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考研网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的与日俱增,我国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社会性大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还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实践经验,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并探索性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以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困难 原因 措施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福家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讲到:“‘大学’意味着普遍性、普适性、世界性、宇宙性。一流大学正是英汇聚的殿堂。……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探索奥秘、追求真理、实现梦想的地方。”可见,大学是一个为国家、民族、培养人才的基地,而近几年我们却尴尬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无法就业。据2021年12月28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创历史新高,使得今年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必须改变以往的工作策略,应势而上,知难而进,在准确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基础上,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扎实做
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
造就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因素,也有个人因素。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企业单位等,不仅需要政府教育部门、高等院校校、企事业单位等的关注,与其本人有很重要的关系。
1.
盲目扩招,引起供过于求。
自1999年开始实行扩招政策以来,我国大学生数量呈井喷式增长。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的数量大幅增长,但经济发展缓慢,用人单位的数量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部分产业对劳动人员的需求数量相对减少;另一方面受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呈下降趋势,一些民营企业举步维艰,普遍实行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
缩的财务战略,大幅度降低人力资源的补给,减少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在招聘的时候通常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这样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客观上造成了中国人才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而大学生供过于求的现实,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主要在于盲目扩招,引起的结构性过剩。我国高校在普及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只是立足于自身的师资条件,招生和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完全脱节,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知识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导致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难以到学以致用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也招不到适合的专业人才,从而造成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结构性的矛盾。
2、实践能力匮乏,难以胜任工作岗位。
现在我国高校大都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但是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便是对实践能力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学校,也因为种种原因减少或取消了实践的课程,这就使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还有就是学科不平衡,一些热门专业人口数量大幅增长,而另一些则成为冷门,造成就业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企业是非常现实的经济实体,需要的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才,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现在很多大企业为了迎接经济危机过后的新发展,都开始进行人才的战略
性调整,开始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将实践能力匮乏的大学生,直接拒之门外。这就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二、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1、培养大学生面向社会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首先,大学生应当具备健全的情感。健全的情感表现在对人和事物不会无动于衷,也没有过激的情绪反应;对任何事物既不是恋恋不舍也不是嫉恶如仇;崇尚真善美,对人世间的事怀有爱心和美好的感受;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和情绪体验。这些方面都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生活应有的人生态度和心理体验,是从事其他工作和学习的基础。其次,大学生还应具备坚定的信心和勇气,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短处的同时还要认清自己的长处。对自己有坚定的信心,这样才能在从事一项工作的时候有勇气去面对挑战,也只有这种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好。高校辅导老师一定要细心观察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及时对学生产生的自卑心理,进行疏导,使学生树立自信;再次,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和挑战,只有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学生无法理解的一些社会现象,才能把问题解决,才能够有机会赢得机遇。以上所说都要求我们在面对学生工作时及时地发现社会现状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并细心观察学生心理状态,即使给与帮助和辅导,这才能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起正面引导的作用,也帮助学生走向社会前做了心理上的准备。
2、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他的智力,包括通常我们所说的知识和能力。知识学的越多,学的越活,这个人的创新能力可能就越强。所谓能力就是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等,这些构成创新能力的第一方面,就是一个人的智力。智力超的人创新能力可能就比较强,但是也不一定。创新能力还有第二方面,就是这个人在面对复杂的局面时,是否能够迅速地抓住要害,得出办法来,这是一种能力,目前的学校教育都忽视了这种能力,没有关注去培养它,甚至很少有人提它。这种能力还包括在复杂的工作中,善于发现机遇并抓住机遇的能力。人的创新能力是由这两部分构成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熟悉三国演义上的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的中青年时代,在出山之前,是在南阳卧龙岗隐居。那个时候他就有非凡的智力,即他第一方面的素质很强,很聪明,知识也很渊博。何以见得?大家都知道刘备去看他时,他的《隆中对》,现在已是中国历史上脍炙人口的一篇经典文章。这个《隆中对》说明他有非常高的智力,知识丰富,非常
聪明。但是如果他没有遇到刘备,即使遇到刘备,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这个机遇,没有去抓住机遇的话,那么就不会有三国演义以后的那些故事,就不会有中国历史上那一段精彩的历史。这段历史被我们一直传颂至今。
诸葛亮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创造性的人才第一要有很好的智力,包括知识和他的各种能力,就要求他本人的智力要高,而且勤奋学习。第二就是要有发现机遇,抓住机遇的能力,我发现有些学生,他们在学校的时候成绩很好,但是在工作的时候一遇到问题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做的研究往往就是老师教他做的,一直做下去,甚至做一辈子。要不去做出开创性的事情。即使做开创性的事情他也很难对方向,往往做些异想天开的不可能做成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年轻的学生毕业以后,在科学技术上往往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人的智力和创新能力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讨论创新人才。如果我们把创新人才定义的片面,很狭窄,就会舞蹈大家。现在一般说智力大家都指刚才讲的第一类,分析推理这种能力,这种能力,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智力之一,但绝不是全部的智力,特别是现在把智力片面理解为就是成绩好,考高分,这就过分片面了。在学校中成绩好,考高分是件好事,但在工作中是远远不够。
3、利用高校学生工作,建立起学生与社会的桥梁。
某交通大学的一名学生,工作第一年薪水是22万,之所以可以得到这么高的报酬是因为他在校期间一直从事相关的实践工作,积累了经验,就业后老板认为他可以创造这么大的价值,所以给这么多的报酬。可见,工作的经验对于大学生择业是一个很重的砝码,而且,高校也应当明确,我们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就是说社会需要的是能够从事具体工作的人,不是只能看书考试的学生,因此学校应当多方与社会合作沟通,积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各专业实践的机会,真正切实的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有所用。
作为高校基层的辅导员,应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来进行求职辅导,一般来说在毕业时,中国大学就业率不是很高,教育部也有这方面数据,但是毕业半年以后就业率都比较高,像本科都能够达到90%左右,而专科和高职能达到84%左右,说明大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求职辅导,最后在大学毕业以后仍然能帮助大学生获取较高的薪资和就业率,因此希望大家一定要争取各种各样的求职辅导,并且要对自己的求职过程有耐心,一定要到大学毕业以后,也不要放弃对自己的求职过程。 要切实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帮扶工作。
努力做到毕业生就业工作人人有责。按照“服务到位、精准施策、校企联动、强力推进”的工
作要求,形成了“领导主抓、全员参与、人人有份、人人有责”全员促就业、抓就业的氛围,力求多渠道、多方式引导学生尽早就业,充分利用网络招聘,加强线上就业指导服务,稳步提升签约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常新: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文汇报,2016,(1) .
[2]牛春明,孔微巍:新常态经济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观状与对策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5,(2).
[3] 文丰安: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势分析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
[4] 2021考研:当前本科生的就业形势[EB/OL].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作者简介:
刘朋,男,1979年2月4日生,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现就职于呼伦贝尔学院化学化工学院。2017年评为副研究员,现任党总支副书记,负责学生管理工作。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