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过去的 2008年是⾮常特殊的⼀年,不仅是我国劳动⼒市场管制逐渐强化的⼀年,也是雪灾、地震、奥运会、全球⾦融危机等⼀系列重⼤事件交织发⽣的⼀年。这些重⼤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及今后就业⾯临的基本形势。
1、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会影响就业的增长空间。
2、⾦融危机直接影响⾏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规模的就业冲击。
3、劳动⼒市场管制增加了劳动⼒成本,短期内会减少劳动⼒需求。
4、国内重⼤⾃然与社会事件对就业的影响是喜忧参半。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总的可概括为:
⼀个主要⽭盾: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与劳动⼒总量过⼤、素质不相适应的⽭盾
三个基本特征:
●总量⽭盾和结构⽭盾同时并有
●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
●新⽣劳动⼒就业和下岗失业⼈员再就业相互交织
⼀个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员再就业问题上
⼆、当前⼤学⽣就业形势
1.中国⾼等教育跃居世界第⼀
联合国教科⽂组织发表的《世界⾼等教育发展与趋势》综合报告指出,中国⾼校在校⼈数在过去⾮常短的时间⾥翻了⼀
番,2001年⾼校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国家发展和改⾰委员会副主任张茅20⽇说,我国普通⾼等教育在学⼈数位居世界第⼀。报告说,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本。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组织代表团说,这是中国⾸次在⾼等教育规模上超过美国。2007年
我国普通⾼校⼤学⽣和研究⽣招⽣规模分别达到570万⼈和42.4万⼈,普通⾼等教育在校⽣达1738.8万⼈,研究⽣110.5万⼈。
2.⼤学⽣就业进⼊⾼峰
1)从1999年开始,⾼校扩招,我国⾼等教育进⼊新阶段。毕业⽣⼈数⼤增:
年毕业⼈数(万)同⽐上年增长(万)
2009 611 52(9.7%)
2008 559 64(12.9%)
2007 495 82(19.8%)
2006 413 73(21.5%)
2005 340 60(21.4%)
2004 280 62(29.2%)
2003 212 67(46.2%)
2002 145 30(26.1%)
2001 115 8(7.4%)
2000 107
3、社会对⼤学⽣需求数量减少
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统计:“⼗五”期间(⼗五是指第⼗个五年计划,第⼀个五年计划是从1957年开始的,那么到了⼗五就是2001-2005 ),我国新成长的劳动⼒数量升⾄峰值(4650万)。加上现有下岗失业⼈员(1750万),每年城镇需安排就业⼈数达2300万⼈。以经济增长7%计算,每年新增长的⼯作岗位只有800万个,年度供⼤于求1500万⼈。同时,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需要转移。
⽬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7%,实际失业率在5 —6%。专家估计:我国隐性失业⼈数3000万⼈。
与此同时⼈才需求下降
企业单位——减员增效
政府机关——精简机构
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正规吗事业单位——下岗分流
三、⼤学⽣就业的前景
尽管⼤学⽣就业当前还⾯临着不少困难,有些困难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但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学⽣就业的前景总体上是⾮常乐观的,虽然我们不能指望⼤学⽣进⼊劳动⼒市场的过程总是⼀帆风顺的。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将为⼤学⽣就业创造⼴阔的空间。
作为⼀个拥有13亿⼈⼝的⼤国,其潜在的经济需求是极⼤的。更关键的是,通
过30年的改⾰开放,这些需求已经被成功启动,⾸先在⼤中城市,然后是沿海
的⼩城市与农村地区,随之⽽来的将是⼴阔的中西部地区。中国同时兼具农业社会向⼯业社会转型、⼯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最为关键的经济发展平台。在未来很长的⼀段时间内,这都将是吸引就业需求的⼀个重要渠道。
(⼆)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对⼤学⽣的需求将会更⼤。
全球竞争以及中国总体⽣活⽔平的提升导致中国不能永远享受劳动⼒成本的优势,产业结构升级是必然趋势,对受过⾼等教育的专业⼈员的需求应该有⽐较⼤的空间。⼀个突出的例⼦是国家创新战略,这将使得我国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发
