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苏屹,樊起铭,邓丽红,陈伟,韩国元,林周周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一、概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必然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等重要思想。面临国际竞争的新格局,人才是振兴民族、取得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已然是我国当今的重要战略部署。在国家逐步发展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中,高等院校不断为国家各个领域输入高尖端人才,然而仍存在高校教学模式过于老套的问题,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显然这种人才教育方式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现实[1-2]。国家教育事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高校必须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3-5]。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指出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6]。
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提升教学质量,高校应完善教学模式的创新。目前研究型教学模式受广大学者关注,它与国家近年提出的研究型大学高度契合,顺应了国家高等教育改革
发展的要求[7-8]。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曾提出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型教学模式。从国内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发展情况来看,少数高校已经进行了相关的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果,例如清华大学的寓学与研的研究型教学体系、东南大学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科生研究计划等。但从目前实践成果来看,有关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推进不够深入,并未将研究型教学模式作为一个理论体系而进行系统、全面地研究。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高校应加大对研究型教学的探究力度,以推动我国成为教育强国,由此本文提出了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构建方式以加快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建成。
二、中国情境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
研究型教学最早起源于19世纪,德国学者洪堡提出了高校的教学应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观念[9]。这一观念的提出得到了高校的认可,自此国内外高校进行了研究型教学模式建设的实践探索。国外教育界对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早,在经历了大量的探索与改革后,国外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建设已经成熟并具有特。相比之下,由于历史背景因素的影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较落后,我国对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也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对西方成熟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借鉴的基础上,我国学者结合我国教育现状对中国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力图为高校构建健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做出指导。近年,我国学者对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从研究型教学模式本身这一角度,赵韩强等(2007)认为研究型教学模式是高
摘要: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人才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在世界竞争格局下,国家对人才的培养愈发重视。然而,传统培养模式下诞生的人才难以满足现今产业发展的需要。高校积极改革过时的培养方案,旨在为国家培育高能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研究型教学模式是适合我国当前教育背景的教学体系,积极推动传统教学模式向研究型教学模式过渡是当今高校的必然选择。为此,文章提出了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构建方式,旨在推动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模式;本科生;高校;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3-0087-04
Abstract:In a complex and changing social environment,talent is a key factor in achiev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Under the world competition pattern,the state ha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However,the talents born under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 are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oday's industrial developmen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tively reform outdated training programs aimed at cultivating high-capacity,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for the country.Research teaching mode is a teaching system suitable for China's cur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o research teaching mode.To this end,this paper proposes the basic construction mode of research teaching mode,which aim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research-based teaching mode.
Keywords:research teaching model;undergraduat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nstruction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教学青年专项课题“四大学科视角下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编号:GBD1317116);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编号:SJGY20180098);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改立项“高校研究性教学模式构建与保障措施研究”(编号:JG2017B43)
作者简介:苏屹(1983-),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创新管理。
87--
水平研究型大学必备的教学理念,它从知识、能力、素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通过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进而开发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创新意识[10]。黄勇樽(2011)认为研究型教学模式可以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设问和研究,去发现规律,获取知识并进行各种体验,学会如何去收集、分析和判断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其应对急剧变化环境的能力和创造力[11]。张炜等(2017)认为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12]。汪铭等(2018)认为研究型教学模式应在学术共同体理念下,不断推进“教”与“学”的关联性[13]。从研究型教学模式必备条件的角度,袁方(2011)认为研究型教
学模式的实施的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教师课程内容更具引导性而非灌输性;(2)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提升自主地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的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14]。豆志杰等(2013)认为研究型教学模式是覆盖整个教学活动,其实施应具有科学性。由此,研究型教学模式实施应具备相应的考核评价系统,通过设置多样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从而保证研究型教学的科学[15]。从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角度,邓元媛(2014)认为研究型教学模式更适用于本科高年级阶段学生(该类学生具备扎实基础知识),这时高校以小班规模、多学科平台、师生讨论互动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培养,更容易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16]。胡旭东等(2015)认为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出发[17]。王莉等(2016)在探讨本科专业研究型教学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执行机制与保障机制的,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研究型教学实施系统[18]。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基于对学者们研究的认识与发展,本文对研究型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研究型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以研究、启发、互动等教学方法为主,促进学生的兴趣学习、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等。研究型教学模式是在学生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科研导向性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知识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充分突出了教师的教学主导以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为保证研究型教学的科学性,研究型教学模式应具备相应的评价体
系,由此本文进一步认为研究型教学模式是集合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全面的教学体系。
三尧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构建
自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教改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事业已得到长足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如何“增量保质”是我国教育发展不可忽视的一点。目前我国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发展处于起步,难免存在标准模糊、落实不彻底的现象,为保证研究型教学的有效推广,如何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就尤为重要。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方面探究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构建。
