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为什么称五省通衢
通衢【释义】:四通八达的大道:通衢大道|宛辔憩通衢。
关于徐州称五省通衢,目前有两种说法; 1;五省泛指-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淮海省(现在没了) 2;五省泛指-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和河北(运河水路直通)。 新中国建立以来徐州一直归山东管辖,一九五三年后划归江苏。 平原省 旧省名,1949年设平原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原省由中央直接领导。省人民政府驻新乡市。辖新乡、安阳、及湖西、菏泽、聊城、濮阳、新乡、安阳等6专区。共辖56县、1矿区、5城关镇。 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销,将新乡、安阳、濮阳3专区划归河南省;菏泽、聊城、湖西3专区划归山东省。日伪占据江苏时期,分裂江苏,苏北成立了淮海省。
在徐州北关庆云桥东的黄河故道南边,耸立着一座巍峨壮观的牌楼。牌楼正中横匾北面书大河前横,南面书五省通衢。为什么将五省通衢四个大字书写在这座牌楼上?善动脑筋的人一定会想到,这是用来形容徐州的水道运输的。在古代,既无火车、汽车,更无飞机,大宗物资运输主要靠水道。徐州地当汴泗之交,自然成了漕运枢纽和土产物资集散中心。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京杭大运河开通以后,徐州地处东西南北水运要冲,就成了河北、山东、
河南、安徽、江苏五省的咽喉,所以被称为五省通衢
1855年黄河改道北徙以后,不论是五省通衢还是大河前横都已经成为历史事实了。也就是说,徐州真正被称为五省通衢应是从1283年到1855年的572年时间。(从元代开始,我国行政区划开始有的建制)由于这座牌楼是清嘉庆二十三年(徐州百姓网1818年)黎世序倡建的,当时题写这八个大字是恰如其分的。1988年,徐州市人民政府重新修复该牌楼,它是徐州作为古代交通枢纽、五省通衢的历史见证。今天,徐州已是祖国东部的铁路运输枢纽,公路四通八达,水路南北通畅,空中交通也在不断发展。
五省通衢说徐州
徐州之名,始于禹分九州,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辐辏之处,不仅是华夏人类最早的繁衍生息地之一,而且是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夏商时期的大彭国,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彭城亦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要邑。长期以来,这里成为英雄豪杰演绎民族历史的舞台。
古城徐州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地形以平原为主,海拔1945,
周冈峦环合,低山丘陵俯瞰全城,故黄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河流、湖泊穿流其中,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纵横交汇,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交通便利,为中国东部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十字路口。独特的地理区位,使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清代诗人叶道源诗曰:“高城远纳万山秋,独倚危栏起暮愁。风卷旌旗班马静,天连烽火阵云流。关河不锁征人梦,帷幄谁深大将谋。千古兴亡争战地,莫将蕞尔视徐州
徐州历史上曾有四次建为都城:第一次作为大彭氏国都城是在公元前23世纪的夏朝,创始人彭祖篯铿作为一位上古养生学家,因为在生活技艺上有所发明、创造,被尧帝封国于此;第二次成为都城是在战国末年,自公元前404年至公元前286年,曾经作为宋国陪都历时118年;第三次建都是在秦朝末年,三年倒秦战争和五年之久楚汉相争,这里是楚怀王和西楚霸王的王都,发生了诸多惊天地、泣鬼神大事件;徐州第四次成为都城是在两汉时期,从西汉第一代楚元王到东汉最后一个彭城王,作为13代楚王与5代彭城王的都城,徐州不仅是一个诸侯的政权中心,并且是中国东部区域性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和南北文化交汇之地,盛极一时。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邗沟和魏国的鸿沟二运河系统相继开通以后,扼汴、泗二水汇合处的彭城,成为中原通往江淮的水运重埠。
