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需求的宁波市语言服务人才供给侧改革对策建议
作者:付梦蕤
宁波人才网考试报名入口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04期
        摘 要: 语言服务人才是宁波市各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基础保障,也是宁波市战略目标实现的先决条件。调研结果表明,以“走出去”企业为代表的宁波市用人单位所需要的语言服务人才种类、类型和层次多元化,需求的语种包括英、法、西等通用语语种。但宁波市语言服务人才供给侧(即各高校)却无法很好地对接这一需求,存在供需不匹配问题。文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七项供给侧改革策略建议:顶层设计战略化;学科和专业规划前瞻化;组织管理体制化;专业设置科学化、实用化及动态化;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化和错位化;培养模式合作化;课程设置深度整合化,希冀能帮助宁波市实现语言服务人才供需双方的无缝连接。
        关键词: 语言服务人才; 宁波市; 供需情况; 供给侧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 H0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0)04-0080-07
        一、引言
        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重点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高标准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17+1’经贸合作示范区,积极推进我市企业‘走出去’,高效实施‘225’外贸
双万亿行动”[1]。这些重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都需要以语言服务和语言互通为前提和保障,因此迫切需要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语言服务人才。狭义地讲,指以语言文字为内容或手段为他人或社会提供帮助的人才,包括翻译人才、语言培训人才、本地化人才、语言咨询人才、语言技术人才、语言资源管理人才,等等[2]。
        但是,宁波市的上述战略实施具体需要何种类型的语言服务人才?需求的语种主要有哪些?需求规模几何?层次和质量的要求如何?针对这些需求,宁波市的语言服务人才供给侧(主要是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情况如何?是否能较好地满足需求?所有这些问题,目前尚无相关调研数据。
        鉴于此,本课题组对宁波市语言服务人才的主要需求方——“走出去”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其对语言服务人才的语种、类型、数量及质量四方面的需求数据;同时,对宁波市语言服务人才的主要供给方——宁波所有高等院校(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和公安海警学院除外)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调研。经过对比分析,出了供需双方存在的不匹配之处;并基于此,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从顶层设计、学科和专业规划、组织管理、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置等七个方面,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策略建议,希冀能帮助宁波市实现语言服务人才供需双方的无缝连接。
        二、宁波市语言服务人才需求侧的调查结果
        本课题组于2020年4月至6月间,对宁波市语言服务人才的主要使用方——“走出去”企業进行了问卷调查,管中窥豹,以期掌握宁波市的语言服务人才需求情况。共收集到73家“走出去”企业的有效数据,数据分析表明,宁波市的语言服务人才需求存在以下特点:
        (一)需求的人才种类多元化,但以口笔译人才为主
        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市“走出去”企业需要各种语言服务人才,但需求比较突出的是口译人才(42家,占57.53%)、笔译人才(36家,占49.32% )、本地化人才(29家,占39.73%),语言咨询人才(23家,占31.51%)。而且,被调查企业认为口译人才、笔译人才、语言咨询人才和本地化人才也是比较难招聘的前三种语言服务人才类型。说明宁波市“走出去”企业目前更需要能帮助其与国外客户、供应商、属地员工、属地政府等进行沟通的口笔译人才,帮助他们本地化其产品或服务,以适应目的国市场的本地化人才,以及能帮助企业开拓国外市场、进行国外投资市场分析、产品需求调研的语言咨询人才。
        (二)需求语种主要是英、法、西等通用语语种,尤其是英语
        需求的语种方面,宁波市“走出去”企业目前主要需要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的语言服务人才,尤其是英语。部分企业需要中东欧语种和东南亚语种的人才,但整体而言,比较零散,需求数量相对很小。见图1。
        对部分企业人事部门的跟进访谈也表明,宁波市“走出去”企业的国际往来中一般使用英语、法语或西班牙语等国际通用语。一方面,因为英语、法语或西班牙语的使用范围广,基本覆盖了绝大部分国家或地区;另一方面,因为英、法、西语的强替代性(尤其是英语,已成为世界语言),即便母语不是这些语言的人们,也能通过这些通用语进行基本商务沟通或日常沟通。
        (三)需求的人才类型多元化、多层次
        根据人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语言服务人才可分为四类[3]:专门型人才,即精通一门外语的语言专门人才,如法语同传翻译;定向型人才,即熟悉某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情况的人才,如既掌握波斯语,又熟悉中东地区情况的语言咨询人才;复合型人才,即外语虽达不到精通程度,但也足以应对基本工作交流,同时又掌握其他专业知识或技能的人才,如外贸业务员;复语型人才,即精通两门或两门以上外语的人才。调查
结果表明,宁波市“走出去”企业四种类型的语言服务人才都需要,以专门型人才(55家,占75.34%)、定向型人才(42家,占57.53%)和复合型人才(34家,占46.58%)为主,复语型人才需求较少(5家,占6.85%)。
        访谈中,许多“走出去”企业的人事经理表示,虽然他们的国际往来中需要精通某一外语的高端人才,如翻译人才和语言咨询人才,但其日常生产经营更需要既具备一定外语技能,又掌握某一行业领域技能的中低端复合型人才,而且需求人数相比更大。
        三、宁波市语言服务人才供给侧的不足之处