展在很⼤的程度上有赖于基于长期⼈⼒资本投资⽽形成的⾼端劳动⼒体。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初步进⼊了⼀个良性循环的状态,这为⼤学⽣就业需求的增长准备了⼴阔的空间。
(三)政府就业政策的持续优化将会为⼤学⽣从学校到⼯作的转换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政府消除对⾼校毕业⽣供给与需求的政策抑制,建⽴全国统⼀的⼤学⽣就业市场,实施⼤学⽣⾃由就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学毕业⽣(含⾼职毕业⽣)的⼀切户⼝指标限制和⼈事指标限制以及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政限制,打破⼤
学⽣就业市场的⾏政分割,促进⼤学毕业⽣⽆障碍就业和⾃由流动,优化我国⾼素质⼈才的配置机制,提⾼资源配置效率,维护就业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四)此外,为⿎励⼤学毕业⽣到特定的地区就业或从事特定的职业,实施⾼校毕业⽣⼈⼒资本投资收益的补偿机制是国际惯例。
美国的补偿措施就包括联邦政府贷款减免政策、各州贷款减免计划、军队贷款偿还计划(激励毕业⽣到
军队服役)、美国护理教育贷款偿还计划(受益的护⼠在护⼠短缺地区合格的机构提供服务)等。我国⾃2003年起开始实施就业激励政策,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政策在2004年以后得到进⼀步完善和强化。国务院规定,政府⽀持的西部⼤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业基地、国家西部地区“两基”(“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盲的简称)攻坚等重⼤项⽬,要积极吸纳⾼校毕业⽣。加⼤实施“⼤学⽣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度,扩⼤由中央财政⽀持的西部志愿者规模。国家就业激励政策的实施将会更有效地⽀持国家整体⼈⼒资源发展战略,⽀持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最终实现个⼈、⽤⼈单位和国家“三赢”结果。
(五)⾼等教育的持续改⾰将会逐步改进⼤学⽣更好地满⾜劳动⼒市场需求的就业能⼒。
第⼀,⾼等教育改⾰使得⼤学更加关注⼤学⽣就业能⼒的市场内涵。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知识化与全球化使得就业政策与教育政策正在围绕“职业路径”
进⾏重组,整合教育与⼯作的联结机制,提升就业能⼒,实现充分就业与满意就业的⽬标。⼤学已经开始强化对外部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增强⼤学的⼈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能⼒,增强⼤学的投⼊和产出的效率,极⼤地提升⼤学⽣的就业能⼒,以消
除⼤学⽣劳动⼒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为此,我国的⼤学可能需要创新教学,创新课程,创新专业乃⾄于创新⼤学,创新⾼等教育。
第⼆,⼤学正在将就业能⼒的市场内涵转化为教学创新⾏动。在教学模式创新⾏动⽅⾯,以强化通识教育为⽬的的通识型教学、以需求驱动的实践基地
建设为标志的实践型教学、以强调研究⽅法为内容的研究型教学、以拓宽国际视野为⽬标的国际型教学、以培养就业能⼒与学习能⼒为内容的能⼒型教学、以强化学⽣的参与和投⼊为⽬标的参与型教学等都在不断尝试,试图通过教学创新,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学毕业⽣。
第三,在职业指导服务⽅⾯,⼤学充分利⽤学校就业中⼼的信息⽹络,充分利⽤校友的⼈脉资源,能够及时有效地将社会招聘信息传递给毕业⽣,帮助⼤学⽣了解就业环境;借助讲座、座谈、模拟、案例、演⽰等⼿段帮助学⽣了解职业市场要求,改进他们展⽰专业⽔平的能⼒;⼤学正在寻求建⽴与⽤⼈单位之间的伙伴关系,理解社会需求,并将其转换传递给各个具体的教学和研究部门,然后这些部门再基于社会的需求创新课程,创新专业甚⾄于创新⼤学。通过全⽅位的职业指导与服务,增强⼤学⽣从学校到⼯作的“市场能⼒”。
四、解决⼤学⽣就业问题的对策
(⼀)政府应不断深化改⾰,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些重点单位和⾏业就业的⼤学⽣,在⼯资、待遇和⽣活条件上给予较⼤的优惠,采取措施⿎励⼤学⽣去那些地⽅就业。
在完善就业市场⽅⾯,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对于那些有障于学⽣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还应加强对⾼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校的改⾰,避免⾼校盲⽬的专业设置。另外,政府还应发挥⾃制优势,主动为⾼校和学⽣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单位要树⽴科学的⼈才观
