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试题(网友回忆版)
[单选题](江南博哥)1.某教师在“守护生命”教学中,关注学生成长需要,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该教师的做法体现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 )。
A.人文性
B.时代性
C.实践性
D.综合性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题干中,“关注学生成长需要,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人文性的特性。A项正确。B项:“时代性”属于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实践性是指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
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综合性是指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单选题]2.有教师认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讲清,把教材内容讲透。这种观点( )。
A.弱化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任务
B.强调对教材的尊重,符合“用教材教”的思想
C.体现的是“以本为本”,关注了学生的原有经验
D.把教材看成一种资源,教师要合理加工和有效利用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任务。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任务,不仅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将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高作为根本任务。“把教材讲清,把教材内容讲透”的观点,弱化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任务。A项正确。B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观倡导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建设者与开发者,教师应“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用教材教”不是局限于教材,而是基于教材,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高。题干中的观点不符合“用教材教”的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理念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题干中,“以本为本”的观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题干中这个观点只是把教材讲清楚,并没有体现把教材看成一种资源,教师要合理加工和有效利用。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中国教师网教师资格证查询[单选题]3.某教师在进行“探问生命”课程导入时,通过播放自制视频“生命的春天”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多种多样、多姿多彩。这运用了课堂导入中的( )。
A.情境导入
B.讲授导入
C.实践导入
D.复习导入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导入方法。情境导入,是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音频等,创设情境,加深学生体验,从而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题干中,教师播放自制视频,创造“生命的春天”这一情境,帮助学生感受生命的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符合情境导入。A项正确。B、C、D三项:讲授导入(教师讲解习题或者讲解知识导入新课)、实践导入(通过组织课前调查、新闻播报等实践活动进行导入)、复习导入(提问先前所学知识导入新课)等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单选题]4.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改变的事实是( )。
A.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B.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已经处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我国已经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新时代的相关内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B项正确。A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非发达国家。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我国已经处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说法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选项说法错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单选题]5.《周易·系辞上》里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具有合作精神就能成就任何事业
B.现代社会需要合作而不需要竞争
C.良好的合作有助于我们获得成功
D.竞争与合作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题干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意思是,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这说明良好的合作有助于我们获得成功。C项正确。A项:“具有合作精神就能成就任何事业”的说法过于绝对。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现代社会需要合作也需要竞争,该项说法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题干未强调竞争与合作的对立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单选题]6.债权让与对债务人生效的要件是( )。
A.受让人向债务人寄出让与证据
B.债务人同意
C.让与人与受让人达成合意
D.让与通知到达债务人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债权让与对债务人生效的要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单选题]7.甲与乙签订了一份房屋装修合同,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甲向律师丙咨询。丙认为根据《合同法》,乙的行为构成违约,如提起诉讼,有较大胜诉把握。丙的分析体现的法的作用是( )。
①预测作用
②评价作用
③强制作用
④教育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法的作用。法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断、衡量的作用。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题干中,丙根据《合同法》判断乙的行为构成违约,体现了法的评价作用;如提起诉讼,有较大胜诉把握体现了法的预测作用。①②两项与题干相符。A项正确。③④两项:法的强制作用是指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的
作用;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单选题]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开展各种形式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这体现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题干中,“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开展各
种形式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体现的是社会保护。C项正确。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者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A项与题干不符,排除。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B项与题干不符,排除。司法保护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D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单选题]9.在整个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由此可见( )。
A.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有法必依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前提
C.民主建设只能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
D.依法行政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题干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体现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A项正确。B项:有法可依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前提;有法必依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执法必严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违法必究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保障。该项说法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题干中未提民主建设与法治道路的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而不是依法行政。该项说法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单选题]10.如无明文规定,我国法律生效的时间应当是( )。
A.法律通过之日
B.法律批准之日
C.法律公布之日
D.法律签署之日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生效时间。法律开始生效的时间有以下两类情况:一是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包括:法律文件中明文规定该法生效的时间与法律颁布的时间相同;法律文件中没有明文规定生效时间,该法按惯例自颁布之日起生效。二是公布后经过一段时间生效,包括:法律文件中明文规定该法生效的时间,但所规定的生效时间晚于法律颁布的时间;法律公布后经过试行,再由制定机关修改补充,正式公布施行。题干中属于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所以法律生效时间为法律公布之日。C项正确。A、B、D三项:通过之日、批准之日、签署之日三种说法均不准确。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单选题]1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
①在押犯人
②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③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④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民法中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②④两项与题干相符。C项正确。在押成年犯人(精神疾病患者除外)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①项与题干不符,排除。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③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单选题]12.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条件不成就时,该民事法律行为( )。
A.完全失效
B.开始生效
C.继续有效
D.开始无效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按照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条件分为两种,即生效条件和解除条件。解除条件在于使民事法律行为解除效力,即当所附条件成就时,已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解除。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条件不成就时,该民事法律行为继续有效。所附条件成就时,民事法律行为失效。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