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末学情监测
年级语文试题         2021.07
一、积累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约(qì)  谦(xùn)    玩(xiè)  悲天人(mǐnɡ)
B.修(qì)  吞(shì)    琐(wēi)  怏不乐(yànɡ)
C.头(càn)  弱(yínɡ)  宁(wú)  为人知(xiǎn)
D.告(qìnɡ) 澎(pài)    持(jīn)  颠临沂公务员考试职位表2021流离(pè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累赘  幼稚  目不窥圆  惊心动魄
B.霹雳  商酌  耐人寻味  苛捐杂税
C.陡峭  折损  仙露琼浆  摒息凝神
D.拖沓  闲遐  如释重负  毛骨悚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心酸的眼泪。
B.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忽然到来,令她激动不已。
C.艺术家悲天悯人的忧虑和警醒,表现出一种更为高远、豁达的人文情怀。
D.由于今年多次遭遇旱涝灾害,庄家的收成不好,农民只能过个兀兀穷年
4.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在“物”与“人”的明暗双线交织中,表达了对际遇和国家命运的思考。
B.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即可以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主要目的是陈述观点,如北宋周敦颐所著名篇《爱莲说》。
C.普希金,俄国诗人、作家,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我们所学的《未选择的路》出自《自由颂》。
D.《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5.古诗文默写。(6分)
              ,夜泊秦淮近酒家。(1分)
⑵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1分)
              ,一山放出一山拦。(1分)
⑷陆游《游山西村》中”                ”,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1分)
⑸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的句子是:                  (1分)
⑹《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1分
6.我县中小学正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孩子们与经典相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材料  某小学在校园环境文化的营造中,充分利用书香长廊、橱窗、墙壁、黑板报等空间,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国学经典的文化元素,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快乐成长。
材料二  某学校提倡快乐学国学。通过校园内众多的楹联、教学楼墙上的《弟子规》、经典美文以及出自经典的指路牌(“三乐苑”“积步轩”)等,都让学生随时能接触到经典。
材料  某中学让古诗文、名言警句上墙、上板报。只要走进校园,就可以看到孔子、孟子、老子等圣贤的经典名句把各个角落的橱窗装点一新,可以看到同学们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书法展可以看到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板报,处处显现出同学们与传统文化的亲近。
从以上材料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3分)
⑵材料二中有一处语病,材料三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出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病句修改意见:                                 
标点修改意见:                           
谈谈你对国学经典进校园的认识。(3分)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古诗文阅读(19分)
  阅读杜甫《望岳》一诗,完成7题。(4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诗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8——12题。(15分)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十余岁(  )      ②尔辈不能物理(    )
于沙上(    )    ④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当求于上流            ②无案牍劳形
B.①睨之久不去            ②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C.求二石兽水中          ②尝射家圃
D.①岂能暴涨携之去        众服确论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主要记叙了人们寻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