各个⽤⼈单位改变⾃⼰的⼈才观,不要盲⽬追求⼈才的⾼消费,让那些博⼠和硕⼠来装点门⾯,⽽应根据⾃⼰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才储备机制。毕业⽣从⾼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个过程,对其进⾏培训,形成梯队。总之,⽤⼈单位改变⾃⼰的⼈才观念,要做到⼈尽其才,物尽其⽤。
(三)⾼校要强化内部改⾰
⼤学毕业⽣是⾼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低,是⼀所⾼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的学习动⼒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内部改⾰。
⾼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式的改⾰,提⾼教学质量,培养出⾼素质的毕业⽣;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四)⼤学⽣应了解就业政策、更新就业观念,提⾼⾃⾝素质
1、⼤学⽣要成功就业,除了要清醒地了解当前严峻的形势外,还需要了解当前就业政策:
●国家对⼤学⽣就业的基本思路是“管⽽不包、加强指导、重在服务”。
●基本机制是“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
●基本形式是“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和各级政府推荐、学⽣和⽤⼈单位
双向选择”。
●新的就业制度是“市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与⽤
⼈单位双向选择”。
为了应对严峻的2009年就业形势,拓宽2009年⼤学毕业⽣就业渠道,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积极商讨推出
四项2009年就业政策。
据了解,四项就业新政策主要包括:对在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达到⼀定年限的⾼校毕业⽣,由国家代为偿还其学费和助学贷款;扩⼤实
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度落实部队征兵更多⾯向各类院校毕业⽣的新政策;扩⼤招收研究⽣和普通⾼校第⼆学⼠学位的规模等。
2、⼤学⽣要更新就业观念
这⾥的“观念”既有社会的观念,也有⼤学⽣这个体⾃⾝的观念问题。社会舆论应该通过较为⼴泛的社会传播渠道和积极的舆论引导,客观真实地记录⼤学毕业⽣的知识和能⼒⽔平,促进⼤学⽣平稳就业。近年来,某些媒体针对⼤学⽣求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些问题和不良⾏为⽆限制地夸张和放⼤,在⼀定程度上误导了社会对⼤学⽣体的认识,助长了不利于⼤学⽣及其就业的偏见。
了解当前主要的就业途径。
“⼩”是中⼩企业。
“三”是第三产业。
“多”是多种所有制经济。
“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是指⾮政府部门就业和⾮正规就业。
“外”是劳务外派、劳务输出。
3、提⾼⾃⾝素质
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与素质的竞争,⼤学⽣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的⼿上。在⼤学⽣涯中,要全⾯提⾼⾃⼰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校这⼀平台,不断地塑造⾃⼰,完善⾃⼰,提⾼⾃⼰的综合素质。当代⼤学⽣必须有把⾃⼰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类的⽂明融为⼀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正确的世界观、⼈⽣观、价值观。⼤学⽣要争取知识⼴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定的科学⽂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式,做到因⼈、因时、因事⽽异。有良好的⼼理素质,
⾯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制⼒,坚定的信念,及对⽣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
同时,要有良好⾝体素质,健康⽋佳会减弱⼈才的决策能⼒,因为如果要达到⽬标需要体⼒与耐⼒,⼀个⼈就可能因体⼒不⽀⽽放弃。同时,⼤学⽣还需要注重能⼒的培养,能⼒是⼀个⼈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作⽤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学⽣必须尽可能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处理⼈际关系的能⼒、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处理好⼈与资源的能⼒、运⽤技术的能⼒等。要加强社会实践。⼤学⽣可利⽤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作相结合,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积累⼯作经验。
