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的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
2000年9月23日,随着XX《教师资格内容,欢迎阅读!ﻭ
条例〉实施办法》的颁布,我国教师资格证制度全面启动。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采取“省考”方式:各地区自行组织考试形式,各省自己命题,没有统一考试要求,各地也不统一.2011年下半年,浙江、两省的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打破原有各省自行组织的模式,由“省考”改为“国考”:国家统一考试标准、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2012年上半年,试点工作扩大到、、广西、海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实行“国考”已是大势所趋。与“省考”相比,“国考”凸现了一些全新的特点。
一、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特点
1.考试对象的:从注重学习经历到强调潜质ﻭ“国考”之前,师范学校毕业生是可以先就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师之后再向有关机构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大多一经申请即可拿到教师资格证。
“试点工作启动后,即2012年及以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1]。”这个规定打破了延续11年之久的师范生的“特权”,所有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站在了
同一起跑线上。这说明,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标准已经从原来的注重专业学习经历转变为强调专业潜质.淘汰部分不适合教师职业要求的师范生进入教师队伍,吸收部分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非师范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择优选拔乐教、适教者,给予教师资格,这对优化教师队
伍的结构和素质大有好处。ﻭ“国考”取消了师范生的“免考权”,这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专业学习经历不等同于专业潜质”。审定幼儿教师资格关键在于考查考生的专业潜质。潜质是指潜在的素质和能力,教师专业潜质,是从业前不一定表现出来,但在从事教师职业的过程中能够得以体现和的能力,它不仅在于原有的学习经历和经验,而且更重要的在于职业意向、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这在芬兰的师范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经济合作组织(OECD)每3年举行一次的“国际学生评量计划”中芬兰闻名世界,陈之华在《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一书中谈到了芬兰的师范教育:“她们认为整个芬兰所需要的教育系的学生,足以被训练与教导成为芬兰未来三四十年的老师。她们所需要的不是只会念书、考试,却不问世事、不知与人相处的乖学生或成绩好的学生,而是有思想、有能力、有见解、有自信、有互动力、有包容力,而且还必须是可以再塑造的孩子……在目前,芬兰教育体系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先要到真正具有‘好老师'特质的学生[2]。"芬兰的师范教育关注的不是学生原有的学习经历或者学习成绩,更加关注的是学生是否具备可以“再塑造”成未来“好老师"的专业潜质.“国考”在考试对象方面的也反映了我国师范教育在这方面的需求。ﻭ《浙江省2012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简章》(以下简称《浙江2012简章》)明确指出,“国考”的目的是“通过实施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考查申请人是否具备教师职业认知、基本
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潜质;进而严把入口关,择优选拔乐教、适教人员取得教师资格”。教师的职业道德、心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教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和教师的学习经历有一定关系,但和个体的素质及潜
能相关度更大.相比于专业学习经历,教师的专业潜能更能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成为教师的基本素质,更能预测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并坚持在教师岗位.ﻭ2。教育内容:从注重理论知识到关注基本素养ﻭ“国考”前,浙江省的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只考“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两门基础理论课程,不关注申请者的整体知识结构。之后,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科目则统一为“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兼顾了申请者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两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将原来的“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两个科目合并成了“保教知识与能力"一个科目,同时增加了考查考生综合专业知识、通识性知识、能力的“综合素质"科目。具体考试内容包括职业理念、职业规范、基本素养、学前儿童、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10个方面。其中基本素养方面要求:了解自然和人文科学的一般知识,熟悉常见的幼儿科普读物和文学作品,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具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获得与处理能力[3]。可见,之后,教师资格证考试既关注申请者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又关注申请者基本素养的高低,而其中最为关注的当属通识性知识的掌握情况。ﻭ通识性知识不仅是申请者自身的素养,更是成为幼儿榜样的基础。好奇、好问是幼儿性格特征之一,儿童的问题在他们的生活
中比比皆是。他们经常要问许多个“是什么”和“为什么”,而且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人记录了一个4岁儿童一年中提的问题达4000多个[4]。幼儿必然是好奇、好问的,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虽然人们也希望通过一些“间接”的回答技巧促使幼儿自己去思考,但无可否认的是,幼儿对那
些“无所不知"的会充满崇敬和佩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更加容易接受的教育.因此,幼儿教师虽不一定要当“百科全书”,但幼儿教师基本素养的提升实属必要。
3.考试方式的:从注重理解记忆到重视应用能力ﻭ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一直以来沿用的都是“笔试面试”的方式。2011年下半年,之后的首次考试则采用“‘综合素质’机考‘保教知识与能力’笔试面试"的方式。2012年上半年起浙江省完全取消了笔试形式,“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两个科目采用机考。参考教材,原省组织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有指定参考教材,且的考生必须参加由当地XX门统一组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考前培训。全国统考则没有指定的参考教材,也不组织考前培训。之前,“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两门课程的考试以机械记忆的内容为主,每道题目都要根据指定教材的思路去回答,而且因为命题是题库组卷,考生要对教材非常熟悉才可,这样的试题更多考查的是考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国考"不设指定教材,在《浙江2012简章》中就明确指出,不会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要“强化能力考核”,这就意味着试题内容要么是纯式的,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圆其说;要么就是有绝对标准答案的,不管哪本教材,哪个学者都会给出统一答案。这样的试题,更多的是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国考”考查的应用能力包括: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材
料分析题等;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写作题、面试中的结构化问题和等;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比如活动设计题、面试中的备课试讲;采用机考之后,考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文字录入能力等。ﻭ从注重理论知识到关注基本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选拔师范生只重视专业基础,忽视知识结构的弊端,促
使师范生重视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从注重理解记忆到重视应用能力,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非师范类学生教育专业知识基础和能力不扎实,靠突击死记硬背“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两门课程来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可能性。这样两者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实现从注重学习经历到强调潜质的转变,从而更好地确保教师队伍的素质。
二、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对幼儿教师职前培训的启示
1。强化专业精神
师范生享有教师资格证的“免考权”,这是对他们学习经历的一种肯定。先不论在当前大环境下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学完、考完、忘净”的情况,又有多少师范生是愿意献身教育事业的呢?如果一张资格证既不能反映持有者的从业能力,又不能体现持有者的从业意愿,那么,这样的资格证还有多少含金量呢?“国考”取消了师范生的“免考权”,设立了统一的考试标准,提高了考试成本(考试难度增加、提高),每一个申请者都会事先考虑一个问题“我想当老师吗”,只有对这个问题有了成熟的思考答案之后,他们才会选择去参加资格证考试,这就保证了所有拿到教师资格证的人员首先在心理上是“乐教"的。
“乐业”才能“敬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因此,幼儿教师职前培训首先要强化学生的专业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2。重构课程体系ﻭ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改变过去只考“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两门课程的“传统”,转而关注申请者的综合素养,幼儿教师职前培训应根据这个特点重构课程体系。幼儿教师职前培训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四大模块:一是专业理论课程,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环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