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评估自评报告-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二○一八年九月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8]17号)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相关文件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严格按照《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规定的评估内容和评估指标,认真进行自查自评工作,形成以下自评报告。
第一部分学院基本情况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赤峰市,始建于1974年,200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学院正式在教育部备案,全面开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2006年根据《内蒙古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自治区部门所属高、中等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意见》(厅发〔2006〕9号)文件精神,学院划转赤峰市人民政府管理,同时签署《赤峰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厅共建共管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协议书》,学院由赤峰市人民政府和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厅共建共管。
多年来,在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1-
努力下,学院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层次逐年提高,现已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交通职业技术
学院。学院占地面积716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48万册,固定资产近5亿元。学院教学网络畅通,建有千兆光纤并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教学用计算机总量达到1900余台,行政办公、教务教学、招生就业、学生管理、教学质量、教学资源库等12个管理领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学院现设汽车工程系、道路桥梁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交通运输工程系、基础教育部和思政教学部等8个教学系部,设置45个高职专业,招生范围覆盖16个省市,2017年全日制高职在校生7192人。
学院始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分层次、分重点的方式培养教师队伍,重视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培训,建设了一支专业技术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结构较为合理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574人,专任教师459人,聘用校外兼职教师52人,其中高级职称104人,中级职称203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96人,双师型教师322人。
现主要开设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电子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铁道工程技术、公路监理、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工程地质勘察、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技
术、会计与审计、物流管理、酒店管理、金-2-
属矿产地质与勘察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等45个高职专业,专业设置合理,符合行业及区域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为保证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学院高度重视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现有功能完备的校内实践基地90个,校内实践教学工位2732个。现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8个,为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等专业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
学院始终重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作用,倡导专业教学与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德育教育,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独特育人优势,注重公共基础课对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特教学成效显著,特教学经验在全国职业院校得以推广。注重学生技能训练培养,坚持实习教学课堂化,突出实习操作与专业理论联系环节,面对市场需求培养一专多能人才,学生在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坚持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走校企联合、订单培养的特办学之路,始终实行毕业生多证制,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院是中央六部委确定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交通类职业教育示范院校,教
育部中德合作汽车机电项目单位;首批自治区示范院校;自治区唯一独立设置的交通类职业学院;内蒙古自治区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技师培训、专业继续教育基地;全国交通职业技术、技能大赛基地。在社会各界的关心-3-
支持下,学院取得的主要荣誉有:
2011年,获得了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评选为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学院党委被评为全区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教育部将我院确定为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2年,被人社部确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3年5月,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全区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单位;2013年7月,在全区实施创业就业工程电视会议上公布的截至6月30日全区高职高专类就业率前五名的学校中,我院就业率在全区所有高职高专类学校中排名第三;2014年5月,获得第十三届全国机器人大赛三等奖;2014年,被人社部评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2014年,被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确定为全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14年,被自治区人社厅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4年,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4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全区普通高校学生工作先进单-4-
位;2015年,获得了全区普通高校征兵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5年,获得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团体二等奖、汽车营销赛项团体三等奖;2015年,在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联合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上获得一等奖、亚军、最佳设计奖;2016年,被中共赤峰市委、赤峰市人民政府评为20112015年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2016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高专财经类专业技能大赛文秘速录赛项团体三等奖、会计技能赛项团体三等奖;2017年,成为中德SGAVE项目二期合作项目院校之一;2017年,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通过自治区教育厅验收;2017年,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
第二部分评建工作情况一、深入学习,提高认识,全面营造迎评氛围评估是全面了解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情况,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充分发挥办学主体作用,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能力,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有效措施。为了确-5-
保迎评工作扎实推进,保证各项评估任务按时完成,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迎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学院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设立了迎评工作办公室。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国家、自治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开展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等方面的文件,
