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Aug.2007  第18卷 第3期       Jour nal of Longd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18 No.3 
樊 晃 籍 贯 考
常 爽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涪陵408000)
摘 要:樊晃作《杜工部小集》并作序而知名于后人。然考其籍贯,文献记载多有不同,今综合各种文献后明:樊晃,祖籍为南阳湖阳县人,其籍贯当为润州句容人。
关键词:樊晃;润州;句容;南阳;湖阳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19-1209(2007)03-0064-02
收稿日期:2006-05-06
作者简介:常 爽(1982—),女,吉林人,讲师,主要从事唐宋文献研究。
  樊晃,《全唐诗》卷一一四云晃“一作光”,意樊光即为樊晃,新旧唐书无传,然研究杜甫诗歌必先涉及樊
晃,《新唐书艺文志》卷六十:“杜甫集六十卷,小集十卷,润州刺史樊晃集。”[1]综观文献杜甫诗集来看,樊晃乃收集和整理杜诗的第一人,可见其在杜诗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晃曾为《杜工部小集》作序,序存钱谦益《钱注杜诗》附录,亦见于《全唐文拾遗》,成为后人研究杜甫的重要史料,而晃亦因此为后人所敬。
然考其籍贯,文献所载多有不同,《全唐诗》卷一一四作“句容人,硖石主簿。
”[2]《全唐文唐文拾遗》卷二十三《杜工部小集序》文前云:“樊晃,德宗朝润州刺史,历度支兵部员外,湖阳人。”[3]又《嘉定镇江志》云:“樊晃,润州人,官硖石主簿。
”《全唐诗》和《全唐文》所载迥然不同,然《宋高僧传》又有新说,[4]本文试就其籍贯问题作一考辩。
润州,今江苏镇江,《旧唐书地理志》卷三作:“润州上,隋江都郡之延陵县。
”[5]又云:“九年,扬州移理江都,以延陵、句容、白下三县属润州。天宝元年,改为丹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润州,永泰后,常为浙江西道观察使理使。
”[6]唐时,润州为郡,句容属润州,见《旧唐书地理志》卷三:“句容,汉县,属丹阳郡武德四年,于县置茅州,领句容。七年,州废,以县属蒋州。九年属润州。乾元元年,属升州。宝应元年州废,属润州。
”[]若樊晃出生于句容县,作晃为“句容人”或作“润州人”当都不为错。
《新唐书艺文志四》诗集类著录注有“《包融诗》一卷润州延陵人。……句容有忠王府仓曹参军殷遥,硖石主簿樊光,横阳主簿沈如筠;江宁有右拾遗孙处玄,处士徐延寿;丹徒有江都主簿马挺、武进尉申堂构,十八人皆有诗名。殷璠汇次其诗,为《丹杨集》者。
”[8]按,“光”实为“晃”误。殷璠是《河岳英灵集》的编者,《丹杨集》又作《丹阳集》,其本书虽已佚,但高仲武《唐中兴间气集序》提及其书:“《珠英》但纪朝士,《丹阳》止录吴人。
”[9]此吴人即籍贯为吴地之人。考《嘉定镇江志》载沈如筠、徐延寿等诗人籍贯均为吴地。意即樊晃为句容人。殷璠,作《河岳英灵集》收诗于癸巳岁(天宝十二载),其生活当在开元、天宝时期。樊晃亦生活在开元、天宝及大历时期,并于大历七年前后任润州刺史。《全唐文》卷三七七《琴会记》载有此事:“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雅好阅古,古亦置於舟车也。大历六年,浙西观察使、苏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赞皇公祗命朝於京阙。春正月,夕次朱方,刺史樊公称江月当轩,愿以卮酒侑胜。居无何,赞皇公弦琴,樊公和之。
”[10]又据《嘉定镇江志》,“赞皇公系李栖筠,以旧唐纪考之,栖筠除在八月,今琴会所载次朱方月日恐是七年春正月尔。晃刺润州合。
”[]云此七年春正月,是
6711
4
为大历七年春正月,明晃大历七年刺润州。《嘉定镇江志》卷十三对樊晃大历时期任润州刺史有详载。这样看来殷璠与樊晃约为同时代人,其作樊晃籍贯为句容县应该是较为准确的。
然《全唐文》却云樊晃为“湖阳人”。又《宋高僧传》卷十七《唐金陵锺山元崇传》:“有大历五年
刺史南阳樊公雅好禅寂。”[12]大历五年樊晃刺润
州,樊公即为樊晃,此南阳当指樊晃为南阳人也。《旧唐书
地理志二》卷三十九云:“南阳,江南阳
郡所治宛县也。”[13]
南阳和湖阳有什么内在的联
系呢?《旧唐书
