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
目录
1证候概述
2辨证论治
3证候诊断
4证候分类
5中西互补
证候概述
中医证候是指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以及患者个体当时所处特定内、外环境本质的反映,它以相应的症、舌、脉、形、、神表现出来,能够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病势等病机内容,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中医的“证”是指疾病在演变过程中各种病理因素在体质、自然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和多种矛盾综合作用于机体的整体反应,是诊察和思辨所得。“证”实际上包括“证候”和“证名”。在疾
病过程中,都具有各个内在联系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等,可将其称为风寒表实证的“证候”。对病变过程中某阶段所表现的证候,通过辨证而确定其病位、病性本质,并将其综合归纳而形成“证名”。证候是证的外在表现,证名是代表该证本质的名称。以“病”为经,以“证”为纬,病证结合才能正确把握疾病的整个发展过程。所以说:单一的症状和体征无法表现一个完整的证候,证候一定是不同的症状和体征的综合,证候无论如何千变万化,都不能脱离疾病而独立存在,疾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共同构成了证候的本质。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就是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所收集的资料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一种性质的证候。论治就是在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方法。中医认为: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我稳定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同一邪气致病,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可以导致疾病的多变性和证候的多样性,表现出不同的证候,例如:感冒,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的因素和机体反应的不同,可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候。只有辨别清楚感冒的症状是属风热或是风寒,才能确定采用辛凉解表或是辛温解表方法,给以适当的。例如:用辛温解表方药麻黄汤来风寒感冒,用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来风热感冒。再以感冒为例,由于发病季节的不
同,治法也不相同,夏季感冒,多挟暑挟湿,须用芳香化浊药物,以祛暑湿。故暑月感冒时可用新加香薷饮方药来,这就是同病异治。又例如二个不同的病人,一个是患久泻脱肛,另一个是子宫下垂,这些都是不同的病证,但如果都表现为中气下陷,就可以用补中益气汤的方药,补中益气汤能升举清阳之气,使中气旺盛,达到脱肛和子宫下垂的目的,故可采用异病同治方法。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中医治病
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不同的病因可以导致相同的机体反应状态;相同的病因,由于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或其他影响因素的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机体反应状态,这就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每个疾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因和病理,有一定的发展演变规律,包括了邪正斗争的全过程。证候是呈现于外的综合性、特征性的总结,是邪正斗争在特定阶段总的形式,是认识疾病的途径和方法。由于病种不同、个体差异、病程变化、影响等因素,使得疾病中所表现的证候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有些疾病患者,其病情可出现瞬息变化。原来是薄白苔,现已为黄腻苔;昨日恶寒发热,今日但热不寒;昨日尚在气分,明日可能已入营分或血分等。病情的变化,有可能提示疾病本质已有变异。因此,一旦证候变化,其证名诊断也应随之而变。故辨证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把证候诊断固定在一个时间或空间,而应进行动态观察,随着证候的变化而变化。
证候诊断
证候诊断的步骤主要有:
1.探求病因——询问病史病因,通过审症求病因;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别和症状2.落实病位——明确病变所在的表里上下、脏腑经络、官窍形体等;
3.分辨病性——区分寒热虚实病性及具体的痰、湿、瘀、滞、虫、食,气、血、津、液、阴、阳、精髓的亏虚等;
4.判断病情——辨别病情的轻重、标本、主次、先后、缓急,以及阻、积、扰、闭、虚、衰、亡、脱等;
5.审度病势——把握病变发展演变的趋势,推测病证的转归与预后;
6. 阐释病机——根据中医学理论,将证候的病因、病性、病位、病情、病势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做出全面而统一的机理解释;
7. 确定证名——通过对病因、病性、病位、病机的高度概括,提出完整而规范的证名诊断。
中医辨证不能诸病一律、前后固定不变,有的先定病位,有的先辨病因病性,如身体困重、关节肌肉酸
痛,食欲不振、腹胀、便稀,舌苔滑腻,脉濡等为湿的证候;固定刺痛拒按,有包块,舌暗有斑点,脉涩等为血瘀之症;气短,乏力,神疲,舌淡,脉弱等为气虚的表现;面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淡,脉细等为血虚的表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阴虚的表现等。只有灵活运用中医辨证,才能正确做出证候诊断。
证候分类
分类主要有:虚证、实证,阴证、阳证,标证、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热证、毒证,脓证、痰证、饮证、水停证、食积证、虫积证、石阻证,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气虚证、气陷证、气不固证、气脱证、血虚证、血脱证、阴虚证、亡阴证、阳虚证、亡阳证、阳亢证、阳浮证、津液亏虚证、精亏证、髓亏证、营亏证、喜证、怒证、忧思证、悲恐证等。
中医辨证的方法主要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病因(六淫、疫疠等)病性(气、血、津液)辨证等。中西互补
在中医书籍中,中医病名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有同病异名,同名异病,有以症状名病,有以证候名病。如感冒,有名伤风,有名外感。中医病名的不规
范,给中医学走向世界带来一定困难,如何统一中医病名,现代中医学采用西医的病名来统一中医的病
名,将感冒统一名为上呼吸道感染,并在西医的病名下进行辨病论治,这不但不会阻碍中医学术,反而有利于中医学术的发展。特别对于一些中医认为无证可辨的疾病,如早期的肿瘤、传染病的潜伏期,高血脂症等大多属于无特异临床症状,患者在疾病初期毫无不适感,通过西医实验室检查诊断,可以及早发现疾病,使病人得到及时。而西医不辨寒热虚实,不辨症状的单一医治方法,也可借鉴应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医学技术。总之,医学的发展,其主要目的是治病救人,中医、西医应是互补,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类医学技术的发展。
“证”实际上包括“证候”和“证名”。在疾病过程中,都具有各个内在联系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等,可将其称为风寒表实证的“证候”。对病变过程中某阶段所表现的证候,通过辨证而确定其病位、病性本质,并将其综合归纳而形成“证名”。证候是证的外在表现,证名是代表该证本质的名称。证候,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个阶段的病理属性的概括,中医将人体分为阴阳气血,又将病因分为风寒暑湿燥热痰及虚实等。证型就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阴阳气血的不同变化导致人体的不同疾病状态。例如夏季因受热出现皮肤红肿疔疖,就是由病因(热)引起血的变化(血热)导致人体的疾病状态(疔疖,血热证)。又如以感冒为例,有风寒和风热及暑湿型等.其中风寒和风热就是对这个病的属性的概括,也就是“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