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大纲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基本概念,正确认识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内涵和实际意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2.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
3.懂得以科学的求实态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理解并掌握列宁提出的物质概念及其哲学意义,理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2.掌握运动的涵义,理解并掌握运动和物质的不可分割性;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互关系及其实际意义;了解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3.掌握规律的涵义及其特点,正确认识人和规律的关系。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1.理解意识的本质。
2.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及其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3.深刻理解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辩证图景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理解并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的基本要点;了解事物的联系引起事物的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第二节    世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
1.掌握质、量、度、量变、质变等基本概念;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实际意义,能够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懂得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坚决反对形而上学。
第四章    实践、认识、真理
第一节        认识和实践
1.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着重理解和掌握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以及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理解并掌握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及其意义,了解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
第二节    认识和真理
1.掌握真理概念,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并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及意义。
3.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党的众路线,学会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第五章    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第一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理解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了解社会存在的具体内容,理解并掌握生产方式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3.掌握社会意识的具体内容及其构成和形式。
第二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理解社会基本矛盾的涵义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掌握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理解并掌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规律的内容及其对社会实践的要求。
3.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掌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这一规律的内容及其对社会实践的要求。
4.能够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节    阶级国家革命
1.了解阶级的起源,理解阶级斗争的根源及其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状况。
2.了解国家的起源和本质;掌握国体和政体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社会革命的实质和发生条件。
3.正确理解并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及其处理方法;掌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作用。
第四节    众、个人的历史作用
1.理解并掌握人民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及其表现。
2.正确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3.全面准确掌握人民众的历史创造性与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的关系。
4.理解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掌握人的本质是社会性;正确认识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涵义及二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正确理解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趋势。
第二部分    理论
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1.了解中国国情,认识时代特征,理解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2.了解理论形成的一般过程。
3.深刻认识理论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
1.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准确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涵义。
2.了解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要掌握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和意义。
4.正确认识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主要教训。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
第一节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了解社会主义各国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基本经验教训。
2.结合十五大报告的有关内容,理解并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涵义和特征,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要求。
4.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实际,是我们制订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了解基本路线的内容及其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全面理解和掌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内容、相互关系和实际要求。
3.结合十五大报告,了解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说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全面理解和掌握“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涵义及其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1.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2.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理解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科教兴国的战略。
3.理解并掌握部分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客观必然性。
4.了解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1.掌握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3.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理解并掌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4.了解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及其优缺点。
5.理解并掌握不同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第二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1.了解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三种企业制度形式的涵义及其优缺点。
2.深刻理解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3.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掌握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与指导方针。
4.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涵义和基本特征。
5.结合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的有关内容,全面理解和把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抓好的几个环节。
第三节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1.了解市场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的涵义。
3.理解并掌握市场体系中各类市场的作用、功能、特点。
第四节        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1.掌握宏观经济调控的涵义及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2.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3.了解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原则和手段。
4.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涵义、类型及其作用。
5.了解产业政策的涵义和主要内容。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涵义。
事业单位考试考什么内容2.重点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及其确立的原因。
3.理解公有制经济的涵义和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集体经济及其作用。
4.深刻理解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公有制实现形式中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内容。
5.了解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涵义、特点和作用。
6.结合十五大报告的有关内容,理解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重点掌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掌握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3.了解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
4.理解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5.掌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涵义。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1.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涵义。
2.深刻理解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3.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4.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实践,了解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途径。
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1.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深刻性和广泛性。
2.掌握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3.了解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主要形式和所取得的实践成就。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1.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