        课题组查阅了宁波市14所高校(未包括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和公安海警学院)2019年的招生数据,并对部分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结果表明:虽然宁波市的语言服务相关专业培养人数较多,但人才培养布局、规格、专业方向和质量上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不能无缝对接宁波市的实际需求。
        (一)专业类型和层次单一,同质化严重
        目前,宁波市绝大多数高校开设的与语言服务相关的专业只有纯语言专业,开设翻译专
业的只有宁波大学和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而只有宁波诺丁汉大学开设了旨在培养国际组织人才和语言咨询人才的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本科和硕士;而语言服务相关的其他专业如本地化服务、语言咨询、语言资源管理、语言技术、技术写作等专业无任何高校涉足;培养层次方面,只有宁波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有相关硕士专业,可以培养中高层次的口笔译人员、语言咨询人员,其他高校只能培养中低层次的语言服务人才。
        (二)语种重复,结构性失衡
        语言服务相关专业涉及语种以及2019年招生人数(详见表1)分别是:英语,所有高校均开设,专本科共招生2009人、硕士招生112人;日语,所有本科院校都开设(招生328人、硕士6人),专科院校只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招生120人);德语,只有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专本科112人、硕士4人);法语、韩语和西班牙语均只有一所高职院校开设(各招生40人)。一方面,各专业的语种重复度比较高,基本集中在英语和日语,导致供大于求(尤其是日语),英语和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或就业时专业对口率下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另一方面,语种设置存在结构性失衡。英语和日语专业毕业生人数过多,且缺乏高层次毕业生;而世界使用范围和使用人数仅次于英语的法语
和西班牙语,仅仅各有一所高职院校开设,毕业生的语言水平仅能胜任简单交流任务,难以满足中高端语言服务岗位的要求。
        (三)专业应用性不强
        宁波市高校的语言服务相关专业的培养定位偏学术性和理论性,未能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以学科逻辑为课程主线,主要包括纯语言课程(如语言的听说读写技能),仅仅包含了少数商贸类课程(如外贸实务),而未能按照语言服务实际岗位来设置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是以课讲教授为主,辅以少量实践教学,学生的实践学习机会不够。只有宁波大学的翻译专业硕士的应用性相对较强。
        四、对接需求的语言服务人才供给侧改革策略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供需不匹配,宁波市教育部门及各高校应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4]的要求,对其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进行供给侧改革。具体可从宏观(顶层设计、学科与专业规划以及管理体制)、中观(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和微观(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
三个层面,采取以下七项改革策略,以实现其语言服务人才供给侧与实际产业需求侧的无缝对接。
        (一)重视语言服务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战略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治理,不断增进国际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宁波市也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不断加强对外开放交流,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鼓励企业“走出去”、文化“走出去”、教育“走出去”,并提出了争创“一带一路”国家级发展平台、高标准建设“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等战略目標。[1]而所有这些战略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语言“铺路”,离不开语言服务人才的支撑。因此,宁波市应将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提升到战略高度,紧扣国家发展战略,紧抓战略机遇,围绕浙江省、宁波市的战略布局来规划设计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方案和策略;通过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的提高来提升宁波市的软实力,进而促进宁波市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最终实现宁波市的战略目标。
        (二)聚焦发展新动能,学科和专业规划前瞻化
        由于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长周期性,(根据约翰·康威对外语学习规律的研究,外语学习者要达到能在工作中熟练运用外语的程度,至少要花费2000 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5]),语言服务人才供需之间存在较强的滞后性,因此其学科和专业规划尤其需要有长远眼光,要有前瞻性。未来几年,随着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基建设施的逐渐成型和行业落地,再加上教育部所倡议的“新文科、大外语”建设的不断推进,语言学科必将与上述技术深度融合,传统语言学科及专业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扩展,最终向语言服务学科及专业转型,否则就会成为“红牌”专业,最终被时代所淘汰。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等一线城市已经在着手语言服务学科和专业的布局与建设,已经培养出了一批本地化人才、语言技术人才、语言咨询人才、国别研究人才、语言资源管理人才等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合作亟需的语言服务人才。宁波做为“准一线”城市,应紧扣国家战略方向,聚焦未来的发展新动能(如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等),在“准一线”城市中抢先发力,抢占先机,尽早对语言服务学科和专业进行规划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