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______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科学化
2、在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把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在学校系统上将全部学校教育分为三段的学制是______。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3、某小学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主题班会活动,组织学生集体观看教育视频。该学校的活
动内容属于______。
   A.生态文明教育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4、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会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这说明教育目的具有______。
   A.导向作用    B.激励作用
   C.评价作用    D.完善作用
5、某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福利院进行义务劳动。这种课外活动的形式属于______。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游戏活动    D.社会活动
6、王老师进行了“单元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实验研究,其中,“学生学习的变化”属
于______。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要求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无关变量    D.干扰变量
7、下列在儿童溺水时采取的急救措施中错误的是______。
   A.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
   B.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泥沙、污物
   C.松开溺水者的裤带、领带和衣服,迅速倒水
   D.使溺水者仰卧,头部垫高,用手按压其腹部
8、在思维训练课中,教师让大家列举纽扣的用途,小丽只想到了纽扣可以钉在衣服上用来扣衣服这一用途,却想不到纽扣可以用来制作工艺品、装饰衣服等其他用途。这种现象属于______。
   A.近因效应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负迁移
9、小沈因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努力学习,这种动机是______。
   A.高尚的学习动机    B.附属性学习动机
   C.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    D.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
10、赵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性,易受同学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们不一致时,往往不能坚持己见。这表明他的认知方式属于______。
   A.整体型    B.序列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11、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到了“鱼”的概念,认识了带鱼、草鱼、黄鱼,现在又要学习鳗鱼,学生需要把它纳入“鱼”的原有结构中,扩充鱼的概念。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这属于______。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垂直迁移
12、张老师引导特别害怕考试的小玲逐渐接触导致考试焦虑的环境,并通过心理放松的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张老师使用的是______。
   A.自我控制法    B.合理情绪疗法
   C.系统脱敏法    D.森田疗法
13、在西方的教育史上,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教育家是______。
   A.洛克    B.杜威
   C.布鲁纳    D.斯宾塞
14、中小学教科书不同于其他任何书籍的基本特点是内容的______。
   A.准确性    B.示范性
   C.新颖性    D.基础性
15、学生学习了圆形面积计算公式后,老师给出不同的圆的直径或半径长度,学生都能算出其面积。这表明该阶段的学生处于______阶段。
   A.运用知识    B.感知教材
   C.检查知识    D.理解教材
16、语文课上,李老师在讲解《绝句》时,向学生介绍了杜甫的身世背景和成长经历,引导学生体悟杜甫心忧天下的精神境界。李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______。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17、列宁指出,“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这揭示了教学过程中______。
   A.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B.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C.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18、在教授《白杨》一课时,李老师将“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并联系上下文,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______。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认知与实践目标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9、路老师决定以笔试的形式检验学生的上课成果,但是考试成绩出来后,他发现学生的成绩普遍偏低,差异不明显。这说明路老师的试卷缺乏______。
   A.精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20、为了解决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很多班级采用小组式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同学之间互助学习。这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______。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创造学习
二、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影响注意广度的主要因素。
22、简述小学德育过程的规律。
23、简述班主任撰写操行评定的目的。
三、材料分析题
(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某校开发了《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由孙老师主持教学。课堂上,孙老师遵循“请学生先听自己朗读一遍经典原文,再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几遍,然后让学生开始记忆所教内容”的教学流程,学生对所教内容几乎都能背诵下来,于是接着学习下一篇文章。但过了一段时间,孙老师发现学生把之前能背诵的原文全忘了,孙老师只能重新教并让学生记忆和背诵,又过了一段时间,孙老师发现学生又全忘记了,如此反复多次,学生还是记不牢固。于是孙老师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想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问题:
24、请结合遗忘规律分析学生记不住经典原文的原因。
25、孙老师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教学反思?
材料: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今天上课要讲的内容很多。为了节约时间,上课铃一响,我就提醒学
生认真听我讲课并做好笔记。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语文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趴在桌上睡觉。为了不影响上课的进度,我装作没看见他,继续讲课。随后,我发下一份随堂小练习,要求学生们在8分钟内完成。有几个学生3分钟左右就完成了,他们开始周围的同学讲话,我批评了几句,他们有所收敛,但没过多久又开始了。这时,我打算提前结束小练习,但有几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们还没做完,再给我们几分钟时间吧。”为了照顾到每个人,我让做完练习的学生保持安静,但很快他们又开始说话了。我非常生气,大声地命令语文成绩不太好又正在说话的一个学生站起来。他也非常生气地冲着我大吼:“凭什么就让我一个人站起来?他们也在说话啊。况且,还有人睡觉,你怎么不管呢!”我顿时火冒三丈,严厉呵斥道:“你自己学习不好,还好意思说别人,住嘴!”没想到,我话音刚落,他居然摔门而出。
   问题:
26、评析该语文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27、试述教师应如何维持课堂纪律。
四、教学设计题
(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第一题为中文与社会,第二题为数学与科学,第三题为英语,第四题为音乐,第五题为体育,第六题为美术)。
   (备注:音、体、美专业的考生请从后三题中,任选1小题作答。)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28、简析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和教学价值。
29、如指导小学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30、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方案,指导学生赏析人物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31、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32、如指导四年级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3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34、简述体态语在英语课堂上的作用。
35、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6、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37、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38、如指导低学段小学生学唱该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39、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附点四分音符”知识点的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原地投掷沙包(或垒球)
   动作方法(以右手投掷为例):身体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伸直,右腿弯曲在后,右手持器材向右侧后引伸与肩平,左臂自然置于体前;身体重心落于右腿,上体略向右倾斜;然后右腿蹬地、转髋,挺胸,身体左转,重心前移,右臂经肩上屈肘向前挥臂,将器材向前上方快速投出。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40、简要说明“原地投掷沙包(或垒球)”的教学重点、难点。
41、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42、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并说明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43、什么是藏书票?
44、如指导小学低年段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45、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 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特征是学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