徐州城始建于春秋鲁成公十八年(公元前573年),初属吕国,后属宋国,始称彭城邑。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齐、魏、楚三国联合讨伐宋国,三分其地,彭城被划归楚国,称西楚,这又是彭城被称之为西楚的由来。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统一中国后,改彭城邑为彭城县,属泗水郡,为彭城建县之始。秦汉之际,楚国初封韩信,都于下邳(今睢宁县古邳镇)。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韩信降为淮阴侯,刘邦改封其异母弟刘交为楚元王,都于彭城,辖薛郡、东海、彭城等36县。王莽执政时期废楚国置和乐郡。东汉光武帝时封其子刘英于楚,都彭城,后废楚国为楚郡。章帝时封刘恭于此,为彭城国,仍都彭城,隶徐州刺史部。
东汉末至三国,徐州进入历史上最长的混乱时期,彭城是雄争霸的焦点之一。从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秋,曹操攻陶谦于彭城,到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于下邳擒杀吕布占领彭城后不久,将徐州刺史部先由郯(今山东郯城北)迁下邳(今睢宁古邳镇),于魏明帝时期,再由下邳迁来彭城,这就是彭城被称为徐州的开始。
两汉后雄割据,称霸一方,遗留在徐州地区的名胜古迹有:刘邦起义之前任亭长时的泗水亭,项羽检阅军队的戏马台,张良进履得兵法的圯桥、悲歌散楚的子房山,韩信十面埋伏击败楚霸王的古战场九里山,以及吕布射戟台和关羽被围困的土山等。
晋承三国之后,先后称徐州、彭城国、彭城县。永嘉年间(公元307312年)天下大乱,黄河南北成为主战场,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徐州则是南北争夺的焦点。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分为北徐州,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刘裕进驻徐州,规划北伐,重筑州城,十分壮观,这又是徐州使用砖砌城墙的开始。
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刘裕篡晋,南北朝始,刘宋称徐州、彭城郡、彭城县。南朝宋武帝刘裕封皇子刘义康于此,称彭城王。泰始三年(公元467年)入北魏,亦置徐州、彭城郡,建为重镇。
隋朝初期废郡称徐州,大业初废州,仍称彭城郡,以彭城县为郡治。隋代的徐州,虽然不是通济渠所经之处,地当汴、泗二水并汇之处,商旅往来亦多。
唐继隋统一中国,建都长安(今西安),仍称徐州、彭城县,属河南道,徐州刺史驻彭城。
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重筑徐州之内城。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改通济渠为广济渠,黄河重新归入汴水故道经徐州南下入淮,使汴水、泗水继续保持通航,重新沟通京杭大运河的南北交通,促进了徐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唐代诗人韩愈汴泗交流郡城角、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的诗句,正是对当时漕运繁忙景象的生动描绘。
唐代中期,藩镇割据,徐州的军事地位日益重要。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淄青等藩镇叛乱,占领徐州。叛乱被平定后,为加强徐州的军事地位,设武宁军节度使。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将武宁军节度使改为感化军节度使。
公元907年至960年,为五代十国大分裂时期,仍称徐州、彭城县。宋继五代统一中国,建都汴梁(今开封),改广济渠为汴渠。徐州先属京东路,后改属京东西路,徐州知州驻彭城县。这时徐州的交通形势虽与隋、唐无大变异,但由于地近京畿,其军事地位比隋、唐时期更重要。徐州的利国铁矿当时开采最盛,在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设利国监以主冶炼。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秋天,时任知州的苏轼率领徐州全城军民加固城池,抵御洪水。
元丰元年底,开发了徐州以南白土镇的煤矿,用以冶炼利国铁矿。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宋室南渡,在滑县决堤放水,以阻金兵南侵,开创人为河患的先例。此后的黄河流域和徐州先后入于金,仍称徐州、彭城县,属山东西路。宋代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在阳武县决口,河道南徙,占夺泗水过徐州,继而南下夺淮入海。从此,徐州成为黄河沿线的重要都会了。宋元之际,黄河又多次决徙,使徐州的经济与战略形势略有变化。
