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选调考试
我们为什么要编辑出版这样一本书?因为它对年轻人了解公务员(含选调生)、报考公务员(含选调生)有助益。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整体学历、素质不断提升,国家各级政府机关履行公共职能的标准越来越高,对高素质工作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与此同时,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使得许多行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数量锐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陆续毕业,人力资源足量供应而社会就业岗位不足,“考研”和“考公”,成为许多年轻人纷纷参与的两个主要“战场”。其中,考公务员(含选调生)拿一个“金饭碗”,深受众多年轻人及其家长的青睐。从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中录用选调生是1998 年开始日益火热的,而国家机关公开招录公务员是2002 年后持续升温的。
  近几年来,“考公”队伍持续壮大,一年比一年火热。到2009 年,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报名人数突破100 万大关;2010 年“考公”通过审核的人数,超过146 万,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95:1;到2011 年,“国考”报名人数略减,但仍保持在130 万以上。地方省市政府公务员(含选调生)招录逐渐规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报考。地方省市公务员(含选调生),考试整体规模和报考总人数,不亚于“国考”规模和人数。以至于国家级媒体或省级地方媒体在报道相关公务员考试的新闻时,几乎每年都要强调一句“今年报考人数创历年之最”。年年创纪录,也从侧面说明了公务员(含选调生)考试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
  公务员(含选调生)考试刺激了考生对考试辅导材料的刚性需求。如何充分准备考试,在笔试、面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成为每位考生关注的首要问题。近年来,既有民间机构也有官方出版单位推出各种考试教辅材料,各路专家、教授和民间办学力量纷纷加盟其中,各地也陆续开设各类“考公”培训班,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考生的部分需求。
  从实践结果看,这些教辅材料和培训质量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而且,一名考生不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甄别,并制订出高效的复习计划,还要从报名、笔试、面试、体检、政审、报到等各个环节,花时间、精力去了解、去应对,一场考试从头至尾完全结束,不亚于一场战役。互联网时代,信息是海量的、便于传播的,但从海量的信息中迅速选择出最有用、最准确的,则是一种挑战了。尤其是许多公务员考试教辅材料的编写者,自己并没有亲身经历过考试全程,因此无法从考生的角度,对考生提出最直接有效的建议。
  本书的作者曾在天涯社区、县域经济论坛等网站发表自己的“考公”
故事和做公务员的工作心得,引发无数年轻人的共鸣。作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硕士高材生,作者不但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先后在省委选调生招录(全省不足100 个名额)、省委机关干部招调考试(全省共10 个名额),以及国家机关公务员招录考试(笔试、面试均为岗位第一名)中,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我们向作者约稿,请他写出自己的考试经验,从选择岗位到备考,从笔试到面试,甚至作为
新公务员工作之初的真实体验,本着服务于考生的目的,把他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按备考—考试—工作的先后次序写出来,以求能对广大考生有更好的借鉴参考意义。
  应作者的建议,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更多年轻人更有效地备考。作者用全部稿费作为“黑马计划:青年培训项目”基金,分设“个人奖”和“组织奖”,由我们出版方将全部稿费回报给有志于报考、正在报考、已经考取公务员(含选调生)的年轻人,和服务于这些年轻人的基层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如果你读了本书心中有所触动,或者你报考公务员(含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时发生过这样那样的故事,可以投稿与我们交流。文笔出众、内容健康、能启发他人的优秀文章,将有机会结集出版。这本书本着服务考生这个目的而编写。我们不知道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备我们不断地学习、提高,更好地为考生服务。
  为什么复习要21 天?