加深对评估政策的理解,在多个层面进行广泛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营造浓厚的评建氛围,使全院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评建工作是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的一次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诊断,也是学院全面总结办学经验、凝练办学特、创新办学理念、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内涵建设的发展机遇,事关学院大局和长远发展。
二、高度重视,统分结合,认真填报评估数据接到评估数据填报工作任务后,迎评工作办公室深刻领会评估工作基本要求,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基本情况表》、《高等职业院校师生情况表》和《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情况表》3张评估数据表,认真分析学习评估数据表各数据项的内涵与说明,围绕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这条主线,科学合理分解数据表填写任务,详细规定数据表填写注意事项与要求。做好评估数据填报的任务分解后,迎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专门评估会议,做到评估工作全覆盖,充分认识以评促建的重大意义。做到评估工作专人负责,各项数据填报有分工,填报数据有支撑,工作有统筹,确保填报-6-
数据真实可信。
三、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时完成问卷调查根据评估问卷调查的相关工作要求,学院迎评工作办公室针对《校长调查问卷》、《专业主任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3种调查问卷,严格按照各种调查问卷的填答要求,选取招生数最多的5个专业的专业主任进行《专业
主任调查问卷》的填答;按等距抽样的原则,在二年级抽取50名学生进行《学生调查问卷》的填答。坚持实事求是、本人填写、注重过程、及时填答的原则,认真做好调查问卷填答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实现了评估调查问卷填答工作的按时完成。
四、围绕数据,诊断分析,扎实推进自查自评认真领会全国职业院校首次网上评估工作政策与要求,紧紧围绕我院《高等职业院校基本情况表》、《高等职业院校师生情况表》和《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情况表》3张评估数据表的数据信息,立足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服务对象需求为中心、结果为导向、事实和数据为基础,认真做好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诊断与分析工作。严格按照《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规定的评估内容和评估指标,主要从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总结办学经验、凝练办学特、分析主要评估指标,扎实推进自查自评工作。
五、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更加明确发展思路-7-
评估工作是检验与诊断,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改进的依据,指明改进方向。根据我院自查自评结果,认真分析我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各项评估指标,做好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总结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成熟经验和有效举措,以便进行成熟经验和办学成果推广,继续做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工作。切实做好人才培养诊断分析工作,发现学院发展过程中存
在的不足之处,确定制约学院办学过程中的主要困难与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确保学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更加明确学院的发展思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紧密围绕内蒙古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战略要求,践行修德励能、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加快学院发展步伐。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以专业课程改革和建设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建设为重点,以专业教学质量管理建设为保障,依托行业办学优势,校企共同参与专业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服务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交通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第三部分人才培养工作情况一、办学基础能力-8-
(一)主要举措1.积极争取财政拨款,保证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院发展的支持,确保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落到实处,保证生均拨款水平能够达到相关标准,实现生均财政拨款水平逐年提高,为学院整体提高经费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资金保障。
2.加强财务管理,保障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
才,教学工作历来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学院始终牢固树立为教学工作服好务的主导思想,认真研究实际,通过科学安排预算、不断增加教学经费总量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全面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改革办学经费投入机制等有效措施,与时俱进,切实保障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3.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设备配置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在校生规模,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增加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的面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扩大教室和一体化实训室的建筑规模,全面改善教学硬件设施,为在校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提供基础保障。
学院始终注重提高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比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需求,不断购置新的实验实训设备,及时维护已有教学设备,加强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提高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9-
率,确保达到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标准,保证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4.加强校舍等建设工作,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新建公寓楼,改善住宿环境条件,更好满足住宿生的居住空间需求。已有公寓楼采取外墙保温措施,室内墙面重新粉刷,宿舍内部增加室内晾衣空间和置物架,多方位改善学生的生活居住环境。
5.坚持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办学支撑体系成立了网络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全院信息化建设
工作。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对提升学院管理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了千兆光纤互联和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初步实现了网上银行、财务管理、教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等系统的数据交换共享。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集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课程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二)主要指标分析1.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学院2017年度通过各种财政渠道获得的办学总经费收入为17906.96万元,2017年度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为7192人,2017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为24898元/人,2016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为20142元/人,2015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为18235元/人。
2.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学院2017年度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为7641.32万元,2017-10-
