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化课程资源在教育实践中的开发应用
王雨辰
(安徽省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与设计系,安徽桐城 231400)
摘要:新课改强调学校与教师要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意识,将桐城文化作为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是桐城地方高校实现科研兴校的重要课题,桐城文化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加强教师对新课改的关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争创学校特。桐城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桐城文学,文物胜迹,黄梅戏,民俗文化等,可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桐城师范高校在桐城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开展实践活动,编写校本教材等,影响本校的学生,为其他师范院校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桐城文化;课程资源;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42-0199-002
桐城是黄梅戏之乡,桐城文化资源丰富,为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素材基础,桐城师范院校承担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重任,将桐城文化纳入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是教师教育对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关注,可以促进本校师生专业发展,为其他师范院校课程开发利用提供借鉴。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领域,
新课改明确提出课程资源新理念,地方文化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价值所在。桐城文化是地域文化,弘扬地方文化是院校的职责,将桐城文化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是学校实现文化立校的重要课题。
一、桐城文化课程资源内容
桐城文化是桐城人民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展现出桐城人民的共同语言习惯,价值框架。本文所述桐城文化特指明清时期安徽桐城市境内的文化,其基本特点是尊奉孔孟之道与程朱理学,最大亮点是承继唐宋八大家文统,桐城文化是典型的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独特文化。桐城文化具有传统文化范本的价值[1]。
桐城文化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基于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作,桐城文化课程资源主要内容有桐城文学、文物胜迹等。
桐城文学包括桐城文派、桐城文论。桐城文派树帜清代文坛200余年,其声势之大为中国文学史罕见。桐城诗派明清两代诗者达1000余人。桐城派文论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方苞提出义法主张,姚鼐提出义理,辞章的创作主张与阴阳刚柔的文章风格说。
桐城民间文艺内容丰富,包括民间故事传说,民间音乐,民间谚语等,其直接来自桐城人民的创作,反
应桐城民间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是桐城文化的重要部分。全市已发现重点文物500余处,馆藏文物11000余件。
黄梅戏调演化为黄梅戏,严凤英等黄梅戏大师为黄梅戏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1952年桐城最先在全省成立专业黄梅戏剧
团,桐城黄梅戏剧团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先后获得田汉戏剧奖剧本奖,省展览演出奖
等,《桐城六尺巷》经央视传播家喻户晓。
二、桐城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将桐城文化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能
够为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用提供借鉴。教
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增强
课程对地方就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应考察当
地社会的具体情况,开发选用适合本校的课
程。桐城师范充分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充分挖掘桐城文化内涵,影响到本校培养的
学生,为中小学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
提供借鉴。
开发利用桐城文化课程资源,是提高教
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素质的需要。新课程的
实施需要教师具有新的知识结构,教师要转
化为教育促进者引导者,教师要用教科书教
学,具备课程开发整合能力,指导学生开展
研究探究学习。通过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进
行课堂教学,通过研究开发区域性文化课程
资源,引导教师学习积累操作经验。
开发桐城文化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
实践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区域性文
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首要价值,饮食、社
会风俗等形态的物质文化构成个体生活的重
要内容,地方文化使个体对地区产生依恋感
与认同感,个体是地方文化的主体与载体。
桐城文化课程资源根植于乡土,学生熟悉本
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开发本地课程资源有利
于学生掌握理解。学生观察访问桐城文化,
感受体会等操作简便易行。用来充实优化教
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
探究题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
力。桐城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学生
对家乡自然人文有深入的了解,奠定学生热
爱祖国的感情基础与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
安徽基础资源应用教育平台开发利用桐城文化课程资源,是树立学
校品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桐城师范学
校自1999年开始创办,在师范教育结构调
整形势下,学校在全身率先提出创建师范高
校的战略构想,2007年,桐城师范学校列
入安徽省十一五高校发展规划,2010年,
学校通过教育部评估,进入普通高等教育行
列。桐城师范以《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
决策》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为指导思想,充分挖掘桐城文化资源,开发
桐城文化基础教本课程,培养师生乡土意识,
传播桐城文化,树立学校品牌,提高教学质
量。促使师生共同发展。
三、桐城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桐城地区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区域内可供
开发利用的丰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桐城文
化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避免开发利
用的盲目性,桐城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需
要遵循基本的原则,包括地域性原则、多元
化原则、开放性原则等。对培养学生对同城
文化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地域性原则是以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
用以学校为基础,有效开发利用当地的文化
资源,地方课程不是抽象的符号的罗列,是
在特定区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特资源
开发利用的课程,地域性决定课程的目的。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要立足于地域范围最具价
值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接触地域性课程资
源,对桐城文化有更深入的感知认识,让学
生亲近优秀的地域文化中,陶冶情操。
利用桐城文化资源形式多元,从课程开
发主体,实施评价等多方面呈现多元性原则,
不同体广泛参与成为文化视角下课程资源
开发满足的对象。地域文化是巨大的资源库,
可将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设计编写乡土
教材,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2]。