地理志二》卷三十九有:“湖阳,镇江人事考试考工网
汉县,属南阳郡。”[14]
明湖阳为南阳郡的下属县,今属河南省境内。若樊晃出生于湖阳,《全唐文》云其为“湖阳人”、《宋高僧传》云其为“南阳人”当都在情理之中。
那么樊晃究竟籍贯在那里呢?考《元和姓
纂》卷四:“南阳湖阳县,樊齐之后。”[15]南阳湖阳县
是樊姓繁衍的重要的源头。然樊家曾于永嘉年间迁出南阳湖阳县。见《元和姓纂》:“晋永嘉南迁,樊氏居淮南。”[16]
永嘉之乱,北方汉民族多迁至南方定居。后樊晃远祖曾为陈朝大将,《元和姓纂》云:“……毅,逍遥公。猛,陈荆州刺史,富川侯,生逵、邃、迪。邃生庆德,唐左司郎中,千牛将军。逵孙文,司卫少卿。文孙晃,兵部员外,润州
刺史。”[17]《元和姓纂》为唐人林宝作于唐献宗元和
时,其所辑资料更近于准确,永嘉之后,樊氏家族南迁及樊氏后人官于陈朝应是确信的。樊毅、樊猛均为陈朝大将军可参见《陈书》,卷三十一云:
“樊毅字智烈,南阳湖阳人也。”[18]侯景之乱后,樊
毅及其弟樊猛又迁至江陵(今湖北境内),见《陈书》卷三十一:“……文皎于青溪战役殁,毅将宗族子弟赴江陵。”[19]
然后来江陵被陷,樊猛又迁出
江陵,“及西魏围江陵,毅率兵赴援,会江陵陷。”
[20]江陵沦陷后,樊猛一脉当于此时移居于润州句容(今江苏镇江)一带。樊晃祖父,樊文曾为嵩阳令,《资治通鉴》卷二0三云:“光宅元年,嵩阳令樊
文献瑞石。”[21]
光宅元年为公元684年,至大历七
年(772年)约九十年,正好至樊晃为三代人。综上所述,樊晃祖籍当为南阳郡湖阳县,晋永嘉时期南迁,后来到润州句容定居,樊晃当出生于此,故云其籍贯当为润州句容人。
【参考文献】
[1][宋]欧阳修等撰.新唐书
艺文志(卷六十)[M ].北京:
中华书局,1975.1603.
[2][清]彭定求.全唐诗(卷一一四)[M ].湖南:岳麓书社,
1998.57.
[3][清]董诰.全唐文
唐文拾遗(卷二十三)[M ].北京:中
华书局,1983.10631.
[4][宋]陆宪撰.嘉定镇江志(卷十七)[M ].台北:台湾国
务印书馆,1981.579.
[5][6][7][后晋]刘昫等编.旧唐书
地理志三[M ].北京:
中华书局,1975.1583-1584.[8][宋]欧阳修等撰.新唐书
艺文志(卷六十)[M ].北京:
中华书局,1975.1609.
[9]吴企明.唐音质疑录[M ].引高仲武《唐中兴间气集
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36.
[10][清]董诰.全唐文(卷三七七)[M ].北京:中华书局,
1983.3827.
[11][宋]陆宪撰.嘉定镇江志(卷十三)[M ].台北:台湾国
务印书馆,1981.316-317.
[12][宋]赞宁撰.宋高僧传(卷十七)[M ].北京:中华书局,
1987.419.
[13][14][晋]刘昫等编.旧唐书.地理志二(卷三十九)
[M ].北京:中华书局,1975.1543-1545.
[15][16][17][唐]林宝撰.元和姓纂(卷四)[M ].北京:中
华书局,1994.445.
[18][19][20][唐]姚思廉.陈书(卷三十一)[M ].北京:中
华书局,1972.415.
[21][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O 三).北京:中华书局,
1956.6421.
【责任编辑 朱世广】A Study on Fan Huang 's Birthplace
CHANG Shuang
(Ya ngtze Nor ma l Univer sity ,Chongqing 408000,FuLing )
Abstract :Fan Huang was well -known for his Du G ongbu Xiaoj i and his preface to the collection.Historical literature gave different records on his birthplace.A through study of the literature reveals that y y G y K y F ;R z ;G ;N y ;y 65
his ancestral home was H u ang count and his birthplace was uorong count .
e words :an H uang un hou ourong an ang H u 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