  公务员(如无特别说明,本文将“选调生”视为“公务员”的一部分)考试复习的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参加过高考的人都知道,考生成绩的高低跟读了几年高三不存在正比例关系。学过《曹刿论战》的人也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对于公务员考试来说,在短短几个小时一考定乾坤,应试时的精神状态、注意力集中度、考生的兴奋度都会影响到考试成绩,考试“失常”和“超常”时有发生。但不要气馁,我们要做“超常”的人。不仅是考试,生活中的许多时候,我们需要在短期内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在有限
的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合理安排时间,就有可能把事干得漂亮;如果协调不好,就有可能留下遗憾。人生看似漫长,其实关键处就那么几步。对于年轻人来说,考公务员当然是改变命运的好机会。考上和考不上,将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不能说人生成败在此一举,但此举至少能让考生过上不同的生活。
  从一般21、22 岁大学毕业,到“国考”允许报名的最高年龄35 周岁之前,用数学的方法计算,在录取率极低的情况下,即使年年报名年年考,也有可能连年失利,因为
录取率实在太低了。因此,备考的质量、方法、技巧,就显得很重要。把备考时间定为21 天,主要基于下面的考虑:
  一、从报名到笔试,一般有25-35 天的时间。这段时间需要了解与考试有关的报考简章、挑选岗位,完成在线(有的还需要现场确认)报名和资格审查,需要购买辅导教材,需要安排备考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事务。而真正专心复习的时间,基本也就是21 天。针对这个复习时间,笔者也咨询了众多有过成功考试经验的同事或朋友的情况,绝大多数人认为21 天是较合理的备考时间。客观地讲,如果有人已经为了“考公”提前备考了数月甚至数年,对这样的大神级考生,这本专为平时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投入、临时抱佛脚的考生准备的小册子,肯定太显单薄了。
  二、我们要搞清楚考前备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公务员考试不像中考、高考、托福、雅思,专门研究
考试就能押到考题。公务员考试虽然也有考试大纲,但题点太散、出题思路太活,考题内容年年各异。有同学问了,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浪费人力、物力、时间来准备考试呢?答案很简单:我们要了解考试题型、考题难度、解题技巧、自己在不同题型方面的把握能力、时间分配等等,同时用短期复习、强化、模拟的方式,提前进入考试状态,到真正进入考场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最佳的应考状态。而这些调整,有21 天就足够了。
  三、在行为心理学上,“21 天”是一个神奇的数字。 行为心理学发现,人们新习惯或新理念的形成,一般需要21 天。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或者培养一个新习惯,前7 天往往表现为“刻意、不自然”;第8-20 天,则表现为“刻意、自然”,需要人的主观意志来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第21 天以后,则进入“不经意、自然”的状态,无需意识控制。这就是“21 天效应”。国内外的成功励志学图书和研究报告,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培训项目,甚至一些外语学习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也有许多围绕“21 天”来进行的。所以,我们的备考,也按这个时间来设置。毕竟大多数报考公务员的人,要么是在校大学生,要么是工作两年或以上的社会中人,如果不是为了这次考试,相信谁都不会把“备考公务员”当成自己日常生活的常态。21 天是三个星期,在第一个星期内,我们的重点是学习基础知识,即使蜻蜓点水也要全面地把有可能考到的知识框架和主要内容了解一遍,一定要强迫自己去接受。第二和第三个星期,则是形成习惯的时间段,把学习、记忆、练习和强化,有意识地变成习惯。第22 天时,你恰好进入考试的最佳状态了!考试“
超常”往往在这时候出现。
