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形势与政策》问答题题库及答案
一、十九大以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方略有哪些丰富和发展?
答: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外交在法理上进入了非常规状态。概括起来说,疫情压力下的中国外交面临三大冲击:一是“大流行”(pandemic)的疫情压力。3月中下旬,疫情开始蔓延到欧美发达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逐渐从一个地区问题转变为全球问题。如何为国内和国际疫情防控提供强大的外交支持、推动建立国际疫情防控统一战线,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二是恐慌(panic)的舆情压力。疫情暴发后,从部分西方媒体鼓吹“东亚病夫论”、“疫情不透明论”到后来部分政客刻意污名化的“中国病毒论”、“中国追责论”和所谓“中国赔偿论”,中国外交直面回应各种虚假消息,努力化解舆情压力,成为公共舆论的“风暴眼”。世卫组织将这一现象定义为“信息疫情”,指由于病毒特点和传播规律未被完全认清,在科学力有不逮时,由于全球情绪共振使得没有根据的猜测、流言和谎言有了传播温床的状况。三是悲观的(pessimistic)经济信心压力。受疫情打击,世界经济遭受双重压力,美国三大股指四次熔断,欧洲和整个世界金融市场激烈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跌,加之各国采取强力措施,国际生产链和供应链发生断裂和转移,社会失业急剧增加,这些都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
面对上述新冠疫情危机带来的外交挑战,中国在“突发事件一级响应”的法律框架内,直接领导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应急外交。
(一)外交理念;从强调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到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二)外交心态:从战略自信到战略主动
(三)外交机制:从归口管理到应急管理
(四)外交行动:从内外互动到立体联动
展望未来,新冠疫情危机既是困难,也不乏机遇,若处理得当有力,化危为机,勉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中国国力、国运都将更胜一筹.因此,中国需加强对疫情治理与对外工作体系和能力的研究,总结疫情防控各个阶段环节的外交挑战与应对经验,为应急治理制定应急预案,更要为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外交未雨绸缪,明确外交工作实践中的问责制,加快制订相关涉外法律,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外交体系和能力,提升国际社会信任和国际影响力,使中国特大国外交行稳致远、不断前进。
二、结合国际国内实际,如何理解我国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答:大国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大国关系规定了国际体系的基本特性和总体状况。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是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外交的优先任务。避免冲突对抗、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各方自主选择的制度与模式,由“权力政治”
转变为“规则政治”,形成超越政治社会制度差异与意识形态分歧的平等伙伴关系,在开放型世界经济中通过共同发展、均衡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一道,在推动新兴
市场国家与西方大国共同走出一条大国之间和谐相处、良性竞争、合作共赢的新型道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深刻揭示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特征和规律,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科学地回答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前提、原则与目标等重大问题,为推动新型大国关系的形成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如何理解我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
答:为了进一步巩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周边外交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中国不仅同周边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而且同绝大多数周边国家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同周边国家保持了密切的高层往来,每年高层交往近百起,增进了相互了解和政治互信。
以“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为周边外交方针,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往,近些年来正在渐入佳境。其经济关
系在进入21世纪后已迅速升温,如今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而且,这种往来正在朝着机制化的方向发展。
同世界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周边地缘环境最为复杂。
1、首先,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陆地边界22000多公里,海岸线18000多公里,周边国家多达29个,其中直接接壤邻国就有15个。
2、其次,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周边不少国家与我交往很深,接触很广。
3、第三,我国周边的多样性突出,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各种文化、民族和宗教聚集在我国周围。
4、第四,我国周边也是世界各主要大国利益交汇之地,冷战时期曾形成不少“热点”,有些至今尚未彻底解决。中国周边环境的复杂背景,是我们开展周边外交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四、如何理解我国在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中秉持的正确义利观好真实亲诚理念?
答: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患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材料表明
①中国针对不同类型的国家实施不同性质的外交政策
②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这一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中国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熹的新型国际关系国家疫情防控最新政策
五、如何理解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发展的新阶段、新格局和新理念?
答: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开新局的重大战略举措。2020年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在过去持续探索的基础上,对以往各种政策构想和战略思维所
进行的全面提升和综合。新发展格局的理论与新常态理论、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高质量发展理论一脉相承。
新发展格局不是对过去发展战略的否定,而是在新发展阶段对发展战略的提升和深化。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着眼于发挥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且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投资需求潜力巨大等发展优势,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的,是对既有发展战略的提升和深化。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对外开放,也不是在对外开放上进行大幅度收缩,也不意味着要挤压或放弃国际大循环,而是在更高水平融入国际经济循环体系的同时,从我国国情出发,遵循大国经济发展规律,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分工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推动国际分工和国际技术创新的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一个全局性的战略决策,也是一个着眼长久的战略决策。应当认识到,发展国内大循环,不是要让各地搞区域内循环或产业内循环,而是要促进各个地区、各个产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和贸易流通,畅通整个国民经济循环,就好像人们讲的要调理好统摄全身阴阳气血的任督二脉。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中长期问题、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国家整体性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下加速变化的必然选择,而不是应对某个局部、某一问题的被动之举。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全面上升,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靠自主创新来提升我国的科技含量和产业水平,确保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但是也要注意一讲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就一哄而起、一哄而上。什么都自己干,搞重复建设,专盯“高大上”项目,不顾客观实际和产业基础,搞成了烂尾项目。这方面过去是有教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