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2019年5月No.9May,201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这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公众平台和小程序的发展,让已经不止用于聊天,还可以学习、阅读资讯、购物、办公等。对充满好奇和有活力的大学生来说,既有对短平快信息内容的消费习惯,又有对信息获取碎片化、即时性的需求,还有主动反馈互动、发表观点、分享传播的意愿。另外,将校园内外各类服务聚合,实现各类校园信息及服务触手可达是当今大学生的梦想和刚需。
1    微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背景研究
《2019年高校新媒体观察报告》指出,高校学生将迈入数字生活时代,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鼓励高校加强校园新媒体平台的建设。高校媒体在创新校园文化内容传播的同时,积极探索、评论社会新闻事件,
丰富校园内容,拓宽学生的信息边界[1]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及中小学都在着手建设数字化校园。甘肃医学院是一所医学类高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校园办公信息化正在建设阶段,校园内已经实现WiFi 覆盖,可校内师生对手机的应用仅局限于聊
天,刷朋友圈,使用各类APP 及小程序进行购物、消费等活动。校园内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关联仅建立在QQ 及基础上,学生之间的联系大多以班级为单位,班级之间信息流通不畅,师生之间也鲜有沟通。各类通知及校园动态、服务不能及时覆盖性地触达广大师生。对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不应是封闭和滞后的,而应紧随时代的脚步,搭乘互联网的便车,享受互联网给校园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多彩[2]。2    建设微校园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近年来,各类适合校园生活的APP 及小程序大量上线,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每个校园都有不一样的应用需求。各类APP 开发成本高,占用内存量大,且需要下载安装,手机小程序虽然可以实现即用即走,但伴随各类应运而生的小程序多而乱、不易到且良莠不齐,所以,搭建
适合自身校园特点的信息服务平台,集成各类优质应用及
服务成为一种潮流及刚需,具有在大学校园里应用及推广
的良好前景[3]
3    建立基于腾讯微校的微校园服务平台的优势及可行性
腾讯微校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在校园里接入腾讯微校管理后台,为高校微校园服务平台的精细运营提供支持,实现校园信息推送和便民服务。
建立基于腾讯微校的微校园服务平台具有以下优势。3.1  基于
可以用图片、文字、视频等更丰满、真实、立体的方式主动向在校生及社会大众发布学校新闻资讯,传递校园信息。
2019年2月,腾讯微校联合新榜对在校大学生展开《高校学生校园类使用情况问卷调研》,统计数据显示:高校学生对校园的使用率为83%,而71%的学生都会使用校园里的应用。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得知,甘肃医学院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达到100%,的使用率达到99.9%。
由此看出,校园及已深度融入校园生活,建立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服务的微校园有广阔使用前景。
3.2  服务聚合
腾讯微校作为腾讯公司为广大用户及开发者提供的开放平台,集成了校园各类服务,校内现有的各类应用系统也可以以入口的方式接入微校园服务平台。
微校园服务平台可快速整合学校已有移动服务,同时还能在腾讯微校应用中心启用各种小程序或跳转校园H5页面来满足高校用户的不同应用需求。3.3  免开发、低成本
腾讯微校是一个为开发者和用户提供的开放平台,集成的各类应用可以采用开启的方式加载使用,使用者无需额外开发,零费用、低门槛、免安装、多入口、使用便利等优点是其他服务平台所不能企及的。
作者简介:杨贵喜(1979— ),女,甘肃平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联网、信息技术、计算机等课程的教学。
摘  要: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未来的高校校园生活逐步向“出门只需一部手机”的方向发展,甘肃医学
院处于我国西部欠发展地区,信息发展滞后,校园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也处于空白状态。文章中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甘肃医学院学子“一机在手,触达各类校园服务”的梦想,且开发成本低、安全可靠。关键词:微校;服务平台;信息技术基于腾讯微校的甘肃医学院
微校园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
杨贵喜
(甘肃医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
无线互联科技
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
第9期2019年5月
No.9May,2019
3.4  安全可靠,延展性好