年度在校生总数为7192人,2017年度的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10625元/人,2016年度的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9401元/人,2015年度的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8072元/人。
3.校舍及信息化教学条件学院2017年度教学及辅助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总面积为168377.38平方米,2017年度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为7192人,2017年度的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为23.41平方米/人。
学院2017年度拥有教学用终端(计算机)数为1791台,2017年度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终端(计算机)数为24.90台/百人。
学院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为2048Mbps,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校内就餐、校内购物、住宿管理等都已经使用校园一卡通,上网课程门数达36门,部分专业使用专业虚拟实训软件,行政办公管理、教务教学管理、招生就业管理、学生管理等10个系统已经实现信息化管理。
二、双师队伍建设(一)主要举措1.建立长效促进机制,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实施者,是教育现代化的主力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是实现教育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也是新时期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求。学院党委统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11-
师德师风在教师素养和职教发展的根本地位,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直接关系到学院的形象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学院先后制定实施《关于违反教学常规管理的处理办法(试行)》等相关管理制度,干部选拔和评先评优坚持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统一标准、赏罚分明、公平公正、强化监督,师德师风建设形成长效促进机制。
2.引进与培训并举,不断优化专任教师结构围绕学院事业发展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规模控制与结构优化原则,把好专任教师引进关,依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结合现有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研究确定合理的人才引进计划,引进符合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与规模,增添专任教师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习与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教学与教研能力。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加生产实践锻炼,提升专业实践技能,提高专业职业素养。
注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与选拔工作,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引领带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任教师队伍。
3.合作与考核并举,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用一批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学院兼职教师人才库,对兼职教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学期专业人才-12-
培养授课任务需求,从兼职教师人才库中择优选聘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实践指导教师。对已选聘的兼职教师根据学院《兼职教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进行全过程严格考核,确保其教学工作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展开合作,积极参与专业建设、教学与课程改革、教学团队建设、校本教材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制定
等工作,相互交流,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以一体化教学为主线,注重双师队伍建设学院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专业核心课程推进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根据课程改革需要,对广大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注重教师的双师素质的培训与培养,制定了《双师型专业课教师认定办法(试行)》,对认定为双师型的专业课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引导专业课教师以此作为职业努力方向,切实加强自身双师素质,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二)主要指标分析1.教师结构学院2017年度教师总数511人,专任教师459人,专任教师比例为89.82%,生师比为15.67%。具有高级职务专任教师104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22.66%。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196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2.70%。45岁及以下专任青年教师382人,占专-13-
任教师比例为83.22%,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偏年轻化。
2.双师型教师配备学院2017年度专任教师数为459人,其中符合双师型教师条件的为32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双师型专任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百分比)达70.15%。
三、专业人才培养(一)主要举措1.坚持内涵发展道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始终坚持内涵
式发展道路,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行校企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点,采用符合实际的有效考核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学生成绩,提高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加强学生实训管理,实行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
2.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载体,以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为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重构,规范-14-
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3.以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为核心,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院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条件的配套和完善,以资源共享与合理利用为基本原则,以重点专业为抓手、以专业为依托,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统筹规划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新建、改建一批实验实训室。以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满足专业综合实习与顶岗实习需要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标准,建立一批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条件。
4.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学院注重专业人才培养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坚持校企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学院校外兼职教师,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改革、校本教材编订等工作,共同参与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促进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的交流,共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指标分析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在坚持校企共同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不断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道路桥梁类专业逐渐形成知行合一,三合三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工程类-15-
