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是指热爱乡村教育事业,具有浓厚乡村情怀,掌握扎实学科知识,拥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够承担农村小学多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过程中,其教学能力建设无疑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因为教学是教师的中心工作,教师教学能力对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所处文化环境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其教学能力要有浓厚的“乡村属性”。那么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乡村属性”教学能力有何价值?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乡村属性”教学能力由哪些特殊要素构成?如何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乡村属性”教学能力?本文就这三个重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考事业编需要考哪些科目
一、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乡村属性”教学能力之培养价值
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乡村属性”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从教师队伍建设的层面看,有利于缓解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结构矛盾;从学生发展的层面看,有利于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农村教育发展的层面看,有利于全面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一)缓解农村小学教师结构矛盾的时代诉求
当下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严重的学科结构失衡问题。有研究者调查表明,我国西北五
省的农村地区小学语数英三科的教师基本能够保障,尤其是语文和数学的教师占比很高,但其余学科尤其是音体美三科的教师占比很低,在有的样本县甚至不足1%,明显存在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2015年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和2018年颁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都明确提出,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乡村教育实际需求,采取多种方式培养“一专多能”的本土化乡村教师,培养造就一批“基础扎实、能力出众”的全科师范生,以适应新时代下的乡村教育,积极主动地应对教师学科结构性失衡问题。因此,培养“一专多能”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发展他们的“乡村属性”教学能力,承担农村小学多门学科教学任务,是缓解当下农村小学教师学科结构矛盾的时代诉求。
(二)促进农村小学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
自古希腊伊始,从“一个完善而全面的人,具有充分人格的人”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再到我国一直以来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人们的孜孜追求。然而,由于前面所述的当下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学科结构失衡问题的严重存在,导致农村小学尤其是农村小规模学校无法开足开齐课程,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课程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小学形同虚设,这势必严重影响
与制约了农村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乡村属性”教学能力,发挥他们的“农村性”和“全科性”,可以破解农村小学生无法“上到、上足课程”的困境,保障农村小学学科教学的完整性,促进农村小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全面提升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201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大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然而,当下一些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还比较低下,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囿于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大,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相比,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均不够合理,师资力量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教师队伍的质量整体上较为薄弱,因此导致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较为低下。二是农村小学教师“教非所学”现象普遍,非专业教师顶替上课无疑也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为了解决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低下问题,其关键举措是通过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乡村属性”教学能力,有效地缓解农村教师的结构性短缺问题,尽量避免农村小学教师“教非所学”现象的上演,从而优化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升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
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乡村属性”教学能力之结构要素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教学能力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组成。其中,一般能力是指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要具备的完成一般教学活动任务所需的能力。特殊能力是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具备的,在农村小学这一特殊的教学活动场域完成特殊的教学任务所需的具有浓厚“乡村属性”的特殊能力。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乡村属性”教学能力主要由如下“六力”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