(一)教学理念重构
为加快建成创新型国家的进程,高校需要不断的为国家输送高质量人才。相较于过去几十年,国家对战略、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此时,传统“填鸭式”教学下培养的人才与国家需求人才不匹配,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型教学模式以教学为根本、研究为形式,将研究与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张华曾指出研究性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递,其本质在于新观点的产生[19]。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积累与学生综合素质并行发展。事实上,高校已经认识到研究型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但仍存在“一流理念、二
流效果”现象,其根本在于理念构建不清晰[20]。其一,本科生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根本在于教学,应区别于硕、博的研究模式。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将本科生参与到老师科研项目界定为研究型教学的实施,不难发现高校对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认识存在“重研究轻教学”的现象;其二,研究型教学模式目的是提升知识传播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研究与研究型教学不能混为一谈,单拿研究来看,它与教学毫不相关,研究型教学在于通过类似研究的过程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故高校在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之前,首先要认清两点:研究型教学的本质是什么、研究与教学如何结合?也就是高校在明确研究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取何种方式将研究或类研究的过程融入学生的教学实践,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知识接受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均会得到提升。
(二)教学内容深化
布鲁贝克曾说学生不能享有充分学术自由,他们的知识获取来自于教师的教授[21]。事实上,布鲁贝克的理论在一定程度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权利,违背了新时代对教育的需求。当今时代教育的本质应是在不违背教育规律与科学逻辑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选择权利进而满足其需要,高校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应全面面向学生满足学生知识获取的满足感[22]。故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满足以下几点:第一,以核心理论为基础,贯彻研究型教学思维。“重知识轻能力”一直是传统教学模式下
2020年全国两会结束时间
的一大误区。事实上,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缺一不可,两者存在相互制约、促进的关系[23]。然而,传统教育模式中,高等院校过分的看重知识教学,这也使得“高分低能”的现象仍然存在。卢俊曾说,教育的本质不是告诉学生什么是真理,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真理[24]。过分强调知识教学而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已然违背了教育发展的本质。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约束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研究型教学模式应兼顾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保障学生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继而培养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等。第二,构建多元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造力。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化竞争越发严峻,国家对创新性人才
88--
的需求增加,旧知识结构体系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旧知识结构体系下,学生发展的困境在于单一知识难以解释复杂情境中的问题。这要求高校教学应从单一知识结构体系向多元知识结构体系发展,多元知识结构体系应包括学科内的知识的整合以及多学科间知识的融合。单一知识来源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多元知识是学生思维发散的重要前提。教师需通过构建多元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多元思维能力的发展,保障学生在多变的环境下具有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选择
就我国当今教育事业发展来看,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虽然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推动了
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但高校学生数量激增也带来诸多弊端,即大班制授课方式难以避免、课堂质量难以保证等[25]。为保障课堂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我国教育理念不断突破,推动了高校对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改革。然而教学课堂质量低的现象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研究型教学模式中注重师生的共同参与,而大部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理解仍局限于注重教法而忽视学法上,约束了学生学法的形成[26]。事实上研究型教学模式并重教法与学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当知识传授者的同时,引导学生的主动思考使学生逐步摒弃被动接受知识的观念转变成为自主学习的个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教师虽采取现代化教学方法,但总的来看,课堂中教师采用教学方法种类过于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降低学习兴趣。为保障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贯彻落实,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教师应融合问题发现式、启发式、研究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融入到学习情境中,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适当的小组式讨论、合作学习、辩论式学习等,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并促成课堂活跃,让学生成为课堂参与者、互动者的重要成分[27]。第三,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尤为重要。大部分高校基本完成了从传统教学方法到现代化教学方法的转变,但先进的教学方法并不意味着课堂效率的提高。现在仍存在这样的现象,高校盲目学习引进现今的教学方法而忽视了该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及学科知识内容体系,其结果是课堂学习效率并未提高甚至降低。故高校应将着眼点放到教学方法适配性上,正如论语所讲“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研究型教学模式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和对症下药两点,也就是说教师应因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其它相关状况并根据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体系寻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发挥教学方法在教与学中的桥梁作用。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体系不仅是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研究型教学模式推行进度的关键措施。研究型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高校对研究型教学的认识,只有正确完整的评价体系才能保证研究型教学的实施具备实际效用而不流于表面[28]。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国人对知识的考核分数的过分看重导致了学生考试成绩一直在传统教学评价中占据主导地位。而研究型教学既保证学生的知识汲取又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显然光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违背了研究型教学的宗旨。研究型教学评价要兼顾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两者缺一不可。结果考核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存储与利用程度,过程考核则更能展现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的高低,只有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才能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的考核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研究型教学是教与研的结合,注重知识的运用能力。在知识的考核过程中,应减少单纯的概念定义性质的考题比重,适当的以案例情境式的考核方式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程度。其二,过程评价难以量化是研究型教学评价的一大难点,多元化的考评方式是量化过程评价的有效手段。过程考评中要保证考核方式和评价方式均具备多元性。多元的考核方式能考察学生的全方面能力,在过程考核中可以采取实验、论文撰写、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来考核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同时基于个体的有限理性,多元的评价方式可以降低个体主观上的不理性行为,例如论文撰写可以采用多位教授的共同评价结果;小组合作的评分标准不仅是教师对小组任务完成度和成员分工任务的评价还应参考组内成员的互评(一般组内个体成员的评价结果符合正态分布)等。其三,
过程可能大于结果,结果也可能大于过程。有关于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应辩证的来看待,基于不同情境,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的比重也太不相同,同时不同学科的特性也是这一问题的重要参考。另外,研究型教学模式同时注重教师的教学环节,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稳步发展。教师对“学”的考核的同时学生也应对“教”进行评价,有关于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主要考察教师是否贯彻研究型教学的宗旨以及教学内容的合理和教学方法的有效。
四、结束语
当今教育形势下,本科生的培养不应局限于传统的书本教育,然而我国高校的本科生教育仍存在这一问题。一个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高校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下不断突破创新,研究型教学模式为我国教学改革发展道路提供了方向。研究型教学模式以教学为目的,赋予了类研究的过程,一方面继承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另一方面侧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多样的学习过程、合理的评价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提高高校本科生课堂质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丽娜,张屹,肖佳,等.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个性化教育研究[J].高教学刊,2019(07):22-24.