专业逐渐形成一个核心,两个平台,三级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启动教育部中德合作-汽车机电项目,引进借鉴德国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组成中德项目班,实施任务领域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化合作,探索校企共同培养人才模式,与博世公司合作实施见习诊断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与一汽大众公司合作实施TQP项目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体系学院2017学年开设课程总数为721门,开设课程总课时数为81145课时,其中纯理论课(A类)课时数为11847课时,占总课时的14.6%;实践+理论课(B类)课时数为46821课时,占总课时的57.7%;纯实践课(C类)课时数为22477课时,占总课时的27.7%。

3.校内外实践教学情况学院2017年度校内实践基地数为90个,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为2732个,2017年度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为7192人,2017年度的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为0.38个/人。
学院2017年度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为98个,2017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为3479078人时,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达483.74时/人。
4.校企合作情况学院2017学年接受企业订单学生人数为50人,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为6.99;学院2017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为-16-
56.51万元,2016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为31.58万元,2015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为132.60万元;学院2017年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为526万元,2016年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为589万元,2015年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为838.02万元。
四、学生发展(一)主要举措1.规范招生管理,保证生源质量为加强学院招生工作规范化管理,成立了由学院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及教师代表组成的招生委员会,并制定了招生委员会章程。重视提高招生队伍的综合素质,建立组织开展招生工作业务培训机制,认真学习招生政策,全面了解招生形势,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意识。做好区域交通行业人才需求
调研,重点建设高水平专业集,形成合理专业布局。在稳定现有招生规模的基础上,不盲目扩大招生规模,适当提高重点专业的招生标准。
做好毕业生就业反馈工作,及时调整专业招生规模,全面保证生源质量。
2.加大课程改革力度,继续推行毕业生双证书制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根据课程性质与特点,采取传统考核与技能认证衔接、期末考试与过程考核衔接的多种考核形式。提升课堂-17-
教学效率,提高毕业成绩合格率,继续推行毕业生双证书制度,保证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
3.开展全程指导,扎实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在学院党委领导下,成立了就业工作处,专门负责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和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促进工作。制定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毕业生就业工作职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毕业生离校流程》等制度文件,确保就业工作的规范化,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序开展。将就业创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就业创业指导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开设就业创业课程,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掌握求职和面试技巧,确立合理的择业定位和目标预期。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系列活动,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引导学生做好在校期间的专业课
程的学习,合理规划职业与人生。积极协调校内外各方面资源力量,全方位、多渠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全面提高就业质量。
(二)主要指标分析1.招生基本情况学院2017年统招计划招生3017人,实际招生2521人,报考上线率达83.56%,2016年报考上线率达90.16%,2015年报考上线率达84.42%。
2.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学院2017年获取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18-
毕业生629人,2017年毕业生数为2176人,2017年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28.90%,2016年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61.00%,2015年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73.67%。
3.毕业生就业情况学院2017年已直接就业(含创业)的毕业生人数为2074人,2017年毕业生总数为2176人,2017年直接就业率达95.31%,2016年直接就业率达86.23%,2015年直接就业率达95.70%。
学院毕业生就业单位去向,2017年当地就业数为601人,2017年留在当地就业的比例达28.98%,2016年留在当地就业的比例达25.92%,2015年留在当地就业的比例达15.52%;2017年中小微及基层就业数为623人,2017年到中小微企业基层服务的比例达30.04%,201
6年到中小微企业基层服务的比例达26.33%,2015年到中小微企业基层服务的比例达13.36%;2017年国家骨干企业就业数为136人,2017年到国家骨干企业就业的比例达6.56%,2016年到国家骨干企业就业的比例达7.43%,2015年到国家骨干企业就业的比例达5.47%。
学院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度,2017年专业相关岗位就业数为1662人,2017年毕业生数为2176人,2017年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毕业生所占比例达76.38%。
五、社会服务能力(一)主要举措1.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树立主动适应社会的服务观-19-
学院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和公众形象更多地来源于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力和影响力,在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信任和支持,更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学院主动转变办学理念,把握办学定位,形成办学特,强化服务意识,满足当地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主动适应社会的服务观。在办学过程中主动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寻求服务合作项目,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
2.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增强教师社会服务意识充分运用社会服务的政策导向作用激励广大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创设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引导教师积极承担面向地方
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各类服务项目,调动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师参与企业服务、技术改造等横向技术服务项目实行科研政策倾斜,在职称评定、先进评选等优先考虑。
3.深化校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开展有应用价值的技术攻关,推动学院专业技术人员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根据企业生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整合校本教材,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0-
(二)主要指标分析1.专业设置情况学院2017年设置专业总数为45个,2017年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数为7192人,2017年专业生均数为160人/专业;学院学生人数最多的几个专业均是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对接专业,符合区域大力发展道路交通、汽车贸易及售后、建筑工程、物流仓储、铁道运输等战略产业规划。
2.向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情况学院2017年度纵向科研到款额为4万元,培训服务到款额为190.46万元,2017年度技术服务到款额为194.46万元。2016年度技术服务到款额为431.03万元,2015年度技术服务到款额为1519.93万元。
3.满足政府购买服务情况学院2017年度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主要由社会人员培训组成,2017年度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为240.17万元,2016年度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为189.20万元,2015年度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为410.10万元。
