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必考:翻译推理
黄石华图教育
翻译推理是每年国联、联考的必考题目,至少一题,近几年的命题趋势是综合性越来越强。不仅仅会单独考查翻译推理,而且翻译推理还会与真假推理和论证题目一起考查,那么接下来我们首先分析一下翻译推理题目的变形考法。
1.翻译推理自身变形
以往的翻译推理题很正统,到推理起点按照推理规则可以很容易做出答案,但是12年国考的翻译推理题却有一些创新,题目中没有给出推理起点,而是从结论往前推,起点是什么。
【例题1】(2012-国考-112
某高校外语教研室新招进五位外语老师,每位老师只教授一门外语,并且满足以下条件:(1)如果小钱教德语,那么小孙不教俄语 (2)或者小李教德语,或者小钱教德语 (3)如果小孙不教俄语,那么小赵不教法语 (4)或者小赵教法语,或者小周不教英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以得出“小李教德语”的结论? 
A.小孙不教俄语       B.小钱教德语 
C.小周教英语         D.小赵不教法语
【答案】C
【解析】首先可把题目条件翻译为:(1)钱德→孙¬俄(2)李德或钱德(3)孙¬俄→赵¬法(4)赵法或周¬英。题目中要求得出“李德”,“李德”这个条件只在第二句话中出现,那么也就是要得到“李德”必须首先怎么样,即思维反向思考。“或”表示至少其一可以其二,要保证其一一定成立,那么就要排除其它可能性,也就说我们要得到“李德”那么首先“钱¬德”,那么接下来接着向前。要得到“钱¬德”在第一句话中出现,要否前先否后,所以“孙俄”。要得到“孙俄”,在第三句中出现,依旧要否前先否后,所以得到“赵法”。同样保证“或者”当中的一个一定成立,那么就要排除其它可能性,也就是要得到“赵法”就必须“周英”。所以选择C
通过上面题目以及以往题目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翻译推理的命题趋势,翻译推理题目掌握简单知识点不足以解决所有考试题目,那么我们总结一下翻译推理的自身变形。首先,在推
理起点的选择上,确定信息是推理起点;其次,“或者”表示至少满足其一,可以同时都满足;再次,不仅仅从起点开始推理,还可以从后往前进行推理,比如根据已知结论去寻如何可以推出结论。
2.翻译推理与真假推理结合
真假推理在12年的联考中考了一道题,并且与言语理解相结合,对于一部分考生有一定的难度。真假推理不仅在学科外可以结合,而且在逻辑当中也可以结合和创新。那么我们接下来分析真假推理与翻译推理结合的考点,两者可以在两个方面进行结合。
1)逆否等价
【例题2
甲、乙、丙、丁四同学在一起议论本班参加A活动的情况。甲说:我班所有同学都参加了;乙说:如果张帆没参加,那么李航也没参加;丙说:李航参加了;丁说:我班所有同学都没有参加。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不正确,由此可见(    )。
A.甲说的不正确,张帆没参加        B.乙说的不正确,张帆参加了
C.丙说的不正确,张帆没参加        D.丁说的不正确,张帆参加了
【答案】D
【解析】首先可把题目条件翻译成具有矛盾关系或者反对关系特点的词句。甲:所有都;乙:¬张→¬李;丙:李;丁:所有都不;在这其中没有矛盾关系,只有反对。即“所有都”与“所有都不”,二者必有一假。题目中又明确说四人说的话只有一假,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假话一定存在于“所有都”和“所有都不”当中。所以,可以断定其它两句话一定是真话。
那么这时候我们对于“乙和丙”的话要有选择的顺序性,即先看丙再看乙。因为乙说的是一个逻辑关系,仅仅表明这个逻辑关系是正确的,但是具体对于逻辑关系的应用还不能确定。我们断定不了是用“肯前必肯后”还是“否后必否前”,所以要先看肯定信息,把肯定信息当做推理的起点,这也是翻译推理当中我们一直在强调的。丙说的话是肯定信息,所以先看丙再看乙。那么接下来就比较简单了,“丙:李”而“李”对于“乙:¬张→¬李”又符合“否后必否前”,所以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张”,也就是说“张、李二者都参加了”。
既然这个班有两个人参加,那么“所有都不参加”一定是假话,所以假话只有一句我们确定了是“丁”,其它的话就都是真话。所以选项是D
2)德摩根等价
【例题3
在某届奥运会期间,人们对乒乓球比赛的结果进行了预测:(1)冠军将不在ABCD四个队中产生;(2EFG队中将有进入决赛的;(3)冠军将在ABD产生;(4EFG队将有不进入决赛的。赛后发现,只有一个预测是正确的,由此可见,冠军是(
A.G      B.F      C.C      D.E     
【答案】C
【解析】首先可把题目条件翻译成具有矛盾关系或者反对关系特点的词句。(1)¬A且¬B且¬C且¬D;(2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EFG有的;(3ABD;(4EFG有的不;在这其中没有矛盾关系,只有反对。即“有的”与“有的不”,二者必有一真。题目中又明确说这几个预测中只有一真,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真话一定存在于“有的”和“有的不”当中。所以,可以断定其它两句话一定是假话。
既然(1)(3)是假的,那么它们的矛盾命题就是真话,矛盾命题就是整体求非,对于非的展开就用到了翻译推理当中的德摩根等价。即“¬(¬A且¬B且¬C且¬D)”与“¬(ABD)”,展开形式“ABCD”“¬A且¬B且¬D”,这两句话是真话,那么接下来就比较简单了。通过这两句话我们可以判断出冠军对于是C,因为“或者”表示至少其一,那么就剩C这其一了,所以这其一一定对。所以选C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翻译在真假当中的应用。第一,可以考察“推理起点
”与“逆否等价”;确定信息是推理起点,然后按照逆否等价进行推理推出答案。第二,可以用“德摩根等价”与“或”的含义;利用摩根等价可以得到“或”与“且”的非的展开形式,对于我们解答真假推理当中有“或”和“且”的题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翻译推理与论证结合
【例题4
德国经济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当中受到的冲击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小,主要原因是德国经济建立在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上,德国的机械装备和汽车制造业保持了很强的竞争力。一些
人根据德国的例子得出结论:只有具备强大的制造业竞争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才有高度的稳定性。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哪项能够质疑上述结论?( )
A. 某国制造业不发达,该国经济一直动荡不安
B. 有些制造业不发达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小
C. 有些国家保持长期经济稳定,却没有发达的制造业
D. 有些国家制造业很发达,但经济并没有长期保持稳定
【答案】C
【解析】论证类题目首先要去论点,论点是文段的中心结论。此题论点:“只有具备强大的制造业竞争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才有高度的稳定性。”,在这个论点中明显出现了翻译推理当中的关联词“只有……才……”,那么我们说无论在逻辑的哪部分出现典型关联词都是需要翻译的。“只有……才……”属于必要条件的关联词,翻译为后推前,即“国家的经济稳定->
大制造业竞争水平”,那么论证类削弱题目最强的否论点即论点的矛盾命题。“A->B”与“A-B”是矛盾命题,所以否论点为“国家稳定且没有强大制造业竞争水平”,选C
小结:上述归纳是翻译推理在各个题型中的应用以及自身的变化,对于翻译推理这一每年必考模块我们要多加研究,积极应对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