方地区战乱频繁,在东汉末和西晋至十六国时期发生两次大规模战争,导致经济的严重破坏。(2分)从战乱中先后统一北方地区的曹魏和北魏政权分别采取了重视农业、实施均田制的措施,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2分)江南地区未发生严重的战乱,社会秩序相对,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的开发。(2分)
四、手工业的发展
1、门类与秦汉基本一致,品种更丰富,产量增加,技术进步。
2、丝织业:⑴曹魏在纺织中心襄邑、洛阳设织造成机构;⑵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⑶蜀汉蜀锦。
3、冶炼技术的进步:⑴北魏相州的军刀,⑵百炼钢技术成熟,⑶发明了灌钢法。
4、已经利用石油、天然气。
5、制瓷技术日臻成熟:南青北白。
6、造纸技术进步:⑴纸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主要书写材料。⑵中心:洛阳、长安、建业、扬州。
五、商业的发展
由于战乱,城市遭破坏,商业萎缩,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北魏后,北方有所恢复,南方相对比较活跃。
六、社会生活的变化
由于民族交往频繁,社会生活反映出民族交融的彩。
思考:试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比较南北朝时期我国南北方主要差异(12分)
。这种差异的存在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2分)这个结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①差异政治:北方经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国家实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南方则没有进行有成效的改革,土族地主独揽大权,政治腐败。(3分)
经济:北方经济在实行均田制后逐渐恢复和发展;江南经济虽也得到开发,但总体实力仍逊于北方。(3分)
阶级:北方建立了汉族地主阶级与少数民族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统治阶级增加了新鲜血液;南方则士族特权阶级充分发展,垄断政权,统治阶级日渐腐朽。(3分)
: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丰富和提高了生产知识;南方则没有出现这种情形。(3分)
②结果:北方建立的隋朝统一了全国,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局面。(2分)
③影响:隋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在政治上首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经济上开凿大运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朝代。2分)
思考:秦汉时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有何不同?为什么前一时期导致分裂因素增长,而后一时期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特点:①秦汉时期,建立起以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内迁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其中曹魏、前秦、北魏、北周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加强。②东汉以豪强地主势力为统治支柱。魏晋南北朝时期,土族成为一种特殊势力。③汉朝时,佛教传入中原局部地区。南北朝时,佛教在南北方广泛流行,在政治、经济上拥有很大势力。④秦汉时期,南方经济大大落后于黄河流域。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南方农业生产开始赶上北方。
分裂因素:①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起来,在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的条件下;形成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相互混战,导致三国以来国家大分裂局面的出现。②自东汉起、匈奴、鲜卑、揭、氏、羌等族陆续内迁,造成新的民族矛盾,成为后一时期北方战乱,南北对峙的基本因素。
统一条件:①北方民族大融合,使造成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减弱。②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
济差距缩小,联系增多。③南方士族势力衰落,削弱了割据的政治基础。④北周统一北方,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基础。⑤人民厌恶分裂战乱,渴望统一。
【讲析】秦汉是大统一时期,魏晋南北朝是大分裂时期,把这两个时期放到一起比较,定能得到很多有益启示。题目限定了比较的角度是“政治和经济”。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政治”角度指的是按政治、经济、文化来划分的所谓“大”政治,而不是按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和文化来划分的所谓“小”政治,所以,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都包容在政治答项内容中。此题的重要特是引导解答者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即在秦汉统一的局面中要看到分裂因素的隐患,在魏晋南北朝分裂的形势下要注意搜寻孕育着的统一因素。
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地位及启示
这一时期经济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宏观上看,在纵的方面表现为艰难曲折、波浪式的前进。横的方面,由于北方屡遭破坏,江南以及西北的发展,向着全国均衡发展的方向跨进了一步。
上述经济的进退,都与一定的政治环境相关,国内相对,经济就前进,反之则不然。
发展经济要同本国实际结合才能奏效。例如曹操把汉代边疆屯田经验,同曹魏统治区内人民流亡,“土业无主,皆为公田”的现实结合,实行屯田,取得成功。
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要靠逐步深入的改革来推动,例如北朝经济中孝文帝改革、北周武帝改革。
发展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求有一定良好的政治环境与政策措施相配合外,就经济内部而言,也需要许多措施的配合。如农业的发展,就与水利的兴修、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与推广密不可分。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只是破坏,更不是~团漆黑,它也有光明,也有创造和启示。
思考: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在我国古代形成了三大主要经济区:农耕区、畜牧区、渔猎区。结合历史背景概述公元四至六世纪这三大经济文化形态交融、消长的基本情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10分)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民族融合趋势。北方各族人民逐渐改变原来的游牧生活,学会农业生产技术,成为农业居民,农耕经济形态向畜牧经济区拓展,汉族人民也学习少数民族畜
牧业经验。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今,接受汉族先进农耕文化。
由于北方战乱,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到达江南。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农耕经济形态向江淮渔猎区拓展,长江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中原农耕经济文化向北方畜牧区和江淮渔猎区的拓展及交融,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为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创造厂条件。
思考: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社会相对稳定,而与之对峙的北方则较长时期处于割据混乱状态。试析各方社会发展的不同特点,(4分)说明在政治、经济、文化及上的表现。(11分)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两晋南北朝南北方社会发展不同特点,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所以政治特征也影响经济发展,同时期文化也反映该时期的政治。
特点:南方经济有所发展,土族制度由盛而衰;北方由战乱走向局部统一,民族大融合出现高潮。(4分)
表现:北方长期混战逐渐平息,孝文帝改革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经济恢复发展。文化上先出现了反映战乱的民歌《木兰辞》,后又出现了总结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齐民要术》和表现游牧民族生活及思想情感的《敕勒川》等民歌。北朝后期又出现了政权更替和割据局面。
南方相对稳定的局面中土族制度得到发展,政权更替频繁,政治黑暗,江南经济进一步开发,科技相应发展,佛教广泛流行,出现了《神灭论》这样的唯物主义思想作品以及陶渊明的《桃花源诗》等反映对现实黑暗表示不满的文学作品。同时,南北民族融合都有所加强。(l1分)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楚越之地(即江南一带),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精赢蛤,不待贾(商)而足,地纨饶食,无饥馑之患,……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