4、⼤学⽣应做好职业⽣涯规划
要想在未来职业⽣涯中获得成功,⾸先应该确定⼀个切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标,并且把⽬标进⾏分解,然后设计出合理的职业⽣涯规划图,并且付诸⾏动,经过不断努⼒和调整,直到最后实现我们的职业发展⽬标,获得⼈⽣的最⼤成功。美国的成功学⼤师安东尼·罗宾斯曾经提出过⼀个成功的万能公式:成功=明确⽬标+详细计划+马上⾏动+检查修正+坚持到底。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要想成功,⾸先要明⽩我们的⽬标和并制定详细的计划,也就是要进⾏职业⽣涯规划。专家认为,职业⽣涯规划应从⼤⼀做起,⼤学时期是毕业起跑的助跑期。
⾦融危机下的⼤学⽣就业创业形势
⾦融危机下的⼤学⽣就业创业形势
“⼤学⽣就业难”这是⼀个⽼话题了。年年提,政府、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学⽣则年年还是被撞的“头破⾎流”。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暗淡,不少企业进⾏了⼤⾯积的裁员,⼤多数企业则选择⼤幅度缩减招聘⼈数,这些对⼤学⽣就业来说⽆疑于雪上加霜。“⾦融危机对今年⼤学⽣就业究竟有多⼤影响?”这个问题是时下⼈们普遍关注
的⼀个问题。
⼀、⾦融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冲击
从国际⾦融危机⼤背景看,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在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临着各种困难。国内外诸多公司缩紧开⽀,压低成本,⽽在这当中,⼈⼒成本便成为了⼀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于是乎,现今的⼤学⽣⼯作也变得⽐往年更难了。最近有很多新闻都谈及⽬前我国的制造业萧条,⽐较典型的是长三⾓洲与深圳的制造⼚。他们因为⼈民币升值,失去了⼈⼝红利的优势,被迫压低⼈⼒成本。⽆视GDP发展与⼯⼈提⾼待遇需求的失误,⾸先形成了民⼯荒;其次,因为成本⽆法负荷⼤量倒闭。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中⼩企业倒闭,众多⾏业迎来了裁员寒流。记得今年春节的时候,“财源滚滚”都⽤于“裁员滚滚”的谐⾳,成了新春祝福的忌语。随着⼤批失业⼈员的增加,这些⼈毫⽆疑问地成为了和应届⼤学⽣“抢饭碗”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企业本⾝对⼈才的需要不再如同前⼏年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到处是机会,到处都能发财。在此前到处
可见有公司企业动辙在⼀个学校招聘⼏⼗甚⾄上百个毕业⽣,尤其是那些理⼯专业的学⽣更是⼀个个整天悠闲度⽇,不怕⽆⼈问津。然⽽经济危机⼀来,⼀些曾经的聘⼈⼤户开始缩⼩他们的名单,更有⼀些⼲脆取消了⼀些校园招聘会⾏程。象往年⾼校毕业⽣的就业,到现在这个时间,起码有40%—50%的签约率,现在只有
20%多。
从更⼴的⾓度看这个问题,毕业⽣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及毕业后的出路选择都随着这次危机重新进⾏了“洗牌”。前⼏年愈演愈烈的留学热随着欧美国家爆发的⾦融危机开始出现了降温的苗头。⽽国内的就业环境也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和模式在这次危机中显⽰出了些许优势。另⼀⽅⾯,⼀些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也对⼈民币汇率、新型⼈才的需求及移民等产⽣了明显的影响。许多原来打算出国深造的学⼦也正重新理清他们的思路,重新衡量店铺的投⼊回报⽐。当然,也有这样⼀些⼈,他们原本计划毕业后份⼯作谋⽣,随着经济形势的动荡⼜拿起了课本投⼊考研的复习中。
⼆、影响就业的其它因素
1、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从毕业⽣总量看:全国应届学校毕业⽣2007年为495万,2008年为559万,2009年预计将再创历史新⾼达到611万,总量压⼒持续增加。⽽从就业来看,2008年应届毕业⽣未就业的有168万,再加上今年的应届毕业
⽣,2009年需就业⾼校毕业⼈数达780万左右,形势⼗分严峻。另从我市情况来看,2008年毕业⽣为3703⼈,回富毕业⽣2636⼈,已实现就业1687⼈,未就业949⼈;2009年毕业⽣为3796⼈(不包括师范类),师范类毕业⽣为300余⼈,总计4096⼈。虽然今年毕业⽣总体数量与去年变化不⼤,
但由于前两年积累沉淀⼀部分未就业毕业⽣,再加上⼀部分外地⽣源毕业⽣来富⼯作,毕业⽣就业压⼒还是很严峻的。