  第四个原因,当然是和本书有关啦。相信学弟学妹们是在准备报名、刚刚报名或者是从别的朋友们那儿看到本书比较实用,才临时省吃俭用、忍痛割肉购置一本的,拿到这本书到考前,恐怕时间也就21 天左右。如果是这样,您就要熬个夜,把Part 1 部分连夜读完,以便于从次日就进入Part 2 的每日实战阶段。当然,也有可能拿到本书时离您的考试时间还很漫长,有数月甚至一两年,这就更好了——您可以从容不迫地把21 天“三轮复习法”多用几遍,一遍又一遍,相信你提高的不仅是临阵磨的应试技巧,还肯定能积累起令别人羡慕嫉妒恨的扎实的综合知识。关于备考时间调整问题。考虑到从报名到考试这一周期的特征,考前按21 天复习是给大多数考生的建议。会有少数考生复习时间不能保证21 天。这种情况下,仍可采用“三轮复习法”,只是需要按实际情况压缩各阶段的复习时间。有一个窍门需要提醒一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动手早一些,平时投入精力多一些;《申论》相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可以投入时间短一些。
第一章 第1节你适合做公务员吗
(1)必须想明白的问题
当你准备报考公务员或者即将当上公务员时,亲友开心,邻居羡慕,老师同学祝福,满耳都能听到赞美声。因为他们仿佛提前看到了你的美好生活和远大前程。可惜,亲友、邻居们毕竟不是你的领导,更不
能代表组织意志,他们既左右不了你日后的职场生涯,一般也无法在你遇到困难时恰到好处地帮你脱离困境。所以你的实际道路注定要比他们一开始所想象、所期待的要坎坷。考公务员和做公务员,完全是两码事。个中滋味,只有你自己知道,也只有你自己面对和承担。这些年,每当给亲友或者同事的小孩辅导公务员考试,我都会首先问他(她):“人生道路千万条,千万大军挤破独木桥;能挤过独木桥,证明你很牛。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考上之后,公务员的生活真的是你想要的吗?”许多时候,这些兴致勃勃准备考公务员的年轻人,对这个问题表现得懵懵懂懂。
  前几天,遇到一位学兄,四十来岁,在南方某省的一个富庶县工作,业绩卓著,不时会在当地新闻节目中露脸。我们相识时间很长,见面并不多,只是在QQ 上交流工作。某天,他在QQ上给我留言道:“我大学毕业快20 年了。选错了路,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我在乡镇四年,后在县委组织部,现在又当了十年局长,心里好委屈的。”我还有一个朋友,30 多岁就干到某省省直机关的处级,每次到地市调研,无数人恭维他前程无量。而他自己却这样看待自己的工作
:“有一段时间,我特恨公务员工作,工作十几年了,一直没有机会独挑一摊工作,空有一腔理想抱负;挣的还不如国企的一个零头多,养家困难,自己真是白耽误青春了。我们官本位的思想耽误了很多人。”上面提到的二位,都还算官场中的“成功人士”,仍发出“委屈”“特恨”的感叹——我特意翻查了与这二位的QQ 聊天记录,保留留言的原样写在这里——由此可见,他们当初选择这个行业时,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选择当公务员。其实绝大多数年轻人在择业时,主观上考虑不周全,客观上又没有其
他更好的机会可供选择,因而选择了当公务员。他(她)只是在寻一份工作,有时偶尔也喊一两句感人的口号,但在他们内心深处,远远没有升华到把做公务员造福百姓当成毕生事业,长久地保持着热情、热爱和灵魂的投入。
  若干年前,我自己也先后报考选调生,参加省直机关干部招调,并考过国家机关公务员。当时的报考理由很简单,第一回是想一份工作,毕业了能立即工作,这样可以帮乡下的父母分担生活压力。第二次报考,是想换一个更宽广的平台,寻更适合自己的岗位。参加工作以后,我才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太简单了。公务员这样的工作,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合。同样的工作环境、同样的待遇、同样的工作内容,你和身边的某个同事甚至是同样的职务、同样的年龄、同样的未来,可是,那个同事可能做得如鱼得水、开心快乐;而你却时常茫然、精神苦闷,总觉得眼前的一切不是你想要的生活。
  正如天涯社区一位网名为wallandroad 的朋友,他曾辛苦考上省直机关公务员,而后又主动离开机关。他感慨地写道:“公务员到底是什么职业?同样一件事情,有人做得意气风发,有人做得灰心丧气,这中间有什么差别?和周围人的相处很重要,如果你能和周围的人都融洽相处,特别是和领导融洽相处,那么无论过程和结果,你都会比其他人好很多。但是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争斗,和同事相处不容易,能成为领导需要的人更是难上加难。这中间有很多因素,性格上的、机遇上的、能力上的、习惯上的,造成了阻碍,拍马屁有时候也仅仅是一种技巧而已。当公务员,有时工作是没有意义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和领导聊天、沟通感情,尽管你能力很强,但要想安于这
份工作,还是需要一些运气的。”经历了前几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2013 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很不乐观,而近年来多个行业就业压力、从业压力都很大,相比之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却一路看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