腾讯微校具有与QQ 、同等的世界级安全防护体系,所以基于腾讯微校的微校园服务平台可与校园现有的教务系统、财务系统、后勤系统、缴费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无缝连接,拓展其应用领域和用户体。
基于腾讯微校的微校园服务平台可聚合校园内外各类服务,技术简单,易于实现,开发成本低,安全性高,是目前最适合在学校建设推广的一款服务平台。4    微校园服务平台建设规划4.1  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本平台的建设旨在为校园内师生提供生活便利,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有校园文化宣传;查询服务(计算机等级考试查询、英语四六级查询、课表查询、校园办公电话、校历);社区服务(失物招领、校园跑腿、云打印、报修管家、校园招聘)等,甘肃医学院微校园信息服务平台功能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甘肃医学院微校园信息服务平台功能结构
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成绩查询入口4.2  平台设计4.2.1  主界面
在主界面菜单栏自定义“校园文化”“查询服务”及“社区服务”菜单,在内容区展示最新校园资讯及公告。4.2.2  查询模块
在查询模块启用“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查询”“四六级
成绩查询”“课表查询”“校历查询”“校园电话查询”“快
递查询”等应用。4.2.3  社区服务模块
在社区服务模块里启用“失物招领”“校园跑腿”“云打印”“报修管理”“校园招聘”“校园小地图”“考勤”等应用。
(1)报修管理功能,包括计算机报修、手机报修、网络报修、教室宿舍内物品等公共用品报修。
(2)校园小地图功能,在地图中加入学校的详细信息,如老师办公室(自己的导员是有明显标记的)、教学楼位置信息、食堂位置信息等,方便新老学生快速地到上课、自习室或教师办公地点。
(3)考勤功能,包括早操签到、晚自习考勤及就寝统计。
5    微校园服务平台的发展前景
此服务平台的建设是校园信息服务的基石,若能借助腾讯提供的统一身份认证体系,解决安全性及便利性的矛盾,则可以连接校园的所有师生、设备、服务及校园各类数据,如、教务数据、招生数据、就业数据、后勤数据及科研数据、人社数据。最终实现微校园服务平台的在线缴费、各类成绩查询、图书借阅、会议签到、云打印等应用。让广大师生触手可达各类校园服务,完美发挥智能手机、的优势,永不离身,触手可及,助力校园管理,发挥腾讯大数据处理的能力,实现校园生活智能一体化管理[4]。
本平台的搭建和使用,可为我国校园信息化建设滞后、校园文化建设匮乏的西部高校给予借鉴和启发,并助力部分高校及早建立新媒体信息化服务平台,使得广大师生更轻松地迈入数字生活时代,在普通高校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和意义。
未来的大学校园生活,应该是出门只需一部手机。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ansu Medical College
microcampus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Tencent Microschool
Yang Guixi
(Gansu Medical College, Pingliang 744000, China )
Abstract:
The popularization of smartphone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technology make the campus lif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adually develop in the direction of “just one mobile phone outside the door ”. At the underdeveloped area in the west of China, Gansu Medical University is lagging behind in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is
also in a blank st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platform can realize the dream of “one mobile phone in hand and reaching all kinds of campus services ” for Gansu Medical College ’s stud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cost is low, safe and reliable.Key words:
microcampus; service platfor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参考文献]
[1]付丽梅,刘英鹏,贾跃.基于腾讯微校平台的校园移动办公APP 设计与实现[J].信息系统工程,2017(1):156-157.[2]马勇,杨敏,刘亮.基于企业号的智慧校园移动平台研究与实现[J].微型机与应用,2017(18):103-105.[3]杨杰.基于公众平台校园服务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4]李新,刘霖媛.大学生对“微校园”APP 的需求现状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3):126-127.[5]赵志超,张坤,毛雨.微校园(智能管理)的实践性研究[J].广东蚕业,2018(10):142-143.
无线互联科技·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