元代建都北京,徐州属河南省、汴梁路,领彭城、萧、永固三县及录事司。后彭城县与录事司并入徐州,徐州仅领萧县一县,至元二年(1336年)降为下州。为了解决江南漕粮北运,缩短隋唐以来的运道,元代统治者将大运河的东西走向改为南北走向,先后完成了通惠河、济州河和会通河的开凿工程,从而打通了南北运河航道,完成了京杭大运河的整个工程,初步形成了北起北京,南抵杭州,全长1700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徐州地当大运河要冲,成为南北漕运枢纽,苏、鲁、豫、皖、冀的物资集散地,遂有五省通衢之称。
元代的徐州交通便利,军事地位逐渐增强,至正八年(1348年)升州为徐州路。至正十一年(1351年)萧县人李二率众起义,占领徐州,次年元军以石炮轰城,州城尽毁,全城人民惨遭杀戮。元朝末年,因无力重修州城,遂迁城于徐州城之南奎山脚下,至正十三年(1353年)降徐州路为武安州。
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徐州初属凤阳府,后直隶南京驻扎重兵,拱卫京师,遂复建徐州城。城高大,濠深广,于东南西北设河清、迎恩、通汴、武宁四门。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为了便利漕运北上,先后整治了会通河,开辟了南阳新河等,并且治理了海河,终于使京杭大运河真正成为一条沟通中国南北的大动脉,漕运亦由此重新兴旺,每年经由徐州北上的粮船1.2万余艘,总运输量超过400万石。北京到南京间的驿道,亦经由徐州及其附近的利国、房村通过,促进了徐州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明代徐州的附近黄河决徙,主要集中在萧、砀、丰、沛境内,经过嘉靖、万历等数次河变,徐州附近地势淤高,原来汇入古汴水的支流,均成倒流河,使原有水利工程淤废,农业生产改为旱作粮物。徐州附近黄河决口,还直接威胁着徐州城市的安全。特别是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黄河由奎山堤决口,水顷刻灌城深过丈,全城百姓溺死无数。直到崇祯元年(1628年)城中积沙渐平,各地积沙厚达1.45米左右,历史文物除云龙山附近的戏马台、土山等得以保全外,全遭湮埋。崇祯八年(1635年)重建徐州城时,则完全是按照洪武城的规模和布局。因地下、地上建筑物和街道形制重合,后人在市区相继发现并发掘的所谓城下城,实际上是洪武城遗址。
清代康熙七年(1668年)七月十七日,因受郯城地震波及,徐州城毁,于雍正二年(1724年)重建。雍正十一年(1733年)徐州升州为府,第一次被称徐州府。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改道山东,徐州自此免除了黄河水患。1882年利国驿煤铁矿开办,成为徐州现代资本主义企业的开端。1911年和1915年,津浦和陇海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徐州位于这两条铁路的交会点上,成了中国东部交通运输的枢纽。
民国初年,设徐淮道,1927年废道设徐州专区。汪伪时期,194421日,设伪淮海省,徐州为省会,辖22个市县。1945年日寇投降后复置徐州专区,徐州为省辖市。
1948121日,徐州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山东省辖市。1953年划回江苏省,设徐州专区,驻徐州市。1983年地市合并。1993年调整区划。
徐州作为中国工程机械基地、食品工业基地,华东能源基地,江苏省的建材和化工基地,基本上形成了以工程机械、建材、化工、食品为龙头的支柱产业。铁路交通方面,由于南京长江大桥的修建和连云港的扩建,中国铁路网的扩大和加强,经过京沪和陇海铁路,北通京津,南连沪宁,东出连云港,西接豫、陕、甘、青、新等省区,作为京沪高铁和陇海高铁的唯一枢纽城市,徐州成为中国境内铁路的重要枢纽。在水运交通方面,新辟了京杭大运河的
湖西航道,完成了新河道疏通工程,从而使徐州恢复了原有的水路运输的特点。在公路交通方面,建成了全长91.5公里的高速四环,5条国道、20条省道、5条高速公路在此纵横成网。国家民航干线机场徐州观音机场,开通了徐州至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十多个城市航班航线,加上纵贯徐州境内的鲁宁输油管线,构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通汇流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