第四部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经过多年的高职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参与了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建设、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全国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21-
教学改革试点建设、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任务,学院综合办学实力和内涵建设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人才培养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但是,通过自查自评,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人才培养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学经费金额相对不足,办学经费来源相对单一学院在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人才培养工作的资源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学院政府生均财政投入仍低于国家同类院校的经费投入水平,办学经费金额相对不足。学院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学杂费收入,办学经费来源相对单一。办学经费问题导致教学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学院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院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完全满足专业的发展需要校内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需要进一步配
套完善。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质的飞跃,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基本满足当前人才培养工作要求。但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加,学生对校舍等场地条件需求不断提高,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学院的占地面积需要不断扩大。学院实训条件不能充分满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需要不断加大实训条件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信息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能够更好地满足专业教学和内部管理工作的需求。
-22-
三、师资队伍结构需要不断优化,教师双师素质有待不断提升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行人才强校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初步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专业教学团队。但是,学院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的整体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科研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任教师较少,专职教师在行业企业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数量不多。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还很重,双师型教师比例和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校企合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共建共赢的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学院始终坚持依托交通行业企业办学,与企业建立了相互参与、共建双赢的合作机制,探索实践订单式培养、项目班
等合作模式,校外实训条件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明显改善。但是,学院校企合作仍然存在着政策瓶颈和体制机制障碍,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工作的开展力度不够,紧密型、深层次、深度合作、全方位合作的企业不多,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人才培养共建双赢的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内蒙古人才培训网公务员网络在线五、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学院社会服务仅表现在社会人员培训、技术培训服务、纵向-23-
科研、横向技术服务等方面,服务规模和服务范围相对不足,社会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整改措施如下:
一、积极争取政府财政经费投入,多方面拓展办学经费来源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大幅度增加办学投入,加大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投入力度,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办学功能提供强有力的经费支撑。与此同时,学院也将充分利用优质办学资源和良好的社会声誉,通过多形式办学、扩大社会培训、增加校办企业赢利、开展技术服务等措施来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办学,拓展办学经费来源。
优化学院资源配置,促进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资源的最佳效益。
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拓展办学占地面积启动校舍改造、餐厅改制等工程项目,不断改善学生的居住与就餐环境,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生活条件改善的需求。
启动实训楼建设项目,不断满足学院专业发展的实验实训需求。多方努力,打破学院占地面积拓展瓶颈,更好地满足办学发展需求。
三、全面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24-
健全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和激励机制,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内培外引,坚持高标准选拔、多渠道培养原则,全力打造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培养与引进力度。
通过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提升教师科研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支持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与社会服务,进一步提高教师服务企业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要求、服务区域建设与发展的能力。完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以及兼职教师聘任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国内外培训和到企业挂职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更好地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
四、全面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营机制学院将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校企双向互动式合作模式。实施以加强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为主要内容的校外示范性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实习基地巡回访查机制,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体系。拓展合作企业数量,建立更多核心型、紧密型的合作单位,进一步创新合作方式,利用学院优质办学资源和高水平师资,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职工培训,激发校企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完善校企合作长效运营机制。
五、充分认识、高度重视,全面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充分认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既-25-
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高度重视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注重用科技工作的成果来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学院将着力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根据社会需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为兄弟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指导和帮助兄弟院校开展专业改革、课程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9月28日-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