[2]梦陵,熊桑,孔凡新,等.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53):1-3. [3]廖杨文科.从学术教育角度探讨如何提高本科生对专业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69-70.
89--
生在这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每章内容进行及时的复习,避免期末时集中突击的现象,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课后的反馈,进行章节单元测验可以让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每一章所学知识重点和难点,更加了解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本文针对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借鉴了国内其他高校应用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经验,以《应用光学》课程为例,认真研读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应用光学》课程教学大纲,优化《应用光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OBE理念为基础,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引入“逆向思维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考核评价方式调整,增加阶段性单元测试,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考察。通过两学年时间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学生反馈对这门课程所传授知识有了更深入理解,学生期末总评平均分由教学改革之前两年的74.9分和75.3分提高到80.4分和83.7分,充分说明了改革后的课堂
教学效果显著。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平时就开始注重知识积累和储备,而不是临考试前再突击复习,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
当然,《应用光学》课程教学中还存在其他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仍需要保持原有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同时继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并通过实验教学改革进一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许嘉文,程湘爱,钟海荣.“应用光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6(1):115-120.
[2]官邦贵,何恩节,秦炎福,等.《工程光学》课程教学内容优化与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1):160-162. [3]杨磊,蔡怀宇,吕且妮,等.天津大学《工程光学》“慕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16):143-145.
[4]边心田,陈贵宾.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光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18):125-127.
[5]张燕飞.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程光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黄山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9(1):51-53. [6]黄富瑜,周冰,刘秉琦,等.“应用光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7(39):49-51.
[7]边心田,陈贵宾.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下的应用光学课程改革[J].高教学刊,2019(7):113-115.
[4]冯雪,贾永红,李文静,等.本科生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8(04):101-103.
[5]肖京林,熊思远.从教到学: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38(01):42-46.
[6]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人民教育,2010(17):2-15.
[7]王明怡.专业基础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借鉴[J].中国林业教育,2019(02):75-78.
[8]刘中秋,李宝宽.两段制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高等流体力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171-172.
[9]叶国荣,陈达强,吴碧艳.高校本科生教育中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9(03):90-91.
[10]赵韩强,赵树凯,余沛明.浅谈研究型大学的研究型教学模式[J].高等理科教育,2007(03):101-104.
[11]黄勇樽.进行研究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高教论坛,2011(03):74-76. [12]张炜,万小朋,张军,等.高等教育强国视角下的学习共同体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7(02):1-3.
[13]汪铭,陈聚涛,杨昱鹏,等.研究型教学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01):33-37.
[14]袁方.大学研究型教学与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09):112-113.
[15]豆志杰,聂英.以研究型教学推动地方高校考试改革的构想[J].现代教育管理,2013(04):56-59.
[16]邓元媛.研究型教学在本科高年级教学中的引入[J].教育与职
业,2014(27):164-166.
[17]胡旭东,曹义,易俊理,等.研究型教学的模式与实践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01):129-130.
[18]王莉,任丹尼,张宇.管理类本科专业研究型教学实施机制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19(01):44-49.
[19]张华.研究性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4.
[20]周序,张祯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研究性教学?———关于“一流教学”建设的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06):131-137.
[21]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22]李福华.高等教育哲学基础新探———兼评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1(04):27-35.
[23]郝文武,郝庆.不同知识教学方式对能力发展的不同作用———兼谈“高分低能”的实质及其成因和纠正[J].教育科学研究,2006(06):5-8.
[24][法]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78:280.
[25]王务均,王洪才.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的逻辑源起与深化路径——
—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推进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01):61-68.
[26]罗三桂.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06):11-13.
[27]韦冬余.论高校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0):155-157.
[28]皮武良.对高校“研究性教学”研究与探索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42):119-120.
(上接86页)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