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一
  根据国内外专家观点,一般认为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人格完整(5)自我评价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适应能力强(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他们已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经营、学习、发展的能力,但也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这次调查计,7﹪学生曾经有轻生的念头,38﹪学生自认为心理有问题,45﹪学生需要心理辅导和帮助。
  一、基本情况
  1、调查背景和目的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断言:“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压力越大。”在当代社会,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体,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无数这样或那样的光环笼罩在他们的头顶,似乎光环下的青春和生活就没有一点遗憾和阴影。然而,在这些天之骄子中难道就没有如“马加爵“一般内心自卑和孤僻的人吗?难道就没有心理扭曲的“马加爵”还在歧路口徘徊?“马加爵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它重重的再次敲响心理教育的警钟。近年来校园里因心理问题引发
的一系列恶性事件也不只一遍的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心理问题是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烦恼,也是大学生成才的一大障碍。请看下列资料:
  自杀事件:
  1.2002年3月,身为教授儿子的黄毅留下遗书之后,在自家的楼上坠身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又一个年轻的生命在校园里消失。有关人员向实,黄毅留有一份100字左右的遗书,大致内容是:学习负担太重,实在承受不了压力,不想活了。
  2.2001年9月17日凌晨,广州市海珠区某学院一名刚入校两天的新生无法适应新环境,连续失眠两天后从宿舍楼跳楼身亡。
  3.2001年10月9日约凌晨1时,广州某高校99级化学系学生石某不顾同学和女友的劝阻,从海印桥上纵身投江结束了年轻的生命,遇难的还有另外一位救他的大学朋友。经调查,石某先后谈了3个女朋友都不顺利,加上父亲又下岗,觉得自己学习成绩又不好,对不起家里人。
  4.2001年11月,广州某名牌大学新闻系2001届毕业生梁某,参加工作不到半年在家采用电
击方式自杀身亡。毕业后,梁某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觉得压力很大,身边又没有特别谈得来的同事。面对种.种不顺心,性格内向的她很少和家人沟通,越来越封闭,对生活、事业感到绝望。
  5.2001年12月31日上午,广州市五山某高校2000级研究生坠楼身亡。据了解,他们研究生的每门课要根据成绩排名,排在最后5%~10%的学生,给予黄牌,累计三个黄牌就换一个红牌,得红牌的学生毕业难度较大。该学生可能是成绩太差,受不了刺激。
  犯罪事件:
  6.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广西籍学生马加爵因平日性格孤僻多疑,与同学打牌产生误会后残忍用钝器连续伤害四位同学,近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马加爵死刑。
  2003年《中国青年报》报道:2003即将毕业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学生周一超参加公务员应聘,因体检不合格被取消录取资格后,竟用尖刀行刺嘉兴市劳动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造成1死1伤。
  7.2002年3月上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一分院批准逮逋了涉嫌故意杀人的大学生马晓明。只
因功课不好被学校“劝其退学”,上个月,自感没法向家里交待的马晓明把自己的爸爸和奶奶杀死了。
  8.2002年3月,在长沙市某高校发生了一起案,犯罪嫌疑人因为感情的纠葛,残忍地将同班女友杀害并肢解。
  9.22岁的刘海洋,原清华大学机电系学生。2002年一二月间,他先后两次在北京动物园熊山黑熊、棕熊展区,分别将事先准备的氢氧化钠(俗称“火碱”)溶液、硫酸溶液,向展区内的黑熊和棕熊倾倒,致使3只黑熊、2只棕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伤熊”案一时间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热点。
  我们不愿想起这些血淋淋的事实,但不得不面对用生命化成的一个个问号:我们这些大学生怎么了?我们接受的不是这个时代最多元的教育文化,享受的不是这个社会最先进的物质产品吗?只是为什么在耀眼的光环下,我们的心灵却如此脆弱?国内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研究起步很晚,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出现,这种状况又常常被人们模糊地认识着,若走近真实和清晰,我们的思考也许将更有价值,这份调查报告正是由于这样的目的产生的。
  2、调查方法和样本构成
  本次调查选择了本市南通大学、南通职大两所高校,共发放45份调查问卷,收回42份有效问卷,无效问卷3份。本次调查采取匿名方式,共调查人数42人,其中南通大学8人,南通职大35人,男生12人,占28.5﹪,女生30人,占71.5﹪,年级分布:大一年级18人,占43﹪,大二年级13人,占31﹪,大三年级11人,占26﹪。调查问卷样本构成有三个部分,分别是“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以及“大学生人格健康测试”(UPI)。
  3、调查结果和初步分析
  对大学生活满意度与人格健康测试结果
  表一: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人格健康自我评价情况
  调查范围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满意,但无法改变 有明显心理问题 需要关注体心理健康
  大一年级 11% 44﹪ 44﹪ 1﹪ 44﹪ 12﹪44﹪
  大二年级 16% 38﹪ 46﹪ 0﹪ 54﹪ 7.6﹪ 38.4﹪
中国大学生考研网  大三年级 9% 55﹪ 36﹪ 0﹪ 36﹪ 36﹪28﹪
  通大整体 0% 62.5﹪ 37.5﹪ 0﹪ 37.5﹪ 37.5﹪ 25﹪
  职大整体 11% 40﹪ 46﹪ 3﹪ 46﹪ 14﹪40﹪
