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办学特及策略
作者:刘 尧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年第0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办特鲜明的中小学已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中小学办学特的内涵与特性
       
        中小学办学特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专有性或显著性发展方式,以及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显著特征,这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力,是一所学校的优势所在。它通常具有规律性、文化性、独特性、稳定性、持久性和发展性。规律性指一所学校遵循教育规律,自觉按照本校办学规律办学;文化性指一所学校办学特的形成过程与校本文化特的营造过程是一致的,其特最终要体现在校本文化特的形成上;独特性指一所学校所具有的鲜明办学个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稳定性和持久性指一所学校的办学特是在长期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并被社会所广泛认同;发展性指一所学校的办学特是与其发展相伴随的,是不断提升、不断丰富和不断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
       
        二、中小学办学特建设的基本因素
       
        一所中小学要办出特,就必须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围绕培养富有个性特学生的目标,充分发掘本校的优势,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不懈努力,逐步形成自己学校的独特风格。
        1.特校长。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在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今天,校长是一所中小学办出特的关键因素。校长要对本校应当办出什么样的特以及怎样才能办出这样的特有深入的思考和明确的认识,这就首先要求校长必须具备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所学校的管理者,校长的职责不仅仅是人、财、物的管理,更为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管理,校长应该是学校的精神领袖。一个有着先进办学思想和独特办学思路的校长,往往能孕育出兼容并包、高品位的校本文化场,并以此对学校全体成员产生美化心灵、启迪智慧、规范行为、提升境界的作用。我们认为,特校长应是既不盲从于前人和别人的观点,又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深刻的层次上具有独特思维能力的人。校长特的丰富性决定了学校办学特的多样性。
        2.特教师。教师是特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方略的实际执行者。办学特实际上就是一颗由特教师的兴趣、气质、性格等凝聚而成的美妙坚固、光彩夺目的宝石。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教育才能、政治素质,还要有真诚的爱心、童心、事业心,
更要有较高的文化涵养、创新意识和人格魅力。尤其要热心教育改革,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创新意识。办学特建设就是要发挥教师的特长,把尊重、关心与培养特教师结合起来,为教师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鼓励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形成个性特。
        3.特环境。办学特建设需要内外环境的支持。从学校内部看,要有反映本校特的办学理念,并使它成为全校师生心理和行为的推动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校风;从学校的外部看,办学特的形成与建设离不开社会、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具体来说,一是教育行政部门政策上的支持,如允许学校在办学模式、课程计划、招生政策、管理体制等方面适应学校改革的需要,允许招收特长生,允许跨区招生等。二是家长的支持,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是很难成功的。学校应向家长宣传创建特学校的目标和做法,宣传特项目的目的和意义,以求得家长给予舆论、人力、物质上的支持。三是社会的支持,即需要得到学校周边企事业单位的帮助和支持、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扶助、有关教育科研单位和团体的协作与参与等。
        4.特学生。办学特建设不是为特而特,而是为了培养特鲜明、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以说,办学特建设是围绕培养特学生的目标展开的。特学生不仅应当具备普
遍良好的全面素质,而且应该有鲜明的个性。可以说,不能培养具有良好个性学生的学校,就不能称为特学校。因此,办学特建设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学校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到特学校的建设中。可以听取学生对特项目的确定、规划设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特建设的活动搭建舞台,让学生参与到特建设中,使其在参与中既发展学校的特,也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中小学办学特建设的一般策略
       
        中小学办学特建设要基于本校历史和实际情况,提升办学理念,探索办学规律,形成校本文化,最终培养出富有个性的学生。可以说,中小学办学特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办学特建设过程中需要讲究策略。
中小学教育        1.合理规划,统筹发展。办学特是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建设的过程,需要进行精心的策划。第一,制定办学特规划。学校要从宏观与微观、现实与未来、理论
与实践等几个方面的结合上,从实际出发,对办学特进行分析。要在本校的史中出自己的特殊优势,并使这一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合理利用;要在本校的定位中寻到核心特,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有利因素,规划突破核心特的措施;要在本校的资源中发掘特,比如本校教师有哪些特,本校的教育教学设施等硬件有什么优势,本校的生源和所在社区有什么优势,等等。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办学特建设规划。第二,对办学特规划进行可行性论证。办学特规划是否可行,是否符合学校实际,必须进行论证。可以组织本校人员,邀请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有关教育专家,就办学特的方向性、科学性、可行性等进行论证。
        2.营造独特的校本文化。办学特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校本文化特。从文化的角度看,校本文化建设与办学特建设是同一过程。第一,统筹规划校本文化建设。校本文化建设涉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三个层面,需要我们预先作出科学的规划,进行全面、系统的谋划,制定出科学、合理、高效的方案。第二,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是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师生共同参与校本文化建设包括确定校本文化建设的方向,制定校本文化建设规划,参考前期策划,既包括景点、雕塑、校训、校歌等具体环节的过程性参与,也包括对校本文化建设的监督、评价等反馈性参与。学校领导要确立民主意识,
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让师生成为校本文化建设的主人。
        3.运作有效的校内外资源。办学特建设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资源,使之更好地为办学特建设服务。在进行办学特建设时,可以运作的教育资源有:第一,校内资源。要盘活硬件资源,校舍、场地以及教学设施等硬件是办学特建设的物质基础;强化软件资源,软件资源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他们是办学特建设的主体;优化潜在资源。学校要加大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加大物质的、人文的校园环境建设,整体优化办学特建设的潜在资源。第二,社区资源。社区文化包括地域特、社会环境、社区成员素质和传统文化特等。第三,社会资源。利用社会资源优势,既可以走出去,借鉴他校经验,拓宽视野,兼收并蓄;也可以请进来,与教育科研院所和高校专家加强联系,吸收理论研究的成果,注重内化。
        4.塑造特品牌形象。学校形象是学校的办学特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反映,是社会公众对学校的总体评价。从学校自身分析,学校形象的构成要素包括学校内在的和外显的校本文化。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的教育质量、校风、学风、办学理念、管理水平等;外显的因素则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最重要的是练好内功,换言
之,就是要着重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但是仅仅练好内功是不够的,还要引进市场营销的理念和策略,向世人展示学校良好的公众形象。第一,要积极与家长和社区进行沟通,让社会、家长理解办学特,在家长和社区中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第二,要主动进行自我提炼与升华。在办学特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广泛宣传,在社会上确立自己的特形象。第三,要形成自我的品牌形象。一是要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通过网站在世人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二是要求老师树立敬业、乐业、专业的职业形象,学生树立遵守公德、团结互助的集体形象。
        坚持中小学办学特建设,应当着重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方面,要处理好规范与特的关系。学校应该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发展特。特是在规范办学中就某一教育要素的拓展与丰富,是在规范基础上的个性优化,并以此推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不能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理解成平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去追求个性的培育;也不能以牺牲学校整体中的其他要素为代价去突出某些教育要素,这种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是必须要避免的。另一方面,办学特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系统内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各要素组成的,所以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如果缺乏整体思考,只搞几项活动,或改革某一类课程,单项与单项之间是孤立存在的,那么
这种改革往往会偏离目标。如果只是建立了一些兴趣小组,增设了一些特长课、选修课,便称之为办出了特,这也是对中小学办学特建设的一种误解。
        (责编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