B.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C.老河兵能够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因而提出了正确的看法。
D.结尾句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由事及理,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12.联系原文中寻石兽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3——17题。(21分)
茜纱窗下
    有一回,在江南乡下,走过河边埠头,见一个年轻女子在刷洗几幅木屏。走近一看,便看出这几幅屏就是床栏上的围屏,镂空的花格子做底,镶有人物、器皿、山水、花卉的浮雕。漆已旧,褪成淡红,想来原先当是油红油亮。不知传了多少代,才传到这女子手里。看她洗刷得十分仔细又泼辣,将几扇屏横躺进浅水里浸着,用牙刷剔缝和镂空里的垢,然后,用板刷顺木纹哗哗地刷洗。正面洗了再洗反面,这几面屏被水洗得近乎透亮。于是,那床的晦昧气息,也一扫而净,变得明亮起来。
    ②与自己无关的物件,是不大留心细节的。但有些物件经过使用,沾了人气,便有了魂灵,活了。中学,曾去过一个同学家,这家中只一母一女,相依度日。沿了木扶梯上楼,忽就进去了,只一间房间,极小,却干净整齐地安置了一堂红木家具。那堂红木家具一点不显得奢华,甚至不是殷实,而是有依靠。寡净里,有了些热乎气。
    ③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什物,其实常常不以为是什物,好像是贴身的一部分,有些水融的意思。这样的用物总共有三件,一件是一张小圆桌。桌面并不很小,但比较矮,配有四把小椅子,是一种偏黄的褐。桌沿刻一道浅槽,包圆的边。桌面底下,进去些,有一圈立边,边底一圈棱,容易藏灰,需时常揩拭。再底下,是四条桌腿,每条桌腿上方有一个扁圆
形球。年幼时,还上不了桌面,我就在这张桌上吃饭。后来大了些,家中来了客人,大人上桌,小孩子另开一桌,就在这桌上。夏日里,晚饭开在小院里,也是用的这张桌子。它,以及椅子的高度,正适合小孩子那四把小椅子,到底用得狠,先后散了架,没了。那桌子,后来送了一个朋友,至今还在用。它是我童年的伙伴,许多游戏是在上面做的:画,剪贴,积木,过娃娃家。有一日下午,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和我妈妈说话,我就坐在这张桌子旁一边玩,一边大声唱歌。后来玩累了,也唱累了,想离开可不知怎么,却站不起身,我就只得继续玩和唱歌,几乎唱哑了嗓子。等到客人告辞,才被妈妈从椅子上解放出来。原来椅背套进了我的大棉袄和毛衣之间,将我夹住了。由于处境尴尬,所以记忆格外清楚。
第二件是一个五斗橱。大概记得是分为两半,左半是抽屉,右半是一扇橱门,打开后,上方有一格小抽屉,上着锁,里面放钱,票证,户口簿每当妈妈开这个抽屉的时候,我都求得允许,然后兴冲冲地搬来前边说过的小椅子,上去,观赏抽屉里的东西。这具五斗橱于我而言最亲密的接触,是橱上立着一面镜子。白日里,父母上班,上学,保姆在厨房洗衣烧饭,房间里只剩我自己,我就拖过椅子,上去。只见前边镜子里面,伸出一张额发很厚的脸。这张脸总使我感到陌生,不满意,想到它竟是自己的脸,便感失望。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我都是对自己的形象不满意,这使我变得抑郁。多年以后,在亲戚家,又看见这
具橱,我惊异极了,它那么矮和小,何至于要上椅子才可够到?我甚至需要弯下身子,才能够从镜子里照见自己的脸。脸是模糊不清的,镜面已布上一层云翳。
    ⑤第三件是由一张白木桌子和一具樟木箱组合而成。如我父母这样,一九四九年以后南下进城的新市民,全是两手空空,没有一点家底。家中所用什物,多是向公家租借来的白木家具,上面钉着铁牌,注明单位名称,家具序号。这样的桌子,我们家有两张,一张留在厨房用,一张就放在进门的地方,上面放热水瓶、冷水壶、茶杯、饭锅等杂物。桌肚里放一具樟木箱,这是来到上海后添置的东西,似乎也是一个标志,标志着我们开始安居上海。放的不是地方,但可供我们小孩子自如爬上桌子,舀水喝,擅自拿取篮里的粽子什么的。有一晚,我和去儿童剧院看话剧《白雪公主》,天热口渴,回到家中,忙不迭地爬上樟木箱,从冷水缸里舀水喝。冷水缸里的水是用烧饭锅烧的,所以水里有一股米饭味儿,到现在还记得。就是这个爬,使我们与这些器物有了痛痒相关的肌肤之亲。这些器物的表面都那么光滑、油亮,全是被我们的手、脚、膝头磨出来的。
我们家有一具红木装饰柜,两头沉,左右各一个空柜,一格小抽屉,中间是一具玻璃橱,底下两格大抽屉。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母亲从出售抄家物资的商场里买来的。那时候,抄家物资堆积成山,囤放收藏皆成困难,于是,削价出售。价格低到如上海人俗话说:三
钿不值两钿。母亲只花了四十块钱,便买得了。这笔钱对于我们当时的家庭财政,还有,这具玻璃橱对于我们极其逼仄的住房,都显得奢侈了。后来,有过几次,父亲提出不要它,母亲都不同意。记得有一次,她说了一句,意思是,这是我们家仅有的一点情趣。于是,在我们大小两间拥挤着的床、橱柜、桌椅,还有老少三代的人中间,便跻身而存这么一个情趣在这具橱柜里,陈列着母亲从国外带来的一些漂亮的小东西:北欧的铁皮壶、木头人,日本的细瓷油灯、绢制的艺妓,美国芝加哥的高塔上买来的玻璃风铃,一口包金座钟,斯拉夫民族英雄像。这具装饰橱与我幼年时在那家资产者客厅里见过的完全不同,它毫无奢糜之气,而是简朴和天真的无产阶级风格,但包含着开放的生活。我的妈妈,就是那个在炮火连天的战争时期,也要给战士的筒里插上几株野花的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天天要为衣食发愁的日子里,她会用一包抽屉角落里搜出的硬币,带我们去吃冰淇淋。她总是有着一点奢心,在任何生存压力之下,都保持不灭。到了晚年,我们孩子陆续离家,分门立户,家里的空间大了,经济也宽裕了,而她却是多病,无心亦无力于情趣的消遣。这具橱内,玻璃与什物都蒙上了灰尘,这真是令人痛楚。它原先那种,挟裹在热蓬蓬的烟火气中的活泼面貌,从此沉寂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