  (1)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从各年级学生情况看,一、二年级学生生活满意程度差异较小,感觉满意、基本满意的人数比例与不满意的人数比例基本持平,但感觉不满意人数比例过大,应引起重视。三年级学生生活满意程度差异较大,感觉满意、基本满意的人数比例为64﹪,感觉不满意的人数比例为36﹪。从整体上看,通大学生生活满意程度差异较大,职大生活满意程度差异较小。(详见表一)
  (2)大学生人格健康测试(UPI)。
  从各年级学生情况看,二年级学生有明显心理问题人数比例均为各年级最高,三年级学生可能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包括需要关注体)高达72﹪,一年级学生有明显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人数比例相同。从具体数据统计,7﹪学生曾经有轻生的念头,38﹪学生自认为心理有问题,大三年级学生心理状况不如低年级学生,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生,职大学生心
理健康状况略差于通大。(详见表一)
  (3)大学生生活困扰状况
  从选择人数上看,大学生感到最困扰的事项是:“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69﹪),其次是“思想上有困惑”(52﹪),选择人数比例排序为3—6位的分别是:“课程学习有困难”(45﹪),“自我管理能力不强”(40﹪),“经济困难”(35﹪),“人际关系与沟通上有困难”(30﹪)。(详见表二)
  表二:大学生生活困扰状况
  题号 事 项 大一 大二 大三 整 体 排序
  1 不适应大学生活 11﹪ 30﹪ 0﹪ 15﹪9
  2 课程学习有困难 55﹪ 38﹪ 36﹪ 45﹪3
  3 经济困难38﹪ 38﹪ 27﹪ 35﹪5
  4 思想上有困惑 38﹪ 61﹪ 63﹪ 52﹪2
  5 自我管理能力不强33﹪ 30﹪ 63﹪ 40﹪4
  6 人际关系与沟通上有困难 38﹪ 30﹪ 27﹪ 33﹪6
  7 与异性交往方面有困难 11﹪ 15﹪ 18﹪ 14﹪10
  8 家庭变故或困扰 11﹪ 38﹪ 27﹪ 23﹪7
  9 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 50﹪ 84﹪ 81﹪ 69﹪1
  10 其他 16﹪ 9﹪ 36﹪ 19﹪8
  (3)大学生对心理辅导的需求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有38﹪的一年级学生需要心理辅导,有53﹪的二年级学生需要心理辅导,有的45﹪三年级学生需要心理辅导,显示还表明,一年级学生不需要心理辅导的人数比例是各年级最高的,可见低年级对心理辅导方面的信心不足。
  (4)大学生对生活辅导的需要情况
  从选择人数上看,大学生最需要辅导项目为:“在我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和“解答一些思想问题”(62﹪),2—4位为“介绍为人处事的经验”(53﹪)“介绍和开放校内外资源”(52﹪)“在我难以自我控制时给予警醒(45﹪)。除了经济援助这样非辅导性的项目外,大学生对辅导的需求状况与他们的生活困扰状况是基本一致的。(详见表三) 表三:大学生对生活辅导的需求情况
  需要内容 大一 大二 大三 整 体 排序
  1.介绍适应大学生活的方法 16﹪ 8﹪ 18﹪ 12﹪7
  2.介绍和开放校内外资源50﹪ 61﹪ 45﹪ 52﹪3
  3.解答一些思想问题 55﹪ 53﹪ 81﹪ 62﹪1
  4.介绍为人处事的经验50﹪ 69﹪ 36﹪ 53﹪2
  5.协助解决学习问题 55﹪ 8﹪ 36﹪ 42﹪6
  6.协助解决心理问题 38﹪ 53﹪ 36﹪ 43﹪5
  7.在我难以自我控制时给予警醒 44﹪ 46﹪ 45﹪ 45﹪4
  8.在我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
  提供参考意见 88﹪ 84﹪ 63﹪ 62﹪1
  9.其他 0﹪ 15﹪ 18﹪ 9﹪8
  二、分析原因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年龄大多在18—23岁之间,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有着不同于中学生和一般社会青年心理发展基本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
  (2)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思维易带主观片面性。
  (3)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
  (4)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这些特点是了解和分析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客观基
础。
  大学校园是个多种文化磨砺碰接的地带,多样性的价值观、世界观在这里得到延伸或是方向性的改变,,再加上大学生长期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缺乏生活阅历、生活经验,其心理适应能力、承受能力、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大学生心理疾患正是在这一特有环境中多种诱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那么这些心理疾病和障碍又是从哪里的呢?
  (1)大学阶段的特殊性。大学里的学习生活与中学已大大不同,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的转型期。中学的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已经转变为自学为主、老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一些同学在进入大学后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导致考试失利。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些同学甚至会患上考试焦虑症,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上的问题。相对中学单纯的人际关系,大学的交往是广泛的,有同学、同乡、师生、异性、社会活动团体等。同居一室的有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城乡背景,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他们之间的磨合是个新问题。一些学生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而性格内向的学
生不合,孤独寂寞,经常埋怨自己没有,甚至想逃避。转型期是一个动态期,一系列的转变都可能让人茫然、忧郁、甚至恐惧,必然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