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题目和答案
一、简答题
1.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P26
答:(1)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
2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多,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就越少,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小,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就越多,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货币的起源及本质。P29
答:货币的起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品交换的范围更加扩大,参加交换的品种日益增多,客观上就要求一般等价物固定在一种商品上,
于是就产生了货币。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货币的本质在于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作为价值的代表,用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3.剩余价值产生的原理。P48
答:资本流通公式是G-W-Gˊ,其中Gˊ=G+△G,即原来预付的货币额G加上一个增殖的货币额△G,马克思把这个增殖的货币额叫作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货币转化为资本,既不在流通领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4.资本积累和企业扩大的基本途径。P73
答: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作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和企业扩大的基本途径有两个,即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本身的积累,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就是把许多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或联合起来形成大资本。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可以让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
5.产业资本正常顺利循环的条件。P92
答:(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所谓空间上的并存性,是指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这三种资本职能形式必须同时并列存在于循环的三个阶段上。资本能够同时存在于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上,同时处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这就为资本连续循环提供了保证。
2)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态在时间上的继起性。所谓时间上的继起性,是指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依次相继地通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这要求资本价值都能够由一个阶段顺利地转向下一个阶段,每一种资本职能形式都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己的职能,顺利地向下一个职能形式转化。
产业资本实现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是上述空间上并存性和时间上继起性的辩证统一。
6.固定资本损耗类型和补偿。P97
答:(1)固定资本的磨损可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是同资本的物质形态的变化结合在一起的,人们能看得见、感觉得到,也叫物质磨损。为了减少固定
资本的有形磨损,企业可以加强对机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使设备维持良好的效能。(2)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是指机器设备等在有效使用期间内同物质磨损无关的价值贬值。它只能使人们在精神上感觉到,而在实物形态上表现不出来,所以也称为精神磨损。为弥补无形磨损,可以千方百计地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加速固定资本的周转,力求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收回固定资本的投资,也可采取加大固定资本的折旧、提高折旧率的办法来减少精神磨损造成的损失。
7.土地价格的决定与实质。P157
答:土地价格不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类似于股票价格。股票价格是资本化的股息,土地价格则是资本化的地租,土地价格的实质是土地收益即地租的资本化。土地价格的高低由地租和利息率两个因素来决定,土地价格同地租成正比,同利息率成反比。
8.垄断组织形式演变的过程。P162
答:基本形式:(1)卡特尔: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为划分销售市场而建立的垄断同盟。(2)辛迪加: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统一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而建立的垄断同盟。(3)托
拉斯:由许多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合并组成的大型垄断企业。(4)康采恩:以实力最雄厚的大企业为核心,把许多不同部门的企业联合起来而形成的企业集团。新发展:第一,跨行业、跨部门混合经营的大公司成为现代垄断组织的核心。第二,垄断企业规模急剧扩大,巨型垄断组织不断涌现。第三,跨国兼并成为垄断企业增强垄断实力的重要途径。
9.垄断与市场竞争的关系。P165
答:垄断是对自由竞争的否定,在没有约束的条件下,它总是会破坏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则,垄断在本质上是排斥竞争的。但垄断又不能消除竞争,而只能与竞争共存。对于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列宁作了精辟的论述:“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并不消除自由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因而产生许多特别尖锐特别剧烈的矛盾、摩擦和冲突。”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改变了竞争的具体目的、手段和后果,有其新的特点和形式。
10.金融寡头在经济政治的统治方式。P168
答:(1)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进行的,所谓“参与制”,就是垄断资本家通过掌握一定数额的股票对企业实行控制的一种制度。
2)金融寡头不仅控制国家的经济,还操纵着国家的政治,将其势力渗透到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金融寡头主要通过“人事联合”对社会进行统治。
1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任务。P273
答:目标: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健全和完善公司制度,使以规范的股份制为典型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同时,还要坚定不移地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要深化对国有垄断行业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率。
任务:第一,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以塑造清晰的国有产权主体,切实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第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有股份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地控制内部人控制问题。第三,要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对国有经济的分类改革,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与结构。第四,为国有企业进一步进行制度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2.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P368
答:基本目标是社会总供求的平衡,总供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总量调控的目
标是避免总供求之间出现较大差距而导致需求不足或需求膨胀的失衡局面,结构调控的目标是防止结构性的供需失衡,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13.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结合方式。P374
答:(1)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即“双松”) 。主要是针对总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以加大政策力度的手段来拉动经济复苏,增加就业。
2)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双紧”) 。主要是针对严重的需求膨胀和通货膨胀实行的政策。
3)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相结合(所谓“松货币紧财政”)。紧的财政政策用于抑制总需求膨胀,防止通货膨胀,而松的货币政策用于保证对企业的必要的信贷资金供给,以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
4)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相结合(所谓“紧货币松财政”) 紧的货币政策用于防止通货膨胀,松的财政政策则通过政府对基础设施或基础产业的重点投资来进行结构调整以实现结构平衡。
14.如何理解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P384
答: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指通过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和使用的不同方式而实现的经济增长及其效果,它决定着生产力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发展状况。
15.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体制转变的关系。P388
答:(1)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转变并获得很好的效果的重要前提是制度变迁是有效的,或者说体制转变本身具有“制度适应性”特征。(2)体制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保障和前提,它意味着一种引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形成、启动和运转。(3)体制转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难度大、涉及面广,其中,市场机制的培育和完善可以说是基点。
二、辨析题
1.商品与劳动产品的联系和区别。P21
答: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是指人类劳动创造出来的社会产品,包括用于生产消耗和生活消费的全部物质资料。
二者区别:商品:政治题目1、用于交换;2、有价值;3、属于历史范畴。劳动产品:1、不用于交换;2、无价值;3、永恒范畴。
二者联系:1、二者都是劳动产品;2、二者都有使用价值;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辨析: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在没用于交换前只能为劳动产品,此时不具有价值。商品不一定为有用物品但必然为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为有用物品,劳动产品必须经过交换才为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