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时政热点分析-民法总则-开启“民法典时代”
《民法总则》开启“民法典时代”
【热点扫描】
2017年3月15日,作为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新中国几代人孜孜以求的“中国民法典”梦想迈出坚实一步,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奋进中国提供不竭动力。
新制定的《民法总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开篇第一条,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资格,完善监护制度、调整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下限、设立“特别法人”、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等等很多和人民生活相关的问题,对于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来说,民法典的制订可以让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考点链接】
一、《政治生活》角度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民法典的制订可以让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民法总则的每一处内容,都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有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
2. 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享有最高立法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体现了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通过领导立法,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坚持依法执政的基本执政方式。
4.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政协委员围绕民法总则的重要内容先后发言,提出建议体现了这个职能。
二、《生活与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在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优秀成果、借鉴人类法治文明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2.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新中国几代人孜孜以求的“中国民法典”梦想迈出坚实一步,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奋
进中国提供不竭动力。
3.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新的《民法总则》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调整其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部分,将对经济基础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4.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要维护人民众合法权益,把人民众的根本利益当做制定新的《民法总则》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针对训练】
1.2016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式进入立法程序。10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京主持召开民法总则草案座谈会,就民法总则草案修改和民法典编纂听取有关方面意见。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编篆民法典、制定民法总则、通过民法总则的过程体现了()
①人民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③立法应遵循的民主原则科学原则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全国人大的领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7年3月15日,作为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相对于现行的民法通则来说,民法总则草案作出了不少修改,像明确对胎儿利益的保护、个人信息的保护、诉讼时效期限、民事责任年龄、见义勇为、涉外民事法律适用等规定,都被视为草案的几大亮点。这折射出()
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不断进步②我国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在逐渐扩大③国家致力于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④反映公民意愿是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新中国首部民法总则草案编纂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现行分别规定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以民法通则为基础,将其他民事法律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定写入草案。这一编写思路坚持了()
①系统优化的方法②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我国民法总则将“个人信息保护”作为民事权利写入法律,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利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提供、公开或出售个人信息。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国家在保护公民合法权利上对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②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应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③坚持依法治国就是要有法可依,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④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我国加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5.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关乎公民的切身权益。编纂民法典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民事法律体系的成熟与完善。读图回答,在民法总则草案修订过程中()
①全国人大和中共中央之间是民主和集中的关系②提出编纂民法典的建议是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的体现③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④完善民事法是全国人大行使决定权的重要内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2016年10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民法总则(草案)座谈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闭幕,会议初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式进入立法程序。此次座谈会就民法总则草案修改和民法典编撰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强调,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编撰出一部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具有中国特、体现时代精神的民法典,为实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
坚实有力的法冶保障。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新中国几代人孜孜以求的“中国民法典”梦想迈出坚实一步,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奋进中国提供不竭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分析民法总则草案修订和民法典编纂、通过的政治学依据。
参考答案
【针对训练】
1.A【解析】最高立法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人大常委会只是行使部分职权,因此②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组成部分,两者不是两个独立的机构,故④不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但上升为国家意志需要通过法定程序;召开座谈会汇民意集民智,体现了立法过程中应坚持的民主科学原则,故本题答案选A。
2.B【解析】民法总则草案的修改内容,有利于更好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是我国民主法治的进步,①③正确。我国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且权利不能扩大,②说法错误;保护人民利益是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④说法错误。
3.B【解析】“对现行分别规定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方法,①正确;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对“分别规定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整理”体现了坚持矛盾的特殊性,“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定写入草案”体现了坚持矛盾的普遍性,故这一编写思路坚持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③正确;材料中没有指出民法总则草案的编纂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经济基础,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
4.B【解析】题干只反映国家保护公民信息,不体现法律的平等性,①不符合题意。我国制定民法,并且强调保护公民个人信息,表明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②正确,③错误。随着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立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体现了我国加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④正确。故答案选B。5.C【解析】在民法总则草案修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建议是其政治领导的体现,故②符合题意,应选;提出任务、列入立法规划、提交审议、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审议通过,说明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故③符合题意,应选;①说法明显错误,排除;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立法权,而非决定权,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6.(1)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享有最高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其常设机关,行使其部分职权。(2)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民主立法,听取各方面意见,提高立法的科学性。
人大专家独家解读民法典(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通过领导立法,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坚持依法执政的基本执政方式。
(4)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对立法作出强调,是因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特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等知识。本题知识限定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设问指向是分析民法总则草案
修订和民法典编纂的政治学依据,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体系,即《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的知识。解答时要根据材料有效信息,提取关键信息,与教材理论知识对应来组织答案。结
合材料“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就民法总则草案修改和民法典编纂听取有关方面意见”“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等,可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坚持民主立法,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依法执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等角度分析。