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四种安全 A
A. 红、蓝、黄、绿  B. 红、蓝、黑、绿   C. 红、青、黄、绿    D. 白、蓝、黄、绿
2员工在安全生产的义务包含( D
A.    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义务         B.自觉学习安全知识的义务
C.    自觉报告危险和不安全因素的义务    D.以上都包含
3、公司要求员工按要求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目的是( B )。 
A.应付客户的检查                       B.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C.应付政府的检查                       D.应付领导的检查
4、电气设备着火,应使用( D )灭火。
A. 湿棉被  B. 泡沫灭火器  C. 黄泥  D. 干粉灭火器
5、建筑物起火后的( A )内是来灭火的最好的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就要设法逃离现场。
A. 5-7分钟  B. 3-5分钟   C. 6-8分钟   D. 8-10分钟
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C )学时。
A. 使用灭火器灭火的最佳位置是8学时   B. 16学时 C. 24学时  D. 32学时
7、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公司的(  )和(  ),服从管理,正确佩戴( A )
A. 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劳动防护用品 B. 管理制度、管理规定、作业用具
C. 上班纪律、劳动纪律、劳动防护用品     D. 各项规章制度、人事管理规定办、公用品
8、下列( )灭火剂是扑救精密仪器火灾的最佳选择。( A )
A. 二氧化碳灭火剂  B. 干粉灭火剂  C. 泡沫灭火剂    D.
9、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是错误的( C )
A. 就地打滚 B. 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C. 迎风快跑  D.迅速脱下着火衣物
10、化学品储存时要注意( B )必须分间、分库储存。     
A. 灭火方法相同的化学品    B. 容易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品
C. 性质稳定的化学品       D. 以上两种答案都对
11、急救触电者,首先应立刻断开近处电源,如触电距电源开关处太远,要用( A )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切忌直接用手或金属材料及潮湿物件进行救护。
A.绝缘物          B.手        C.金属物      D.随手拿物
12、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最佳位置是( B )
A.起火点下风位置               B.起火点上风或侧风位置
C.离起火点10米以外的位置         D.离起火点10米以内的位置
13、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防患于未然,使员工努力做到:( D )。 A.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B.保证自己安全,不伤害自己
C.保护自己,不被他人伤害       D.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14、下列作业活动哪个属于高风险作业( C  )作业使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A.手持电动装配                  B.产品检验
C.动火作业                      D.设备点检
15、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 B )制度,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A.追究责任  B.责任追究  C.责任  D.调查
16、设置安全设施和安全装置的目地是为了A ,作业过程中不得擅自拆除。
A. 保证人身安全  B. 保证产品质量  C. 提高工作效率  D. 便于员工操作
17、下列哪些行为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A.维修设备前切断电源                  B.安规测试时佩戴绝缘手套 
C.使用湿抹布擦拭开关、插座            D.下班后关闭所用设备电源
18、作业过程中应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下列哪些物品不属于劳动防护用品()
A.防尘口罩  B.护目镜  C.防噪声耳塞  D.羽绒服
19、着火逃生时,若在楼梯上,应尽可能A 。因为火是向上蔓延的。然后顺着你平时讨论或防火演习中预定的通道离开室内,到外面安全的地点。
A、往下跑     B、往上跑     C、坐电梯    D、待在仓库内
20、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B )。 
A.爆轰  B.物理性爆炸  C.化学性爆炸  D. 核爆炸
21、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 D )。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管理上的缺陷            D.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22、电器着火时,应首先( B )