课程资源开发追求最佳效果应树立经济
(下转第201页)
·199·
学的场所。在这场所中老师从布置任务开始,始终跟踪着任务设计及制作,任务的完成及评价,并对任务设计及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实验实训安全的防范措施,任务完成后考核评价,资料的归档、成果展示及展览等有效措施。
学生按不同的岗位,编成团队,按照布置的任务,从开题、资料搜集、制定计划、汇报进度、完成任务、逐个验收评价、成果展示并获取完成任务的学分。
教师进行了角转换,从传统的讲台上走下来,进行师生互动,参与、指导、答疑、评价;学生则从听讲、记录进行师生、生生互动,讨论、交流、分工合作、互评,完成实验实训。
(三)课下拓展
师生共同完成任务后,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掌握了各项任务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还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创新教学。对学生的拓展创新进行指导,答疑在拓展创新中遇到的问题,增进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的思路,促进知识、技能的进一步提升,实现提高和创新。
(四)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既评价教学的结果,也对教
学的过程,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即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既评
价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参
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岗位安全以及作业、
作品等进行评估。
总结性评价是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时对教
学效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选用项目教学法后课堂实践教学的
优点和不足
经多次对授课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对教
学效果评价优秀占78%、良好占15%、中等
占8%,没有一位不满意的。
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是师生或生生互动最
平凡的课堂,每一次的项目教学的实施对教
师与学生都是一次考验和提高。各门学科知
识融会贯通,学生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双
向沟通,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
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
学生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
有效提升[3]。
改变了教学方法,把抽象的理论知识提
炼成“有用、够用、实用”,知识点理解和
掌握,通过动手实践消化提高。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师的素
质要求较高。项目教学的设计、准备,教
师要不怕辛苦,精心策划;实行翻转课堂
教学,模拟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
学的必备条件,使实验实训室与企业的厨
房无缝对接。
综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
养,教学方法是关键。《中餐烹调工艺》课
程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堂实践教学,并实
施翻转课堂模式。这种课堂实践教学形式,
符合高职技能教学的要求,激发了学生技能
学习的兴趣,拓宽了学生技能学习的思路,
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受到学生的喜欢
和好评。
【作者简介】周珠法(1963-),男,
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饮食文化、中式烹调。
【参考文献】
[1]王守仁.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107-134.
[2]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
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
志,2014(1):96-104.
[3]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
反思[J].教育研究,2013(8):91-97.
(上接第199页)
性原则,包括节约时间,降低成本,不能借助课程资源盲目引进硬件设备,不计高昂的经济成本会浪费经济资源。尽量切入现实的课程资源,利用好的时机与现有条件实施课程,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的区域性,因地制宜。
四、桐城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途径
教育资源只有得到师生的重视被利用时,才能在教学中发挥价值。桐城文化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需要通过筛选过滤确定。遵循价值取向原则,适应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对桐城文化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融入特校园文化建设中。
桐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首先要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桐城歌与黄梅戏进入音乐教育课堂,桐城歌在明清时流行风靡,影响广泛,黄梅戏艺术大师严凤英将黄梅戏小调唱成全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桐城师范艺术系组织编写《桐城歌演唱技巧》等校本教材,在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相关选修课,要求学生会唱黄梅戏。
其次,开展实践活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学校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经常性开展演讲比赛,吟诵大赛,绘画比赛等专题活动,开展桐城歌田野调查,桐城古镇文化等大学
生暑期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本课程学
习中,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为其提供更多的
选择机会[3]。
桐城师范与市博物馆建立合作育人关
系,组织学生定期到博物馆参观桐城文庙,
获得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经验,拓展美术欣
赏教学课程。在节假日,在博物馆各站厅安
排学生做义务讲解员,锻炼学生的能力,展
示学校的形象。学校在新生开学时期带领学
生游览文庙等文化景点,使其感受博大深厚
的桐城文化。
再次,建设校园文化。桐城师范将桐城
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中,主要体现在
文化园,文化墙,楼宇命名等。学生宿舍中
间利用空地建设桐城文化园,展现桐城派代
表作家,雕塑与文字交相辉映,使学生感受
桐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靠山角学校建设文化墙,墙边种植竹
子,雕刻桐城故事,宰相家书讲清朝康熙
年间,大学士张英用书信化解与吴家邻里纠
纷的故事,通过文化墙故事反映出爱民,诚
信的美好品质,成为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良好
资源。
五、结语
桐城师范高校开展系列桐城文化课程资
源开发工作,提高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
力,对桐城市及邻近铜陵市中小学课程资源
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桐城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
意义,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建
设需要经历筛选,归类等加工过程,有效
开发利用桐城文化课程资源必须遵循基本
原则,做到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显示其教
育价值。
【作者简介】王雨辰(1970-),男,本科,
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18年高
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协同创新视阈下
高校传承优秀地方文化多模态体系构建与教
育实践研究——以桐城师专传承桐城文化为
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jyxm0186)。
【参考文献】
[1]陈桐利,倪洁.桐城派与桐城文化
特文献资源库建设实践与探索[J].成都
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1):91-95.
[2]黄莉.桐城文化的课程资
源开发及价值探究[J].绥化学院学
报,2017,37(8):119-121.
[3]黄莉.基于桐城文化的语文课
程资源开发利用原则探析[J].大众文
艺,2017(9):229.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