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口外流趋势及应对策略
 
   
 
 
 
 
 
 
 
     
 
 
 
 
 
人力资源是推动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因。近年来,黑龙江省人力资源流失现象在东北三省中最为严重,人口外流成为“唱衰龙江”的一大焦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无论是经济增长速度、省内各地市间经济不平衡,还是未来发展潜力,都受到人口外流影响。因此,了解黑龙江省人口外流的趋势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寻求应对策略迫在眉睫。
一 人口外流值得关注的四大趋势
(一)人口净迁出规模正在减缓
最近,一些媒体、研究指出“东北地区人口外流严重”,每年净迁出人口200余万。这一说法依据是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显示东北地区人口净迁出数量为219.1万人。
但这是以现住地和户籍登记地之间的差异推算的,它实际是人口迁移在过去多年累积所形成的规模,而非年均人口外流数量。单就黑龙江省而言,据省统计局数据,2011~2015年,黑龙江省平均每年外流人口约为6.92万人,与2000~2010年平均每年流出12.6万人的规模相比,五年来人口外流规模已减少近一半,人口外流呈现明显减缓趋势。因此,强调人口外流规模扩大、提速等说法太过夸张。
(二)外流人口年轻化趋势渐显
从年龄结构来看,2015年黑龙江省外流人口以30~39岁这一年龄段最多,占32.6%(见图1)。另外,人口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那个人的年龄数值,用来反映人口的年老或年轻的程度。从图2可见,黑龙江省外流人口中位年龄比全国人口小1岁,比黑龙江省流入人口小2岁,比东北地区人口小6岁。因此,在东北地区人口整体老龄化程度大幅度高于全国水平的背景下,黑龙江省外流人口的年龄层次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图1 2015年黑龙江省外流人口年龄结构
图2 2015年各类人口中位年龄
(三)高学历人口流出比例增加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通常被认定为高学历。2015年,黑龙江省常住人口大专以上学历仅占12.8%,而外流人口则为16.55%,明显高于黑龙江省平均水平。另外外流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比重也明显高于流入人口,而且这种趋势还在逐年增强。年轻、高学历劳动力流出,而流入人口的教育水平又相对较低,这势必对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发展产生持续不利影响。
图3 外流人口、流入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年度比较
(四)务工经商四类体值得关注
图4 务工经商人员户口身份
2010年“六普”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外流人口中43.69%是因为“务工经商”,到2016年这一数值上升为80%,七年间因务工经商外流人口增加近1倍。值得注意的是,从务工经商人员内部构成来看有四类重点人值得关注(见图4~6):从户口身份看,农业户口占64.3%,可见农民工依旧是外流人口的主体;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大学专科以上人口占18.3%,高学历人突出;从职业身份来看,企业主阶层(包括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占32%,专业技术人员占13%,创业型、技术型人才比例不低。这其中占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属于城市化发展正常现象,但技术工人和高素质创业人才的外流已经引起劳动力产业结构变化,则应引起重视。从2007年起至今,哈尔滨市超过1/4的企业存在人员短缺现象。且自2010年以来,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佳木斯、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等地均出现用工短缺。其中最为短缺的是制造业和加工业工人、岗位技术工和技术人员。
图5 务工经商人员受教育程度
图6 务工经商人员职业身份
二 人口外流影响经济发展的四大掣肘
虽然人口流失不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唯一因素,但外流人口的结构性问题一旦加剧可能给经济发展带来四大掣肘,亟须警惕。
(一)高质人口流失加速人口红利期走向终结
据相关研究,黑龙江省人口红利期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将持续到2025年,约为40年,这与全国人口红利期持续时间相当(见表1)。但每年大量外流人口正在削减人口红利的实际实现程度。人口中位年龄不断提高,劳动力资源储备不断下降,是实现人口红利潜在的不利因素。另外,与四川、河南等传统人口外流大省以农民工外流为主不同,黑龙江省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外流占相当的比例。高素质人口的流失,可能导致黑龙江省整体人口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生退化,其修复难度和成本都非常巨大。
表1 黑龙江省历次普查及预测总抚养比与人口红利类型
(二)城镇就业人口的流失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城镇单位就业人口是区域内人力资源中最具生产力和创造力体。从表2可见,东北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口从2000~2015年,十六年时间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71.49万人。这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总体形势极为不符,说明东北地区农村人口城市化贡献的人力资
源尚不能抵消城镇单位就业人口的流失。东北三省中黑龙江省情况更为突出。表2中,辽宁省城镇化进程中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有所提升,2015年比2000年增加31.36万人,吉林省减少了4.81万人,而黑龙江省十六年来却减少了98.04万人,可见,黑龙江省城市人力资源成逐年递减的不利趋势。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表2 东北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口变化情况
(三)人口外流加剧空心化资源城市转型难度
从“六普”数据来看,东北三省36个地市(州、区)中,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小于1的有15个,其中黑龙江省占了8个,分别是齐齐哈尔、鸡西、鹤岗、双鸭山、伊春、黑河、绥化和大兴安岭,这些多是资源型城市或边境城市。2014年香港《南华早报》刊载“最新内地鬼城地图”,其中排名前50位的城市就包括了东北地区的伊春、大庆、葫芦岛和七台河。另据黑龙江省统计局调查数据,2010~2015年,黑龙江省四大煤城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人口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人口分别减少了5.3万人、4.1万人、3.1万人和6.9万人。常住户籍人口比低,使得2003年以来以高投资率拉动经济增长而累积的大量商品房出现供应过剩,城市面临空心化风险,影响地方政府财力。
(四)年轻人外流加大社会保障体系运行风险
在人口外流、人口老龄化加剧情况下,社会用于养老和医疗的支出快速增长,财政负担不断加重。2015年,东北地区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为1.55(参保职工与领取养老保险人数之比),
远低于2.88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辽宁为1.79,吉林为1.53,黑龙江为1.33,为全国最低(《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6》数据)。另据人社部2016年8月最新公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5》显示,2015年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严重透支,收入比支出少183亿元,企业养老金可支付月数仅1个月。入不抵支情况严峻,未来黑龙江省社会保障基金体系运行将面临更大的财力支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