A. 选择灭火剂类型  B. 切断电源  C. 停止使用电器  D. 将电器移到安全地方
23、公司《环境与安全会议管理规定》班组级环安理会的召开频次 B )
A、每天早晚各一次    B、每班一次        C、每周一次  D.每月一次
24、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C )。   
A.宪法     B.矿山安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D.劳动法
25、《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第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和使用无( A )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A.安全标志  B.安全警示   C.许可标志  D.检验标志
26、火灾分为五类:可燃气体火灾、可燃液体火灾、D、电气火灾、金属火灾。 
A 易燃易爆物质火灾    C 化工原料火    B 危险化学品火灾    D 固体可燃物火灾
27、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B)。
A.卧放    B.直立放置    C.倾斜放置    D.无要求
28、员工操作带有转动部位的机械时,要求穿着紧身适合的工作服,以防( B )。   
A.着凉      B.被机器转动部分缠绕      C.被机器弄污    D.被机械划伤
29、在应急管理中,( C )阶段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并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
A. 预防    B. 准备    C. 响应     D. 恢复
30、员工在生产活动中有权拒绝 A
A.违章作业和强令冒险作业  B.不想做的工种    C.不想做的岗位  D.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31、下列设备中属于特种设备的是B ),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A.打包机        B. 叉车      C.自动开箱机    D.铆接机
32、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是从业人员的一项( A )。 
A. 法定权利    B. 法定义务    C. 法定职权    D. 法定代表人
33、在上下班途中,受到( B )责任的交通事故才能认定为工伤。     
A. 本人主要    B. 非本人主要  C. 本人全部    D. 本人大部分
34、机械设备在运转状态下,操作员工做法正确的是( C )。     
A.进行加油清扫    B.与旁人聊天    C.严禁拆除安全装置    D.进行维修
35、公司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员工( B )
A.接受公司安全文化的理念
B.熟悉公司的安全生产制度和掌握安全生产的知识与技能
C.掌握生产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D.提高生产效率
36、火场逃生四件宝,分别是( A )、逃生绳、毛巾布、手电筒
A.灭火器      B.安全帽    C.消防锤    D.手机
37、防止毒物危害得最佳方法是( C )
A.穿工作服     B.佩戴呼吸器具    C.使用无毒或低毒得代替品  D.戴防护手套
38、被困在电梯中应( C )
A.将门扒开脱险   B.从电梯顶部脱险    C.电话求救或高声呼喊  D.什么也不做
39、以下几种逃生方式不正确的( C )
A.用湿毛巾捂着嘴巴与鼻子         B.弯着身子快速跑到安全地点
C.躲在床底下等待消防人员救援    D. 不乘坐电梯逃生
40、设置安全设施和安全装置的目地是为了( A )
A. 保证人身安全  B. 保证产品质量  C. 提高工作效率   D. 为了设备美观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 B )
A.档案齐全     B.正常运转    C.专人管理    D.质量可靠
42、公司允许在下列哪个位置吸烟,其他区域禁止吸烟B
A.卫生间    B.指定吸烟点    C.楼道里    D.更衣室
43、库房内的照明灯具的垂直下方与储存物品水平间距不得小于( C )米。     
A.0.3    B.0.4    C.0.5
44、架空线路的下方( B )堆放物品。  A.可以  B.不可以  C.经批准后可以 
45、下列哪些物品不属于劳动防护用品( D ) 
A. 安全帽  B. 护目镜    C. 防噪声耳塞    D. 应急灯
46、金属梯子不适于以下什么工作场所? ( A )
A.带电作业的工作场所  B.坑穴或密闭场所  C.高空作业  D.静电
47、班组安全检查的频次时( A )
A、1次/天    B、1次/周    C、1次/月
48、灭火器上的压力表用红、黄、绿三表示灭火器的压力情况,当指针指在绿区域表示( A )        A.正常        B.偏高      C.偏低        D.已损坏
49、劳动防护用品按防护部位不同,分为九大类:安全帽、呼吸护具、眼防护具,听力护具、防护鞋、防护手套、防护服、防坠落护具和护肤用品。下列防护用品中,安全带和安全绳属于( D )。  A.呼吸护具  B.听力护具  C.眼防护具  D.防坠落护具
5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 在受限空间外应设有专人监护          B. 作业期间监护人员不应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