2、⼀些⽤⼈单位瞄准当前⾼校毕业⽣供⼤于求的形势,招聘⼈才设置条件⾼,⽤⼈向名牌⼤学、重点⼤学毕业⽣倾斜,致使⼀些地⽅院校的⾼校毕业⽣就业难度增⼤。近年来待就业毕业⽣不断增加和往届⼀些就业不理想的毕业⽣不断跳槽,挤占了应届⾼校毕业⽣就业岗位。⽽⼀些低端岗位聘⽤农民⼯等,使毕业⽣就业重⼼下移受阻。
3、公务员法的实施和事业单位⼈事制度改⾰的进⼀步发展,机关、事业单位严格控制⼈员编制增加,机关事业单位接收毕业⽣数量进⼀步减少。
三、破解⼤学⽣就业困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
如何破解⼤学⽣就业困局?造成困局的原因是多⽅⾯的,解决问题之道也绝⾮单⼀措施或⽅法就能够凑效。这⼀问题涉及全社会,需要动员全社会⼒量“齐抓共管”,“⼋仙过海,各显神通”。
1、政府:发展经济,创造机会,实施专项政策。
从政府层⾯,出台政策,创造机会,最重要的是发展经济。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确定了进⼀步扩⼤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建设保障性安居⼯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化教育事业发展,⽣态环境建设,⾃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作,提⾼城乡居民收⼊,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业全⾯实施增值税转型改⾰,加⼤⾦融对经济增长的⽀持⼒度等。根据初步匡算,实施上述⼯程建设,到2010年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与此同时,国家提⾼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退税率和提⾼抗艾滋病药物等⾼技术含量、⾼附加值商品的出⼝退税率。相应地,中央银⾏调整了全国商业银⾏信贷规模,将有效缓解中⼩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这些刺激经济的政策将从根本上为就业需求的扩⼤提供了保障。⽐如说,我市在政府的⽀持下,及时促成了浙丰⼩额贷款公司的挂牌,极⼤缓解了我市部分⼩企业的资⾦周转问题。
促进⼤学⽣就业还需专项政策的实施:第⼀,实施⼤学⽣全国范围内的⾃由就业政策,保障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的“公民与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学⽣就业的政策环境。第⼆,国家需要考虑在短期内增加对⼤学⽣的需求。能够直接产⽣效果的措施就是政府机关、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的雇⽤量。还可以进⼀步增加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对⼤学⽣的需求。第三,国家可考虑在短期内适当增加研究⽣招⽣总量,减少⼤学毕业⽣的供给,帮助⼤学⽣渡过⾦融危机的困难时期。
以我市为例,⽬前我市在政府层⾯也积极采取了⼀些措施以缓解⼤学⽣就业难问题:(1)进⼀步⿎励和扶持⾼校毕业⽣⾃主创业。根据《富阳市⾼校毕业⽣创业资助资⾦实施办法(试⾏)》,市财政每年增加100万元“⼈才开发专项经费”⽤于资助符合条件的普通⾼校毕业⽣在我市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今年,我市提出了实施毕业⽣“212”就业⼯程,即资助毕业⽣⾃主创新项⽬20个以上,实训毕业⽣1000⼈次左右,解决毕业⽣就业2000名。创造条件推进⼤学⽣创业园的建设,进⼀步强化⼤学⽣创业的服务平台;(2)进⼀步⿎励毕业⽣到基层和民营企业就业。⼀是实施农村和社区招聘计划。我市从2007年开始,⽤三年时间,实现村村⼀名⼤学⽣村官,⽬前已招收223余名⼤学⽣进村(社区)⼯作。今年确保推出岗位88个,基本实现全市每个村都有⼀名⾼校毕业⽣⽬标。⼆是实施毕业⽣到民营企业就业计划。政府有关部门及所属服务机构要为其提供就业落户、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事代理以及权益保障等⽅⾯的服务,形成有利于⾼校毕业⽣到企业就业的社会环境。三是实施事业单位招聘计划。今年⼒争实现招聘⾼校毕业⽣300名左右的⽬标,特别是教育卫⽣⽂化等系统,以加快推动基层卫⽣⽂化服务机构和农村中⼩学校的建设为契机,更多地吸纳⾼校毕业⽣;(3)进⼀步强化⾼校毕业⽣公共就业服务。⼀是突出重点做好未就业和困难家庭⾼校毕业⽣就业帮扶⼯作。⼆是做好失业登记和就业帮扶⼯作。三是做好就业困难和困难家庭⾼校毕业⽣的重点帮扶⼯作。四是积极搭建⾼校毕业⽣与⽤⼈单位双向交流平台。
2、⾼等学校:⾯向市场,提⾼质量。
从学校⾓度,⾸先有必要进⼀步调整专业设置,提⾼培养⼈才的质量。可以看到,⼀般⽽⾔,⼯科就业好于理科,理科就业⼜好于⽂科。在整体就业不景⽓情况下,名牌学校、名牌专业毕业⽣仍供不应求。与此同时,⼀些⾼职院校、技⼯学校、民办院校的毕业⽣就业率超过国有本科就业率,原因值得深思。以去年我市春、夏两季⼈才交流⼤会为例,提供5300多个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